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美术>资讯

“玩”,能成“大器”——记中国美术馆藏民间玩具精品展

时间:2012年06月0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亚萌
0

  走进中国美术馆,展厅里非常安静,偶尔能听到窃窃私语;上到五层,气场立马迥然不同:主力观众是孩子们,交谈的声音更是高了好多分贝,可没有人太在意观展环境的变化——毕竟,展览的气氛与观看的气氛十分相符——这是一个让从9岁到99岁的“孩子”都愿意去看的展览,是一个从“六一”儿童节开始推出的“玩具”展。

泥塑,从左至右:霸王、赵匡胤、鲁智深 王木东

绿叶虎 郝桂君

  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大器‘玩’成——中国美术馆藏民间玩具精品展”与众不同——不仅因为它从儿童节至9月3日的漫长展期,更由于有时候身处其中,你都不知道哪些是观众、哪些是讲解员,哪些是工作人员、哪些是民间艺人。馆方邀请著名玩具艺人定期进行现场制作和互动;在周末及暑期,中国美术馆首次“特邀”来自北京各所中小学的学生成为“中国美术馆小小讲解员”,为甚至是同龄人的青少年观众讲解馆藏玩具精品。说起风筝、泥人儿,现场小讲解员颇有“专家范儿”;而美术馆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在休息的时候也愿意“蹭”在展场里,拍拍可爱的布老虎留念,吵闹、赞叹、大笑——“孩子们”一片欢乐。

  玩耍中启迪心智

  循“声”而至,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由七巧板组成的展览标识构成的大门,大门从“玩”字中间微微敞开,一件件民间玩具的掠影映射而出,散发着奇幻耀眼的光芒,仿佛一扇玩具宝库之门由此开启。

  玩玩具,中国人从距今约1万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陶响球、陶连环等玩具的出现,映照出千百年来中国玩具以其造型的稚拙可爱、色彩的鲜明亮丽和内涵的丰富多彩,成为中国民间美术资源中最独特和最有趣类别的路途。绣花白布娃娃骑虎、蓝公鸡、青蛙耳枕、鬃人“大闹天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约370组800多件民间玩具精品为“六一”国际儿童节和第七个“文化遗产日”献礼。展览按照儿童成长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顺序,以“成长”和“成才”主线分为希冀、启智、尚德3个部分。

  “希冀”主要展示低龄婴幼儿所玩的民间玩具,如山西黎侯布虎、陕西千阳布龙,以及富有吉祥祈愿意义的“辈辈封侯”、“状元骑马”等,这些玩具寄托了家长对孩子健康成长、前程似锦的殷切希望,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逼真的形象、艳丽的色彩、生动优美的造型,潜移默化地向儿童传播知识、陶冶性情、培养心智,成为他们最好的启蒙教具。在这其中,布老虎是最有代表性且最具魅力的一种:在中国人心里,老虎是驱邪避灾、吉祥平安的象征,人们依托虎形护子,借助虎威恐吓鬼魅,保佑儿孙;这些头大、眼大、身小的布老虎,透露着像小孩子一样的憨态。

  京津地区的风筝、风车、走马灯,以及各地的车辆玩具、提线木偶等蕴含民间智慧的玩具,构成了展览的“启智”板块:风靡世界的七巧板,暗含精密的数学知识;风车、风筝都是对风能的利用和创造;走马灯更是对热能转化为动能的最早发明……这些趣味性、参与性和动手性强的玩具无一不是以简易、有趣的面貌引人入胜,让儿童在玩乐中了解科学现象与原理,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对科学的兴趣,这也是儿童开启智慧、开创美好未来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尚德”则主要展示传统故事、戏曲人物类玩具,这些作品多以轻松幽默的手法塑造积极正面的人物形象,如泥人儿“三国兵马”、“白蛇传”和鬃人“大闹天宫”等,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孩子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明忠奸、辨善恶、知美丑、分贤愚,启迪和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婴幼儿的生命呵护、祝福祈愿,到低龄儿童的智慧开启,创造力、观察力的培养,再到少年儿童的知识学习、树德立志,三部分内容紧密相连,层层递进,将“寓教于乐、玩中启智”的主旨不断深化。

  中国传统艺术除了赏心悦目外,还承担着“成教化、助人伦”的历史使命,在民间玩具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以此为目的,泥塑作品选取历史上经典演义、民间传说和戏曲故事作为题材,以无锡惠山、陕西凤翔、山东高密等地的彩塑玩具为呈现对象,其塑绘技艺娴熟洒脱,为民间泥塑的传神之作。众多精细巧妙而憨态可掬的泥塑作品,也说明民间玩具从来都不是单调的,匠人们总是在制作的同时把自己的艺术才情发挥得淋漓尽致,那些鲜艳的色彩、斑斓的图案和传神的神态,对儿童同样具有恒久的吸引力。

