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名伶时代的复苏

时间:2012年04月13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班宇

  细想来,人们的娱乐世界被千篇一律的电音与激越绚烂的图像紧张裹挟着,已经很久没有再直接面对那些真情实意、品质与深情兼具的人声演唱了。从这个角度来看,Adele之流行即一次深情回溯,她的声音里颇具温度,有时候会让你想起你从小身边的那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却拥有天籁嗓音的小女孩,亲切感倍增,她们的光芒难以抹去,那些声音是你少年时期的背景音乐,照耀着你整个流逝的年华。

  

  

  

  名伶二字声势浩大,意蕴极多。但是,放在欧美音乐的范畴里,首先映入脑海的肯定是活跃于上个世纪30至60年代的一批爵士/灵魂乐女歌手,比如Bille Holiday、Ella Fizgerald、Joni Mitchell等人。他们的个人经历都颇为坎坷,但都有一副天生的好嗓音,在演唱时,其声音低沉而魅惑,且能将个人的苦难与情怀完全融合到音乐之中。她们的音乐很容易让人想起黑白老电影中的场景,在幽暗的酒吧里,一位深情的女歌者动情演绎自己的故事。一言蔽之——欧美版的天涯歌女。

  2012年的格莱美大奖里,年仅24岁的女歌手Adele(多译为“阿黛尔”)相继拿下“年度最佳歌曲”、“年度最佳制作”、“最佳流行歌手”等6项大奖,她的专辑《21》更是荣获“年度最佳专辑”殊荣,毫无疑问,Adele是本届格莱美最大的赢家,获得诸多奖项,也难怪许多媒体将这次的格莱美奖视为Adele的天后登基仪式,并坦率直言,Adele的时代已经到了。她的加冕几乎让所有苛刻的乐评人保持缄默,媒体亦心悦诚服,本届的格莱美也是近几年遭非议最少的一次,足见媒体对Adele的信服程度,他们总算可以不关注获奖者的私生活,而把目光集中到音乐品质上来。以往获奖者诸如Christina Aguilera、或者Norah Jones,要么被认为是宣传公司从中做了手脚,要么就是歌喉和作品不足以服众。

  但抛开演唱方面来讲,说到底,Adele的成功是很美国的,简直是定制式的美国梦。天才不会被埋没,胖女孩也有璀璨的未来,只要你是优秀的,哪怕出身平凡,亦有格莱美奖在等着勤奋、努力的你去拿。多说句,其实这种历史乐观主义精神是很值得反思的,尤其是放在娱乐与艺术这个装置里。

  Adele的成绩,无疑是名伶时代的一种复苏。“沉睡”是因为在20世纪后期,人们对这样的声音不再感兴趣:街边酒吧里是CBGB一代的崛起,它唤醒少年的反叛之梦;重金属音乐适逢经典时代;电子乐刚刚展露峥嵘;而对于流行音乐界,早已被各类层出不穷的男孩/女孩偶像组合瓜分。自然而然,这种古老的、不够酷的音乐形式被缓慢地抛之脑后,除了怀旧之人,难有新听众加入。而此次的“复苏”,则由两方面印证,一是Adele非凡的演唱实力,二是在庞乱繁杂的音乐界里,做做减法也是大势所趋。只是Adele一副漂亮的嗓音,便能让所有精致的乐器失色,这种魅力还是很难抵挡的。

  究竟是怎样的魔力让大家对其貌不扬的Adele如此厚爱?从她本身的音乐和其运作方式里,我们理应窥出一二。Adele本身的嗓音优势明显,她自幼便热爱Ella Fitzgerald和Etta James的音乐,前者是著名的爵士三女伶之一,后者则是Chess Records最后的一抹光辉,黄金时代的最后一位优秀歌者。这两人的音乐气质对Adele影响极大,这点从她的演唱里不难听出,她的嗓音总能在深情与狂野间自由切换,直击心灵的灵魂之音,难得的是,它还是新鲜的,是带着自然气息的甘露,不刻意效仿历史、故作怀旧效果,而是把独特的气质深藏在略带沙哑的声线底端,爵士乐与福音歌曲是她的起点而非终点。在那首著名的Rolling in the Deep里,她的每次转音都是对娱乐工业的一次攻击,激昂之音凌驾于简洁的配器上,她在歌里怎么唱来着——“我怒火中烧,烈火带我走出黑暗,最终,我会将你看得清清楚楚。”

  这次跟上次格莱美奖相比,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奖项数目变少,这点的肇因复杂,具体可以涉及到音乐产业的滑坡、消费群体的转变,以及格莱美自身的能力与属性等等。坦白讲,我不认为Adele的声音里有多么深沉的力量,她代表着保守与对旧事物的怀念(这点与Lady Gaga相映成趣),她的演唱方式是上个世纪的,台风刻板,但能将躁动与喧哗拒之门外,这点非常难得。换句话说,Adele音乐里的高亢与淳朴,以及声音里透露出来的本真情怀,正是这个时代所欠缺的。

  Adele确实早已走出了黑暗,而引路者不是烈火,而是在全球销量突破1800万的专辑《21》。在此之前,她只是独立唱片公司的一员小将,她首支单曲Hometown Glory最初只作为限量发行500张的7寸黑胶形式发放,宣传渠道乏善可陈,但却在小范围内逐渐走红,算是独立音乐界的奇迹,但细想来,人们的娱乐世界被千篇一律的电音与激越绚烂的图像紧张裹挟着,已经很久没有再直接面对那些真情实意、品质与深情兼具的人声演唱了。从这个角度来看,Adele之流行即一次深情回溯,她的声音里颇具温度,有时候会让你想起你从小身边的那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却拥有天籁嗓音的小女孩,亲切感倍增,她们的光芒难以抹去,那些声音是你少年时期的背景音乐,照耀着你整个流逝的年华。

  对于Adele的包装,她的唱片公司似乎也无法做出任何有效的努力,这位特立独行的女名伶在各个方面都有着自己的一套思维,从唱片的细节设计到演出效果,她都有着自己的主张,这点从她在唱片里翻唱The Cure乐队的Lovesong也可看出,她把Robert Smith妖艳的后朋克圣歌改成骚灵小曲,以轻松的吉他伴奏,极富张力的演唱把时间和空间拉伸开来,让人重回烟酒充斥着的60年代酒馆里,Adele夹着烟在台上演唱,如泣如诉,台下的灵魂在这一瞬间被完整攫获,永世定格。

  Adele之后,独立音乐人唱做俱佳身兼多职会不会成为主流,分工明确的团队和制作流程是不是已经脱离时代?这点因人而异,不同歌手需要不同的推广方式。营销为王的时代里,炒作与烹制一道娱乐大餐,当然可以不是以传统的新闻媒体轰炸方式进行,标榜歌手特立独行的性格也是非常棒的营销理念之一。对于能量过剩者,独自完成相关琐事也是允许的,毕竟在2000年之后,以个人审美取向经营的蚊型厂牌比比皆是,其中成功者亦有不少。而关于唱片的制作方面,我相信每个歌手对自己的音乐都有着独到的见解,让歌手参与到音乐制作环节里,应该是极其重要的,毕竟没有人比他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声音。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