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传统曲艺是中国传统文化千年传承的瑰宝和财富,也是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记忆和见证。4月2日,在“2013年全国曲协工作会议”上,书香成都记者采访到中国曲协主席、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听他谈谈在曲艺创作与阅读积累中的感悟。
阅读是重要的学习途径
2007年,姜昆被授予世界杰出华人奖,同时被美国哈姆斯顿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作为首个获得世界杰出华人奖的中国内地艺术家,63岁的姜昆除了不断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书籍也是他重要的灵感来源。
出乎意料的是,从事传统文艺创作的他,并没有排斥新媒体的大行其道。相反地,网络上价格公道的电子书,以及微博上日新月异的海量信息,于他而言都是寻找创作灵感的重要途径。“电子书中不乏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精妙的构思令我反复揣摩。”姜昆如是说。
曲艺创作应贴近生活 避免“三俗”
近年来,曲艺界出现了一些 “三俗”作品,也蔓延到影视、书籍等领域中,崇尚传统文化艺术的姜昆非常愤慨。2010年5月,包括他在内的一部分相声界的艺术家提出抵制相声中的庸俗、低俗、媚俗成分。姜昆认为,这是社会风气浮躁的表现。
他告诉记者,由于当今社会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碰撞,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正面临重大考验。这是曲艺创作者和曲艺表演艺术家们共同面临的问题。“文化的碰撞打破了传统文化艺术原有的平衡,为了求生存,它不得不放弃掉很多阳春白雪的东西,去贴近百姓生活;但曲艺一定不能过分宣扬日常生活的三俗文化,这就需要一个底线。”
姜昆认为,亟待解决的,是广大曲艺创作者和曲艺表演家的自我修养问题。“其实广大群众的欣赏品味,也需要靠我们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表演来引导。”在姜昆看来,要培养广大老百姓高雅的文化情趣,需要广大艺术家多从经典文学作品中汲取精华,从当今浅阅读时代的桎梏中脱离出来,在钻研优秀作品的同时,洞察广大老百姓的需求,了解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只有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恪守住传统文化的底线,使其不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中消融;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创作出雅俗共赏的曲艺作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