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Jason D. Little - Light Stalking
鉴于拍照手机的普及以及影相质量日臻改良,出现了一批愿意将拍照手机当做唯一相机的群体。就个人而言,如果我必须放弃数码单反相机而仅仅用手机来拍摄的话,我很可能会有类似戒断反应的情况出现。
但是,我愿意打赌,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存在这样一种情形:至少有几个重要的节点【时刻】,你是需要保存下来的。因此,身为摄影师的你,旅途中无论在哪,都可以从揣摩以下的教程中学用手机抓拍。
对于大多数像我这样的摄影器材发烧友来说,宁愿捐出器官,也不会放弃自己的相机。我猜这样的感受是可以理解的,考虑到我们讲究堆砌众多技术的相机,却忽略其本来目的,把技术好坏与我们拍出的照片直接等比例挂钩。
我们熟知的摄影家在拍出伟大的摄影作品时从来不管手里用的是何种相机。其实,我不是在建议人们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好“摄影师而拿着针孔照相机到处拍摄,除非这样做很有趣,很值当。如果真的要撇开你仰赖的数码单反相机,下一个最好的替代就不是低技术含量的针孔相机了,手机相机可能是首选。
1. 发现的眼光
用手机拍照并不费脑子。显然,用不着把旋钮扳来扳去了,兴许最重要的是,无任何设置可供调整。你可以有更多空余时间来淬炼眼光。最后会发现,和使用数码单反相机比起来,你所看见的任何事任何人都会那么的不同。既然可控项是如此之少,就不能走回头路,依靠任何技术发明了。 为了拍摄更出色的照片,你得学会只依靠自己的智慧去“发现”你周围的美好事物。
2. 勤劳的双足
用过手机相机的缩放功能吗?如果用过,你知道那玩意是个啥奇葩。
这是一个技术上的两难问题:越薄的手机越难设计一个带有光学变焦头的内置相机。对大多数手机相机而言,缩放功能其实是数字变焦(也称数码变焦,译者注),只是单纯的在原有图像上放大缩剪,导致图像出现难看的马塞克。所以,放弃缩放功能吧。如果需要被拍摄主体离你的镜头近些,你最好是指望你的两条腿。此法也适用于定焦镜头的数码单反相机。有时(不是绝对),最好离你的拍摄目标近一点。
3. 追寻更多光线
尽管每一次技术换代时,手机相机图像传感器都会得以改善,但仍然无法和数码单反相机的图像传感器相比较,如此一来,手机相机面临光线获取是否足够的困扰。为了弥补不足,就得学习找寻更好的光线,无论是自然光(比如等天空中云散去)还是人造光(比如打开室内光源)。同样的道理,数码单反相机拍摄时允许你可以保持低的感光度。
4.摄影构图
跟我重复这句话:“当使用手机相机拍摄时,构图仍然是件重要的事”。你也许不可能去控制手机相机上的快门速度和感光度,但是完全可以在拍摄时控制构图。正是因为使用手机相机拍摄所以更没有理由去忽视这点,其实,手机显示屏上可能配备了一个选项:显示井字格帮助你在拍摄时构图,可参考经典的构图法则:“三分法则”,使用好这个法则。增强构图技巧绝不是件坏事,用这个技巧为基础开始打破一些死板的构图法吧。
5.补充关系
手机同时又能是相机是非常方便的。它小巧到放口袋里都很合适,又不需要变更镜头,不管你去哪都携带方便,更能于偶发之际,随时捕获。借鉴一句摄影格言:相机只是你的工具,最好的相机就是你一直在用的相机,上手就好。手机相机的使用潮流,反而可能会鼓励人们随身携带数码单反相机,来高质量地记录生活的瞬间。
6.保养维护
我观察到很多人都特别爱护自己的设备,定期为相机清洗和充电,携带时还用保护套。这些行为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发生故障或者破损的手机有什么好呢? 这里的数码单反相机保养经验对于手机用户来说,一样适用。在大多数城市手机公共充电站正变得更易于寻找,但却没有为大型相机充电的设备。所以,在你外出拍摄时至少也得带一个完全充满电的电池,而回家后,就算电池电量没有用完也得充满电。
7.零嘴虽好,不可久尝
尽管手持相机的技术不断进步着--更灵敏的图像传感器,更精密的镜头,更高的像素--但这并不足以令单反相机用户疏离他们的相机。但如果你在手机相机摄影上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我能想象,你打算重新启用原有相机的心情是多么急切。是的,你的口袋装不下大家伙,也不能用它打电话玩游戏,但它是你的谋生手段。你是个艺术家它就是你的画笔。你的手持相机虽是你的密友,但这绝不可能是主要用心之处。给你主力相机投入应有的感情,不要冷落了它。
他们说好的技术比任何其他的更显重要。这是真理吗?如果你认为能胜任,挑战自己,你用手机拍摄几天,考虑如何把所学的方法用于单反相机摄影上。如果你近期打算将手机相机过渡到数码单反相机,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有帮助的,使过渡更容易一些的方法?随时分享。
Jason Little是个摄影师(擅长微距摄影,人物摄影,抓拍和风景摄影),兼职作家,全职音乐爱好者。你可以点击他的摄影部落格(photography blog)或者Flickr.相册上看到他的摄影作品和摄影奖项:Flickr/Paul Bica, Flickr/Bram & Vera, Shuttershock/Evgenia Bolyuk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