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东方的荷马史诗”搬上舞台 《英雄格萨尔》开场就令人惊艳

时间:2012年03月23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高艳鸽

  

  舞剧《英雄格萨尔》剧照

  “当灯光暗下来后,所有的歌唱演员在台上缓缓走动,音乐响起,在一个女声简单的哼鸣之中,台下观众的心逐渐平静下来,被带进那个神秘悠远的历史故事中去。”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国家一级编导杨威在回忆观看舞剧《英雄格萨尔》的开场时,叙述的语言充满诗意。这样的开场让她感动,演员们缓慢从容地走了“那么长时间”后,她感觉这部舞剧很大胆。3月13日至15日,由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创排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英雄格萨尔》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在很多舞蹈界人士的观后感里,开场的惊艳是他们必提的,由于创作难度之高以及呈现方式的创新,这也是一部被他们称为“大胆”的作品。就像你猜不到它的开场一样,即便已经知道它有个光明的结尾,但它如何将一部2000多万字的史诗改编成一部舞剧,在观看之前,这一切有点儿无从想象。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有100多万行、2000多万字,集藏族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歌和谚语于一体,是藏文化的标志性作品,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年多前,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接到将这一史诗呈现在舞台上的创作任务,“当时我们很有压力。”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团长、舞剧《英雄格萨尔》总导演李西宁回忆道,“因为之前格萨尔王题材的电视和舞台作品都做得不太成功。”在压力之下,他们开始了为期3年多的创作:第一年做论证,在成都、北京召开专家论证会,在舞台形式上,考虑过歌舞剧、音乐剧,最后确定为舞剧;第二年做案头工作,组织创作班子;第三年,用了一年的时间进行排练。李西宁介绍,在创作过程中,他们组织了三个创作班子,兵分三路去玉树、拉萨等地采风。

  有人用“大腕云集、星光璀璨”来形容《英雄格萨尔》的主创班底:总导演李西宁、艺术指导陈维亚、编剧冯双白、服装设计韩春启等,在当代中国舞蹈界都是响当当的。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舞剧《英雄格萨尔》被定位于史诗性作品,在结构上分为序“神子降生”、“赛马称王”、“山河之殇”、“岭国大战”和尾声“雪山英雄”三幕五部分,精选了原著中最为典型的故事和情节,突出表现惩恶扬善、弘扬真善美、藏汉和睦的主题。

  这样的呈现得到了中国舞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导左青的肯定,在他看来,整部舞剧主题鲜明、结构集中、情节简洁、人物形象鲜明丰满。“将这么长的一个史诗,选取事件的横切面,通过事件推动人物性格发展,又在人物性格的发展中推动情节变化,给舞蹈的语言表述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左青说,“如果结构是舞剧艺术的第一语言的话,这种语言的简洁,能够使各种艺术形式比较充分地共同完成主题表达和人物刻画。”

  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是舞剧《英雄格萨尔》的重要特色和最具创新之处。该剧以舞蹈为主体,融合了说唱艺术、歌剧艺术和杂技艺术等。比如整部舞剧的结构用说书人的讲述串连;杂技的运用则让很多观众过足了瘾,当饰演格萨尔和他的爱人珠姆的两位演员在空中飞起来做各种高难度动作时,演出现场几次响起热烈的掌声。看到杂技演员和合唱队的演员都在舞台上跳舞而且跳得很不错时,中央民族歌舞团副团长、国家一级编导丁伟很惊讶,他说:“我们一直保守地认为舞剧就是跳舞,我周围的观众在演出中一直在议论舞台上的杂技表演并尖叫,可以说杂技让这部舞剧增了色,使它有了自己的个性。”

  在舞蹈形式上,该剧既有藏族原生态的民族舞蹈,也有战旗文工团结合藏族文化特性创作出的马头鼓、牛角琴、马鞭舞等一系列从未出现过的藏族舞蹈形式。在丁伟看来,这些舞蹈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精神,在编排、韵律上,很好地保留了藏民族的舞蹈特点。在演出过程中,多个群舞的展现不仅使整部舞剧气势恢宏而且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情。

  该剧能够综合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和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本身的构成特点有关。该团在2004年由成都军区政治部原战旗歌舞团、战旗话剧团、战旗杂技团等整编而成,战旗杂技团享誉国内外、歌舞团历史悠久,有大量的优秀作品。在左青看来,舞剧《英雄格萨尔》是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从本团的专业构成出发,化艺术短板为长板,将团里的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并进行探索,为这部舞剧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而多种艺术形式的跨界和混搭造成的时尚气息和满足现代观众审美习惯和心理的效果,也引发了左青对舞剧艺术如何发展的思考:“舞剧制作投入都比较大,但是由于舞蹈作为肢体艺术的特殊性,受众面比较窄,阻碍了舞剧的发展和传播。《英雄格萨尔》能够在舞剧本体艺术上不断探索,又能从观众接受和喜爱的角度来实践,并最终使现代观众接受了它。从这个角度看,它取得了成功。”

  在观看演出时,作为专业舞蹈创作者,杨威注意到了该剧在制作上的很多精致的细节:

  合唱演员脸上的妆非常精细,鼻梁上有一抹金色;盾牌的制作非常精致;有一幕将盔甲作为副舞台,上面做有把手,便于打斗的两位演员踩踏;服装设计也可圈可点,有很多极具装饰感的设计,很有美感……“作为编导,这些制作上的细节是我们又痛又爱的。”杨威说,“我们的一些想法,当制作部门呈现得好的时候,我们就会很高兴,如果呈现得不好,我们就会非常愤怒,因为我们是不允许有瑕疵的。”

  作为一部还将继续打磨的舞剧,舞蹈界人士也对《英雄格萨尔》提出了很多修改和提高的建议。丁伟觉得格萨尔这个人物身上的英雄气质还不太够、“太凡人了”:“英雄不仅要有强壮的体魄还要有智慧,应该赋予这个人物更多的智慧和传奇色彩;剧中为格萨尔设置的困难应该再高级一些,更出乎意料一些。”他甚至提出了一个服装的细节,“麦收时节割麦子那场戏,跳群舞的女演员们的服装——金色的纱质的裙子显得有点飘,有大地的根基或许会更好。”在左青看来,该剧恢宏的气势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但是在细节和情感方面需要增强,使观众在心灵和情感上也产生震撼,“用人物的成长历程和情感的细节使格萨尔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观众也会更容易感动。”


(编辑: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