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文学>文学评论

阿拉善的赞歌——徐永智、雄志、邓梅诗歌散文印象

时间:2013年01月2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邓 毅
0

  身处这塞上江南,我精神的家园,却栖息在阿拉善作家诗人的文本里,那以形象塑造为立身之本的小说、以意象见长的诗歌、以抒情为要的散文,显现出阿拉善的悠悠历史、民族精神、社会变革……

  金秋,我走近内蒙古阿拉善盟,那浩瀚金色的巴丹吉林沙漠、恢弘深幽的额日布盖大峡谷、湛蓝清澈的腾格里的月亮湖、绿草茵茵的通湖湿地草原,让人喜不自胜,惊呼不已。然而,身处这塞上江南,我精神的家园,却栖息在阿拉善作家诗人的文本里,那以形象塑造为立身之本的小说、以意象见长的诗歌、以抒情为要的散文,显现出阿拉善的悠悠历史、民族精神、社会变革。

  在从阿右旗额镇至巴彦浩特行驶途中,我捧读了徐永智的《荒原之梦》、雄志的《穿越秘境》和邓梅的《品雪》,三位本土作家诗人的作品,作家诗人的至情至爱、社会责任的担当,人文精神的向往与追求,无不触动我这位异乡来客。

  诗人徐永智

  以自己的心灵拥抱自然

  窃以为,散文诗是诗,是最灵魂的外化,心灵的展现,是生命的瞬间展开。徐永智的诗歌、散文诗是诗人用他全部炽烈的感情,去感知外部世界,要把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情感化。使人强烈地感到诗人对爱的欢愉、赞美、惋惜和急于向人们呼告的情绪在诗中蜿蜒地流动着,有切肤的体验,也有遥距的品味。

  主观抒情,是诗赖以生存的手段。就如同古人所曰:在心于志,发言为诗。诗人徐永智以自己的心灵拥抱自然,捕捉到了生命中那一个个魅力的瞬间,不会是飘在遥空的一缕轻烟,而是源之于人间烟火的升腾。既有画面,又有心灵的显像。

  诗人徐永智以其宏观视野的俯瞰,将大自然的风雨和北方的山峦地域色彩的特色,赋予了一种雄浑神奇,极富阳刚之美的神奇的描绘,让土地和山脉、草原、沙漠,全然喷发出一种人性的光辉。诗人的笔不仅浓墨重彩地勾画出了一幅幅阿拉善民族民间的农村风俗画,而且,还镂刻出了世世代代生息在阿拉善土地上的牧民之魂,在艰难时世的沧桑变迁中,人们心灵观念的嬗变轨迹。这些乡土诗既是忧愤深广的感喟,又有对往昔依依的低徊和眷恋,更有深情的讴歌和呼唤。

  徐永智的微型小诗,乃至散文诗,皆有哲理。诗人以平和、简洁的语言,不言半个“理”字,却展示出诗人心灵及其诗人自我追求的人生境界。

  作家雄志

  故事串起传奇之美

  作家雄志以阿拉善掌故、风物传说的叙述见长,诸如阿拉善王轶事、额济纳掌故、梦成定远营城、十六罗汉的佛洞——贺兰山毡帽山等等,作者善于在故事情节的传奇化方面做文章,喜谈山川异闻、蹊跷怪事、制造奇趣,还以描绘居延海的神话、巴丹吉林与“沙漠之舟”见长,在情节建构上,作者以人物为主线,通过故事与人物展现阿拉善历史;以情节结构的直线性特点,以人物主人翁主线,把围绕着主要人物的遭遇、历险和磨难等产生的一个个故事单元连缀在一起。

  故事里的一缕幽怨、一场对话、一段追思,甚而怅惘之情都写得力透纸背,让人读起来回肠荡气。作家以人物心态,社会生活场景,风情画与故事相网织起来的故事情节,既惊心动魄又耐人玩味。

  在我们这个文化根源连着农耕文明脐带的国度里,草根性是充弥于城乡现实之间的血脉所在,也是连接城乡生活的情感所在。具有多年农村生活经验和长期城镇生活体验的雄志,似乎被同化在这种半乡半城、城乡交结的精神状态中,浑厚的草原文化观念和牧民式情感,使得他无论叙述乡村还是城镇,都充满了民族民间俗语,凸显了他为了底层的明智态度和身为底层的草根意识。

  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曲折入微的刻画,社会风俗风情的精当描绘,以及矛盾转化的可信性、情节节奏的起伏抑扬,使之故事波澜起伏,曲折多变,异彩纷呈,舒展有方,成功地融会与塑造了那串串故事所凸显的惊奇与平凡之美、传奇之美。

  青年作家邓梅

  独白中衍生出生命之根

  青年作家邓梅的才情在她《品雪》这部作品中最可称道的,是她没有被同时代空洞的写作狂潮吞没,她随着成长,从自己到自己身边的人,转向更广阔的世界,并用眼睛、用心灵去拥抱它。邓梅就这样贴近生活让作品充满生活的厚重,捕捉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辅以优美、细腻的文字。

  更可喜的是邓梅的散文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以女性的方式书写生活。人之常情,生活碎片,那种对人物理解和细节描述的诚实,真切朴素的感受,流动着私情绵意,散发着细微的情暖。

  邓梅重视散文形式的再造,以倾吐灵魂的独白,在她细腻、安然和自在的叙述中,衍生出从生活过程而升的人性之根、生命之根,令人温暖。

  邓梅《品雪》散文集给我们的读者叙述,没有虚浮,没有矫饰,有的是心动与痛,满纸的真诚。作家的叙事语言和叙述方式就是朴实无华,她的散文基调就是自然流畅,如同真切日子、平常故事的自然流畅,这便是她的风格。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对风生水起的社会思潮,三位阿拉善的作家诗人以敏锐的眼光、高昂的激情、深邃的思考,到生活的激流中去汲取丰沛的情感资源,去捕捉新鲜的人物和诗情,我认为,他们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连同作品的时代旋律和深刻的内涵,所呈现出独特的壮美、诗一般的流韵,让人触摸到作品的精柔、坚硬的质地,感受到厚重、幽深的分量,给读者以裨益。

(编辑:路涛)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