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书法>书法话题

对斋馆别号鉴藏印和金石拓本的诠释与理解

时间:2023年02月0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德加
0

对斋馆别号鉴藏印和金石拓本的诠释与理解

——观“文以载道——斋馆别号鉴藏印暨金石拓本题跋国际大展”

肥致碑题跋 张海

  金石拓本是存续典籍文字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清代金石学复兴以来,搜访青铜古器和石刻碑碣、鉴识金石拓本文字成为风尚,并通过题跋诠释去解读金石拓本承载之丰富的文化内涵,评估出文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经过题跋的金石拓本,是集捶拓技艺、史料文辞和书法于一体的艺术作品。题跋者在品鉴金石之珍稀、拓工之精美的过程中,对其历史流传、文辞、版本、艺术鉴赏,甚至拓工进行学术性的梳理,在叙述的过程中展现对其真与美的发现等,需要题跋者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艺术修养。

  由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承办的“文以载道——斋馆别号鉴藏印暨金石拓本题跋国际大展”近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展览共展出特约和征稿作品240余件。展品内容文化底蕴深厚,呈现形式丰富多彩,包括钟鼎彝器、度量镜铭、砖瓦铭文、摩崖碑碣、墓志造像、封泥陶印等。展览将持续至2月下旬。

  “‘斋馆别号’是文人治学精神的高度凝练,‘鉴藏印’代表的文物鉴藏活动是文人藏家对古物、书画等辨伪识真的精深的学术活动,‘金石拓本题跋’更是对书家的综合文化素养和研究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副所长谢小铨介绍。

西汉半两摇钱树瓦当题跋 李刚田

  为了提高展览的影响力和作品的丰富性,更广泛意义上地吸引金石、书法篆刻爱好者的参与,展览面向全国金石书法篆刻爱好者征稿,从中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参展。评选出的作品,其文辞均由参展作者撰写,展品因而均体现了作者对斋馆别号鉴藏印和金石拓本的全新诠释和独特理解。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国内作者,展览还收到如韩国书家金美兰、安财成、金玟廷,日本书家庄村真琴等国际书法家的优秀作品。

  “我的题跋,并没有完全将其作为书法创作来对待,虽然也关注画面视觉美的效果,但未去刻意经营,我关注的重心不是表现自己的书法,而是存录文字的内容。在美与用的关系上,以用为主。而书法的美服从于文字的用,这与当下展览书法的取向是相反的。我觉得金石题跋如过分追求书法的形式变化与不同书体的自我展示,会妨碍人们对文本的解读。”西泠印社副社长李刚田说。

  中国书协理事、西泠印社理事高庆春认为,一件好的题跋不仅要有相关背景、金石文化、器物细节的记载、描述,同时还要兼顾作品画面的整体虚实摆布、平衡关系,及书法字体的变换和视觉美感,包括印章在内的整体布阵。以沉静内敛的篆隶楷及行书表现在题跋作品上,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河南省书协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周斌在创作中反复考虑后,选用河南出土的《肥致碑》作为题跋拓本,“《肥致碑》既不失隶书字体规范,又有独到之处的面貌,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整体布局上具有规整划一、井然有序之特点。在单字结构组合上则表现出相当大的、有目的的随意性,并有别出新意之处,显现出既活灵活现又古拙稚朴、既不失隶书字体规范又有独到之处的面貌,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在创作中,他注重形式的变化和整体把控,篆隶书体与金石拓片相得益彰,既为厚重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又能给欣赏者带去多重审美享受。

  “在古代,拓片题跋除了具有考据所拓器物的多种属性之外,还具有记录和复刻器物的作用。虽然在今天全形拓的写实的意义已不复存在,但其艺术审美价值却值得进一步关注和挖掘,而展览的另一部分——斋馆别号鉴藏印则一直是古代文人寄托情怀、表达志向的方式之一。展览既有致敬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更有着挖掘和回归艺术创作中的人文精神的意义,在当下还表达了对艺术创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种探索。”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骆芃芃说。

岗山摩崖无我题跋 高庆春

  金石拓本自古以来都是书法家和鉴藏家所乐于赏品、珍藏的对象。金石题跋更是成为中国书法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是学术与艺术结合的重要形式之一。清代乾嘉时期访碑兴盛,黄易、阮元等带动了碑帖拓本的收藏;翻看一本流传有序的金石拓本,经常有众多名家、收藏家的题跋与钤盖的印章。在历经百年后,这些题跋与拓本都成为后人研究作品、书家,甚至是书家交游、历史的重要一手文献。而斋馆别号鉴藏印既是篆刻艺术的品类之一,也是金石题跋的重要组成部分,倾注着创作者与鉴藏者的情感志趣与品性修养,成为自唐宋以来文人墨客的一种雅好。

  《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兼主编朱培尔认为,斋馆印在篆刻艺术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它不但与篆刻家有直接的关系,与其他艺术家如书法家、画家也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它与其他行业喜欢篆刻的人也关系密切,因为斋馆印大多为石上营造,其内容往往与使用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充满了种种美好或者相关的信息。斋馆印在明清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当代的篆刻创作,如果不在传承明清文人印章方面下大的功夫,而仅仅只是对秦汉印作简单的临摹,将是没有意义的。

  中国书协顾问陈洪武表示,展览的意义在于召唤当代书家印人回归文心,将关注点从技法层面引向学术层面,走出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的创作心态,通过沉浸在金石题跋的研究考证中,对接传统,赓续文脉,赋予书法篆刻时代新内涵。“这个展览旨在振兴金石文化,彰显当代书家和印人之文心,挖掘斋馆别号鉴藏印在创作与应用对象之间的当代情怀和意趣。我们关注展览作品的形式和样式,并希望以此为契机,加强自身在金石和斋馆别号鉴藏印研究之形式与意蕴的修为,注重斋馆别号鉴藏印在哲思与形式的内在意蕴之研究,谱写书法篆刻当代创作的新篇章,也更广泛地引发大众审美乃至国际人士对之的审美欣赏。”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所长魏广君表示。

(编辑:高森)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