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摄影>资讯

社会各界送别著名摄影家张桐胜

时间:2022年02月2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张桐胜│1953—2022

  深深地三鞠躬后,轻轻把黄菊花放在著名摄影家张桐胜的遗体前,刘玉梅、刘伟、喻川眼中噙满的泪水霎时流了下来,他们“最最亲爱的张叔叔”永远离开了他们,离开了这个世界。刘玉梅、刘伟、喻川是张桐胜在2008年赴四川参加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时结识,并一直资助和给予帮助的地震孤儿,他们特别从四川等地赶来送别“最最亲爱的张叔叔”最后一程。

  2月27日,张桐胜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2月17日,张桐胜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

张桐胜告别仪式签到处


前来吊唁张桐胜同志的各界人士

  解放军总装备部原领导,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等单位领导同志对张桐胜的逝世表示深切悼念,以敬献花圈或现场送別等方式表达对张桐胜的哀思。

  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等单位相关领导,全国摄影界代表、张桐胜生前友好,各界人士代表到现场送别。

社会各界人士怀着悲痛的心情向张桐胜同志告别

  张桐胜1953年12月11日生于河北胜芳,1972年12月入伍,1976年4月入党,1999年3月被授予大校军衔,生前是解放军总装备部宣传部高级记者。张桐胜曾任中国文联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七届、第八届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九届顾问和中国文化旅游摄影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张桐胜是有着卓越艺术成就的著名摄影家。“光与影”是张桐胜一生的使命写照和生命基调。在他69年的生命里,他走遍祖国的万水千山,以丰富的摄影创作经历和激情澎湃的摄影作品,把祖国巨变、国之重器、多娇江山和各民族风情、时代面貌带给世人。以博大的胸怀、奋斗的精神和深邃的思想,把对人生的思考、爱的勃发和生命的意义诠释在他每一次举起相机的瞬间里、每一次交流的真诚坦荡中,感染着身边的人,也成就着他不朽的艺术生涯。

中摄协领导慰问张桐胜家属

  作为中国首席航天摄影和国防科技摄影专家,张桐胜心怀“国之大者”,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拍摄中国国防科技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从“两弹一星”开始,到“神舟一号”至“神舟十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嫦娥一号”至“嫦娥三号”探月工程,以及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第一颗一箭多星等上百颗卫星发射,张桐胜拍摄见证了新中国国防和航天事业中的每一个重大时刻。这些作品充满雄魄,洋溢着自信,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受到了国家的日渐强大,让每一位华夏子孙都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回头看自己的人生,最欣慰的是作为一名摄影工作者,站在了该站的地方,记录了历史、表现了历史、传承了历史。”张桐胜生前接受采访时这样评价自己的艺术生涯。张桐胜执着追求,奋力以摄影艺术的形式推动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繁荣。张桐胜积极参加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等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和各级文联组织主办的“送欢乐 下基层”“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公益惠民活动和采风创作活动,坚持以艺术精品奉献人民,努力从生活的沃土中汲取创作灵感,把“艺术为人民服务”作为摄影创作的终极追求。张笑闻作为业余助手见证了自己父亲对艺术的苦心孤诣和工作的废寝忘食。张笑闻说,他去世前几天还在忘我工作,在为即将出版的摄影作品集做最后的选片和书写工作,每每工作到凌晨十二点。

  认识和熟悉张桐胜的人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评价,就是“他是个非常热心的人”,足见张桐胜胸怀大爱、满腔赤诚。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张桐胜第一时间深入地震灾区参与抗震救灾。其时,他的妻子那薇、儿子张笑闻已分别以医护工作者和志愿者的身份在地震灾区,一家人因为大爱相遇在抗震救灾现场。

  张桐胜长期关爱四川地震孤儿原北川中学学生刘玉梅、刘伟、喻川也从外地赶来送别张叔叔

  在抗震救灾中,张桐胜结识了刘玉梅、刘伟、喻川三名因为地震失去父母的孩子,从那时起就一直资助和帮助他们。张桐胜把自己拍摄的反映抗震救灾与三个孩子开始新生活的摄影作品汇集成《汶川记忆——张桐胜512汶川地震摄影集》。2010年,张桐胜在英国、俄罗斯举办了“汶川记忆、北川的孤儿在北京、今日灾区生活摄影展”,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在大灾面前的团结友爱和灾后重建的凝心聚力,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也传递出了他的浓浓爱心。

  张桐胜积极参加中国文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单位组织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张桐胜多次在俄罗斯等国家举办个人摄影展览,展现动人的现代中国故事。张桐胜创作出版的画册《中国·丽江》带动了全世界对丽江的关注,画册《中国》《喀什葛尔》等在全世界产生轰动效应,为推动中国文化旅游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其中画册《中国》《伏尔加河之旅》曾作为国礼赠送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和俄罗斯叶利钦总统。

张桐胜同志的亲属团在告别仪式上

  到现场送別的摄影界人士对张桐胜的离世感到分外惋惜。他们表示,他还年轻,摄影艺术创作正在旺盛阶段。他的离去是中国摄影界的一大损失。斯人已逝,风范依然!我们要继续回顾他精彩的摄影作品,感受他在艺术创作时一飞冲天的气魄,追随他永远火一样的热情,努力为中国摄影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编辑:包梦暄)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