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书法>资讯

笔下释传统 金针度与人——苗培红“继承与传承”书学主张解读

时间:2013年02月1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彭一超
0

  苗培红,又名培轩,号子牛,山东邹平县人,1949年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硕士课程班。中国书协第四、五届理事,现为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大校军衔。

  首届全国“三名工程”50位名家得主之一,作品在全军多次入展获奖,入展全国第二届正书展、全国首届书法扇面展、全国第七届中青展,全国第六、七、八届书法篆刻展,首届兰亭奖,获全国第二届楹联展银奖。

  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中南海、广东博物馆等艺术馆及友人收藏。发表多篇优秀论文,如《学书之道,以正为先》《晋南朝人书论的历史地位》等。出版有《苗培红扇面书法艺术》《苗培红书法集》《苗培红书素书》等多部专集,著有《翠微斋论书手迹》《翠微斋论书辑要》等。自1999年开始,先后在山东省淄博市、潍坊市、济南市,甘肃兰州市,安徽省合肥市,北京等地多次举办个展或联展。

行书斗方

行书斗方

  军旅书法家苗培红,对于书法界同仁来说,堪称耳熟能详的人物。自从他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设苗培红工作室并招收首批学员以来,便坦然提出了“继承与传承”这一朴实致用的书学理念。在壬辰年春、夏之际,他率领众弟子分别在北京、秦皇岛两地成功举办了“继承与传承”为主题的苗培红师生书法展,不同的地方展示不同内涵的作品,广受社会各界好评。中国书协顾问、北京书协主席林岫作了如下评价:“拜观你发表在《艺术天成》上的作品,清雅脱俗,丝毫没有眼下追风做作的俗气,太养眼了。这样的作品,当前书法界太少了。特别是你关于低俗的观点颇有见地。”

  值得一提的是,壬辰寒冬,苗培红率领他的弟子们在山东老家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人民解放军书法创作院、中共日照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乡情似海·继承与传承——苗培红师生书法展走进日照莒县”慈善义展公益活动在莒州博物馆举行,开幕式上,苗培红代表全体师生把展览全部作品义卖所得的30万元人民币,无偿捐赠给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社区教育事业,这一慈善义举轰动莒县各界。此次活动的意义不仅仅是阐释传统,金针度人;更重要的是服务社会,教化众生,功莫大焉。

  近三十年来,苗培红潜心于“二王”的研究和创作,乐此不疲。曾得到欧阳中石、李铎等书坛大家指导。已形成了典雅精致、隽秀清丽的个人风格。其大字端庄沉稳,结字简约而不失空灵,劲挺而不失秀美;其小字灵动隽秀,笔法遒劲,刚柔相济,潇洒自如。李铎曾对苗培红其人其书给与了中肯的评价,称其:“性情恬静,不激不厉,修养有素,戎装在身,却不乏儒雅,不事张扬,不浮不燥。”

  壬辰龙年,对于苗培红是一个成果丰硕之年,可谓六喜临门,即先后举办了三次师生展,作品入选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三名工程”(名家·名篇·名作精品工程),出版两部理论新著《翠微斋论书手迹》(壬辰年春由北京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和《翠微斋论书辑要》(壬辰秋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这些无不凝聚着他几十年来的书法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特别是《翠微斋论书手迹》所阐述的学书观点和书学思想,涵盖了做人、学书等方方面面,更多的是强调如何继承传统、从传统中出新的重要性。其中有不少独到的论述,如他提出的“学书三忌”:一忌见异思迁、朝令夕改、学书无定则;二忌不临帖、不学法,只想独创一体、胡涂乱抹,追求低俗的个性化;三忌跟风追风,结果是无古人无自我,是真正的书奴。书法是艺术,学习书法必须遵循其艺术规律,别无他路可走。

  苗培红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高研班讲课时还提出了“三个不能变”的书论:“一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不能变。二是毫不动摇的继承传统不能变。因为书法艺术是一脉相承的,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三是书法艺术为谁服务的问题不能变。也就是说书法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不能变。”具体在创作时,他忌讳学生模仿他的作品,并要求他们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深入传统,继承传统,努力在吸收借鉴传统中彰显自我。

  苗培红对“传统”有着深刻的感悟,他说:“作为文化概念上的传统,是各个时代的共同性、连续性与民族文化的积淀。不同时代创造的不同文化,传统就是不同时代的不同文化中那些共同性、连续性精华的积淀。可以说传统是不同中的相同,个性中的共性,所以说要继承那些共同性、连续性的东西。”他始终认为:“学习书法首先要抓住的是古人法帖,选准法帖,继承法帖,精临法帖,掌握笔法和技巧,融会贯通;而传承的意义很广,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于书法的传承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老师教学生是传承,学生学书法本身也是传承。无论是初学书法者,还是书法工作者对于继承与传承书法都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笔者以为,“传承”和“继承”是“承”字辈的两姊妹,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传承”是薪火相传,扶持新人;“继承”是弘扬经典,推陈出新。对苗培红的书学主张和书法实践,我乐观其成。书法史上很多个案足以证明,只有“传承”好了,“继承”到位了,中国的书法艺术才能真正肩负起时代的历史使命,发扬光大,把书法事业逐步推向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