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美术>美术评论

自深度中浮现——读刘进安新作

时间:2024年12月2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孙欣

土地(纸本水墨) 刘进安

  行进在现代水墨与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对话、浑融、创变的实验路径中,刘进安以其具有辨识度的笔墨语言令人震撼不已,过目难忘。他每一阶段的水墨探索在不同的表述路径与方法上都形成了独特的个人景观,诚如郎绍君所论,其人是“新时期崭露头角的人物画家”,亦如范迪安所示,其作品印证了“兼有具象和抽象功能的水墨语言进入当代艺术语境是完全可能的”。

  本质而言,艺术是人的生命体验。刘进安之于他的水墨,具有生命意义与艺术价值的双重性。回观他近40年的创作历程,践行的乃是一条遗世独立、艰难曲折、自成一体的探索之路:依托于孤绝的精神品质,以悲悯意识和人文情怀观照人性深处以及全人类的整体命运;形式先锋,充分拓展水、墨、水粉、丙烯等多种媒介材料,以营造隐中求显、暗中求明的美学特征;笔墨雄劲沉厚,又不乏精微、耐读的细节,实属难得。

  大范围的墨色渲染出强烈的静默、空间的纵深,非具象的形式、表现性的语言将克制的黑色分解出不同层次,于精微之中发散出神秘的气息。这既是刘进安新近力作的意象景观,也是其思想观念、生命情感、创作经验浑融之后的高度浓缩。他凭借知识分子式的敏锐洞察与内省意识,进一步激发传统中国画笔墨语言的墨法实践,借助积墨、破墨等技法生发出一个富于精神深度的墨韵世界,反复尝试如何以新的语言形态回应新语境、提出新问题、传达新感悟。而这,或许就是他的作品给人带来文化深度与感性智慧的原因。

  在很多采访中,刘进安都表明了自己对于笔墨的深刻理解:“如果‘水墨’能够成为今天中国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我更希望让‘水墨’单纯起来、‘内容’丰满起来、‘艺术’直接起来。”显然,他将这一观念颇为有效地渗透在作品之中。借助“为水墨减负”的思路将笔墨纯净化、纯粹化,通过意义解绑的方式把语言还给语言,使之不背负任何重量而能畅快地去呈现“呈现”本身,把其优势最大化地激发出来:撼人心魄的视觉张力、微妙精致的细节、只可意会的气韵……继而推演出别具新意的多种可能。

  刘进安水墨的精神深度,表现在材料与语言的含混统一之中。于他而言,笔、墨、水、色、纸是本体语言元素,但他并不局限于此。水墨的“物性”或者“材料性”也被他融入进来,强调其现实与当下的触及作用,甚至强调当代语境的思想与观念的介入,只是这种介入仍是“语言化”的,被融进语言的深处。因此,他的语言并不封闭,而是开放性的。

  细思刘进安的探索方向和学术路径,会发现有一种信仰感抑或信念感的东西始终存在于他的精神深处,这使得他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具有某种隐秘的连贯性、呼应感。艺术家本人雄浑深沉的个性气质、奔涌的个人记忆与想象,水墨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皆隐含于中。诚然,他孤绝的个人品格与作品具有同一性特征,但即便如此,他从未把自己固化在“有限性”之中,而是倾向于吸纳新知识、运用新媒介、实验新可能。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立于他的作品前,总能感到个体意识与人类意识、历史意识的交互不断增强,在心底发出持久的震颤与混响。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任编辑 

(编辑:魏康奇)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