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琦
陈琦版画作品《上善若水NO.6》(局部)
“对于我而言,作品就像是我的孩子。”在位于北京东北部798环铁艺术区内的工作室里,陈琦用手轻轻摩挲着刚刚做好的水印版画作品,仔细审视画面上是否有瑕疵。这批作品取名为“上善若水”,即将在今年9月举行的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和10月举行的上海中华艺术宫开馆展览“锦绣中华——行进中的新世纪中国美术”上展出。
陈琦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研究员,在木版水印领域享有盛名。
工作室墙上挂着一幅黑白照片,定格了属于陈琦的一段青葱岁月。年轻时的羞涩、稚气和消瘦的脸庞早已无从寻见,取而代之的是由岁月雕刻而成的沉稳与睿智。而从未改变的,是陈琦对水印版画的热爱与坚守。
选择版画,源于文化自觉
上世纪80年代初,陈琦在大学校园读书,西方各种艺术思潮狂飙涌入,令初习绘事的少年目不暇接,以至于从衣着打扮到行为方式都受到影响,疯了般画了许多很“现代”的油画。日子久了却觉得空荡荡的,心中萌生出疑团:绘画是什么?我为什么绘画?
大学毕业时,陈琦已经意识到,每种文化都有它的生存环境和土壤,模仿、嫁接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当时年轻人最缺的是对中国文化的自觉和自信,认为什么都是西方的好,对自己的传统不屑一顾。在困惑中,我慢慢意识到,跟在别人后面是没有出路的。”
陈琦从学西方、学油画的大潮中果断地转身,开始自觉地继承中国的文化传统,并以传统元素为题材创作,用木版水印的表现方式来重新解读传统,令人耳目一新。比如,他将明式家具以照相写实的方式放大,在视觉上造成强烈的冲击力,给人很深刻的印象。
由于版画在中国的美术圈内相对小众,版画市场的热度也远远低于油画和中国画,以至于不少学版画出身的画家转而从事其他画种的创作,其中不乏一些在当代艺术市场叱咤风云的人物,但是陈琦始终不曾离开版画领域。在他看来,学版画不一定要做版画,而自己的坚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他对整个美术史做过一番深入研究后的选择。
创作版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的起步和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版画本体语言的建设有待完善,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有待挖掘,在陈琦看来,这意味着版画艺术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木版水印让西方同行肃然起敬
版画是随着印刷技术的出现而出现的艺术,而木版水印是中国特有的版画技术方式。中国和西方有各自的版画传统,木版水印发源于中国,西方则以铜版画和石版画为主,这与两地的绘画形态以及绘画工具的不同有关。比如,西方的铜版画是以铁笔在钢板上画线条,其线条和钢笔类似,没有粗细变化。而中国的木版和雕版则可以反映线条的粗细、轻重、缓急,与毛笔类似。
水印版画具有中国画的韵味。“在水印木刻创作过程中,墨迹往往会跑。我的学生问我有没有问题,我说没问题,木版水印就是要跑,不跑就不是水印,就缺了中国画特有的韵味。水墨淋漓才有中国画的意境,才能在单纯的墨色里面辨别出大千世界里的五颜六色。”正是对中、西版画的清醒认识和对中国文化的自觉意识,让陈琦对水印版画情有独钟,并自觉承担起重振中国木版水印艺术的任务。
陈琦在20多年的坚守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琴”“明式家具”“梦蝶”到“荷花”“水”系列,他让人们逐渐认识到木版水印是一种精致高级的艺术,木版水印能够成为艺术家充分表达艺术思想的媒介。他在木版水印语言上所达到的高度,赋予了木版水印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的尊严。
作为当代中国艺术的杰出代表,陈琦多次在海内外重要的美术馆展出版画作品,赢得了西方同行的赞赏。“他们说我的作品一看就是中国的,他们在里面感受到的不是技术,而是一种文化和一种观念。”
多年来,中国一直寻求与西方在文化上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在陈琦看来木版水印是一种很好的媒介。“木版水印作品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和西方做一种文化上的对抗。西方人来中国教我们想学的东西,当他们看到我们的作品,也非常喜欢,非常愿意让我们去教他们。这就对等了。”
技术和艺术表现是1∶1关系
80年代,陈琦就以高超的印制技艺和一批力作享誉版画领域。1990年他的作品《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幅作品技艺精湛,寓意深刻,即使现在看来也是不可多得的木版水印佳作。
由于当时中国的版画语言正处于一个从粗糙到精致的转换期,技术手段受到大家的格外关注。也正是因为精湛的技艺,陈琦一度成为了“唯技术”的代名词,受到了老一辈美术理论家的批评,他们认为陈琦不深入生活。“当时认为下乡、下工厂才是生活,这是那个时代的烙印。以至只看到了我的技术,而忽略了我的艺术。”陈琦笑道。
与其他画种不同,版画需要通过印制方式才能做出来,除了自身的技术外,还要借助于设备、纸张等,因此,技术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幅作品好与坏。在陈琦看来,在版画创作中,技术和艺术的表现是1∶1关系,同等重要。“在版画印制的各个环节都牵扯到技术的把控,版画家一定要有高超的技术驾驭能力。这好比楚国的养由基,如果没有好的弓箭是做不到百步穿杨的。可以说,你有多高的技术,就决定了你的版画能够达到多高的成就。”
陈琦提出了“技术即观念”的观点。这里所谓的技术不是一种常规技术、通识性的技术,而是每个人所独有的技术,这种技术是和艺术家的思想密切相关的。“技术不应该是外行来考虑的,观众也不一定能看到多少奥秘。因为最好的技术是让别人看不到技术,而只能看到好。好比一个手机好不好,用户不用知道它里面有多少程序、多少模块,只要觉得好用就可以了。”
绘画是对人生意义的解读
从2000年起,陈琦的木版水印创作开始逐渐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一是技术上的表现更为含蓄,二是在绘画表现上由写实向抽象逐渐转换。如果说“明式家具”“梦蝶”“荷花”系列是写实水印的代表作,那么“时间简谱”“上善若水”系列则是其水印版画向抽象转变的力作。
水在中国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寓意,它也是陈琦版画的一个主要题材。在他看来,水不但包含了太多的寓意,在形态上也很难表现,因此他的水系列版画的创作是艰难和缓慢的。从2003年至今,他仅创作了近40幅以水为题材的作品,“上善若水”则是他近10年水系列创作的总结,也是以水为主题的唯一套系作品。“上善若水”共10幅,以最成熟的水印技法表现了无形之水的灵动、浩然、曼妙。
对陈琦而言,绘画是他对人生意义解读、探究的一种方式,如同僧人打坐参禅,将绘画当作改善生活的方式并不是明智之举,因为“末流的商人挣的钱比一流的艺术家挣的多得多”。
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完美的性格,使得陈琦始终坚持自己动手创作,因此他的作品数量很少。“我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出来就成为一种商品,到处都有。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做不同的事。过了这个年龄阶段你再去做会付出额外的代价。如果不想让自己有遗憾,就要在当下该做的事上尽可能做好,做完美,这是我一贯的态度和风格。”白羊座的陈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