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书法>资讯

金石笔墨通微处 腕下苍然意趣深——印坛老人钮隽先生和他的篆刻艺术

时间:2013年01月1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杨遇泰
0

  钮隽,字通微,1923年生于北京,满族镶蓝旗人。昔年毕业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陶瓷系、国画系,上世纪五十年代深造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供职于中国戏曲学院,从事京剧研究、编写、整理工作。工书法篆刻,曾从师寿石工、陆和九、金禹民、邓散木等诸名家,并与大康先生一起切磋印学。其印典雅脱俗,章法考究。常以汉隶、魏碑入印,独辟蹊径。

  钮隽先生字通微,生于癸亥(1923年),自幼成长于满族镶蓝旗钮祜禄氏世系,幼承家学。曾先后毕业于北平国立艺专陶瓷系、国画系,北京大学中文系,由于偏爱金石书法,曾求教于王友石、寿石工,并先后师承陆和九、金禹民、邓散木诸先贤。

  探寻其书法归宗,甚受邓散木、陆和久影响,总体上继承了康南海崇碑的路子。书法遒劲、洒脱,具有极强的个人风格。隶书兼收《礼器》《乙瑛》《封龙山》等笔意,质朴古逸,秀劲隽永。所写魏碑书体,脱胎于《始平公》《魏灵藏》,体方笔厚,雄俊伟茂。

  他青年时期曾系统临摹两汉官印,进而对邓石如、吴让之、徐三庚、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等作品做过长时期的探索。其朱文印得益于邓派朱文,揖让穿插,体势依存。白文印风格平实,刀法古拙朴厚,深得汉印神韵。他巧妙借鉴古封泥印,使边栏的变化与结字的灵活相得益彰。他刻印之章法布局极有巧思,常有出人意外之笔。可以看到邓散木先生篆刻章法对他影响是巨大的。著名画家孙其峰先生评其印“似金非金,似邓非邓”。

  他与启功、康殷、康雍、吴小如等先生过从甚密,经常在一起切磋书画金石之道。启功先生曾手书七言绝句赠予先生。诗云:“题记龙门字势雄,就中尤属始平公。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

  他的篆刻博采众长,独辟蹊径,以汉隶、魏碑刻石所取得的成就标志着其篆刻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他在刻印及教学中极为重视以刀法表现笔意的重要作用。强调:“笔意出于运刀之顿挫,但不可造作”。著名学者吴小如先生见其以隶书入印赞曰:“通微习此道多历年,对于籀篆古今隶法皆尝试之,贵在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而已。”更有以北碑《始平公》等集字入石的拓片,字势雄奇,用刀犀利,在印坛开拓新天地。启功先生给予很高的评价,称赞这些拓片别开生面,并在一张拓片上跋语:“通微同志用石版刻字,拓成小品,看去竟然是六朝珍品……这是书法金石古为今用的明显范例,确实使我佩服。”

  通微先生对京剧文化颇有研究。他是中国戏曲家协会会员,曾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分册的撰稿工作。他在中国戏曲学院从事教学和研究期间编写、改编的《李慧娘》《石壕村》《汴梁杀宫》《周郎错》《乳娘传枪》《张良逃关》等多部京剧剧本,成为学院教学剧目。他为肖长华、翁偶虹、李少春、张君秋、骆玉笙、马三立等众多戏曲界名家治印,是梨园界享有盛名的金石家。

  为了继承传统篆刻艺术,退休后,他专事篆刻学理论的研究和带徒传艺。撰写了几十万字的书法、篆刻教案及其理论、技法文章。他在教学上,诲人不倦,金针度人。他要求学生,一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二是不能沾染“旁门左道”;三是不收学费、不收礼物,请学生谨记,用最好成绩回报老师。他淡泊明志,不鬻丹青。在社会上书风浮躁的时候,他反对沽名钓誉、脱离传统的现代丑书。他告诫学生,历经几千年的中华传统艺术要“艺重流传”,不能毁于当代。他带一个学生历时四五载,在书法上从文字源流始,到金文、小篆、汉隶、魏碑、隋唐楷书等各朝碑版、墓志铭文,一一讲述,并要求学生精临汉碑、魏碑及清代名家篆书等数十种碑帖。在篆刻教学中,在学生临写篆书的基础上,讲篆刻源流及名家篆刻技法。从明代文(彭)、何(震),到清初丁(敬)、黄(易)、蒋(仁)、奚(岡)以及董(洵)、巴(慰祖)等浙皖两派诸家;重点要求学生以临摹秦汉玺印几百方,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临摹清代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十几位清代、民国名家的作品。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先后有数名学生从其学习书法篆刻,打下深厚基础,并在传承书法篆刻方面做出贡献。最近《钮隽刻石》一书由线装书局出版,该书由启功先生生前作序,吴小如、刘松岩等先生亦分别撰文作序,林岫、王世征先生为本书顾问,收入先生几十年精品印拓百余方,受到印坛人士关注,对传承篆刻艺术做出贡献。

鲁迅句53×172mm

李少春40×40mm 骆玉笙 20×20mm 翁偶虹印23×23mm 吉典藏谱 23×23mm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