  小玩具尽显大魅力

  为了让孩子们不做把杂志当成屏幕疯狂滑动的“Ipad宝宝”,为了让电脑儿童充分了解这些来自乡土的民间艺术珍品,中国美术馆的展示设计,也要和“Mac OS X”“Linux”系统比拼——他们设计了儿童“成长”和“成才”这两条时间、智慧并行的线索构成的展示“系统”,由整个观展线路得以体现,放大的玩具图片和精彩的文字说明,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有趣地讲述每一件作品的内涵;通过文字的阅读顺序、展厅中具有导视效果的地贴和小隔断,将3个展厅贯穿为一个环形的观展线路;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鲁班锁等中国传统益智玩具点缀在展厅之中,不仅增加了观展的趣味性、互动性,也更加体现出“大器‘玩’成”的展览宗旨。

  不仅如此,在展厅颜色的选取上,展览还特意借鉴了民间玩具中鲜艳亮丽的色彩,并且将对比强烈的红与绿、紫与黄相结合,营造出活泼、欢快、热烈的氛围。对此,中国美术馆副馆长马书林介绍,中国民间玩具在表现手法上往往不以模拟自然为前提,不考虑所表现对象的真实面貌和生理构造,对于所表现对象大都不做细节刻画,往往“意在笔先”,凭借直观感觉和奇特的想象力,大胆取舍,以夸张的表现手法去创作。因此民间玩具的造型是概念性的、概括性的,他们活泼夸张,生动传神。布老虎身形浑圆敦实,头大身小,虽与自然界的老虎不符,但丝毫没有减弱布老虎的威武阳刚,反而增强了作品内在的稳健、浑厚,显得生机勃勃。“不仅造型别致,民间玩具的用色也非常精彩,它们大都采用极其鲜明、艳丽、纯粹的色彩,饱和度高,经常将对比强烈的红与绿、黑与白、紫与橙放置在同一作品上,大胆、精彩的配色,反映自然界的美好,倾吐自己对孩子的关爱。”“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想要精,加点青”、“红靠黄,亮晃晃”……这些从民间玩具中映射出来的健康朴素的色彩观,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涵盖泥、陶瓷、竹木类的民间玩具,也包括风筝、花灯、小脸谱、面人和彩塑;既有名家名作,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深的泥塑作品,也有偏远山区佚名艺人的天才创作,如中国美术馆收藏的云南建水与贵州牙舟的陶瓷玩具——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作品,是中国美术馆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重要工作。美术馆有计划、大规模地收藏民间玩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历经30年的积淀与几代美术馆人的共同努力,一个宏大而丰富的民间玩具收藏体系已具备规模,此次展览的作品均是从6000余件馆藏作品中精心遴选而出,希望一件件异彩纷呈、稚拙可爱的玩具精品,为观众带来一次视觉盛宴。”马书林说。他表示,民族民间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瑰宝,儿童是未来的希望,“大器‘玩’成”展览的主旨就在于通过系列主题民间玩具的展示,让观众在欣赏民间艺术的同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深层理解,也为新时期青少年的审美教育与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相关链接]

  中国美术馆“从延安走来展”迎“六一”

  本报讯 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结合“从延安走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推出“从延安走来”专场少儿活动迎“六一”儿童节。5月27日,应邀参与第八届“我在中国美术馆画画儿”暨“童心·创想——全国少儿绘画大赛”颁奖仪式的少儿代表、指导老师及家长在展厅现场参与了一次难忘的艺术体验活动。参与此次活动的少儿,是来自中国儿童中心、北京市少年宫、思奇培训学校、艺格文化艺术工作室等20余家学校、教育机构的“绘画大赛”获奖少儿代表。

  活动中,两位专程从延安革命纪念馆赶来的优秀讲解员为孩子们讲述了展览背后生动而感人的故事,带领孩子们走进那段难忘的历史。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少儿代表和老师、家长一起领略了“从延安走来”展中几代艺术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经典艺术作品,并进行观摩创作。中国美术馆希望通过组织这样的少儿活动,让更多孩子了解那段光辉的历史,在艺术经典的氛围中陶冶性情、提升审美和创作水平,也让孩子们的“六一”节留下美好回忆。

  (王雨檬)    

(编辑:孙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