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肯尼迪艺术中心歌剧厅,掌声回响,经久不息。身穿中国传统服装的演员们面对观众热情洋溢的欢呼声和掌声,两次谢幕,帷幕才最终落下。演出一结束,许多美国观众在出口处翘首企盼,等待与演员近距离接触。还有一些观众情不自禁地说:“舞剧非常精彩,希望你们下次再访华盛顿。”这是原创民族舞剧《绣娘》在华盛顿的首演,也是肯尼迪艺术中心主剧场上演的首部中国舞剧。
由无锡市演艺集团歌舞剧院创排的舞剧《绣娘》,是一出表现江南绣女艺高情深的悲情故事。通过绣娘与青年画家的情投意合、慕艺恋情,塑造了一位近代中国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女性解放的新女性形象。业内人士对《绣娘》所诠释的精神境界给予了高度评价:刺绣乃人生之艺,人生乃刺绣之迹,人生有青云之志,刺绣有洪波之力。斯人仙去,《绣谱》传世,留舞人间,《绣娘》垂范。该剧曾荣获第七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导奖、优秀表演奖。
建于1971年的肯尼迪艺术中心,是美国最高艺术殿堂之一。能容纳2400名观众的歌剧厅是艺术中心主剧场。据了解,无锡市演艺集团歌舞剧院是首个登陆肯尼迪艺术中心主剧场,并演出整本剧目的中国文艺院团。这样一部民族舞剧能否与美国观众产生共鸣?舞剧的表现元素能否打破跨文化的藩篱,吸引美国观众的眼球?这不仅是主办方的疑虑,也是《绣娘》全体创作人员、演员的担心。然而美国观众的积极反响,最终让困惑已久的中国艺术家们卸下了心头包袱。坐在记者前两排的是当地学习舞蹈的孩子们。首演刚落幕,他们就兴奋地交流着剧情。孩子们对最后绣娘的驾鹤西去长吁短叹,表情惋惜。步出歌剧厅,这群孩子争先恐后地在《绣娘》海报前,模仿剧中绣娘的舞姿拍照留念。当张娅姝、刘鑫、汤成龙等三位主演出现在歌剧厅出口时,孩子们尖叫着、欢呼着,向心中的偶像索要签名,并合影留念。此时此刻,《绣娘》成为了美国观众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扇明窗。
《绣娘》中出现的刺绣、评弹、小桥、旗袍、长衫等浓厚的中国元素渲染了整个舞台,也浸润了所有观众的心扉。最为柔美的民族舞加入具有张力的现代舞元素,以大胆鲜明的表现形式烘托古典刺绣服装的中国韵致,恰到好处的“灯语”衬托出江南风情的舞美背景,这种种符合国际观众审美标准的艺术表现手法,拉近了东方与西方的距离,彻底震撼了美国观众。
无锡市演艺集团歌舞剧院院长刘仲宝先生告诉记者:“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高品质的艺术作品,这样的艺术才无国界;二是民族元素国际化。民族文化应该与时俱进,通过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承载民族文化元素。这样的中国文化才可能被西方观众所接受。我倍感欣慰的是,许多美国观众说自己看懂了《绣娘》,甚至为之感动。”
(光明日报华盛顿6月10日电 光明日报驻华盛顿记者 王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