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者”坡公人生沉浮,定力艺事堂奥,书、画、印、文一路飘红,腕下自得,风浪渐起……
吕三的画,一册书籍,一只冰糕,一把火钳,都可单独成品,别致清新,唠家常般亲切;写意山水、花鸟、人物,抛开物象,直写性灵,与观者内心共鸣。
吕三简介:
姓吕,名斌,行三,自号“坡子吕三”。生于文革,长于市井。仰视君子,羡慕小人。胸无济世志,手乏缚鸡力。喜新尤好古,性迂未敏求。若问学历,小学五年,中学六年,如此而已。
吕三印象:内敛,拙朴,大气
去年岁末,有幸与吕三在成都谋面,觉得他有些传奇。离开宾馆时,他非得坚持将我们送出大厅。当我回看他时,他一瘸一拐地往里走,留下真诚的背景。
2015年4月初,我到蜀南自贡登门拜访吕三,他邀请了自贡市文联主席、自贡灯博会总指挥陈主席诸领导、友人近10人共话艺术人生。群聚时,大家谈笑风生,他却少言寡语。但在晚上我和他单独交流时,当谈及艺术与生命等话题,他顿时眉飞色舞起来。
他给我的印象是:内敛,拙朴,大气。
吕三近照
感谢生命:自幼残疾,是艰辛,亦是生命中难得的历练
从自署“坡子吕三”看,他是一个敢于直视自我、不惧困难的人。
吕三1967年11月出生于自贡。出生两个月就患小儿麻痹症,左腿瘫痪,自幼借助双手和小板凳爬行。同学们不和他一起玩,并经常嘲笑他。上完高中未能上大学,因为残疾体检过不了关。当年父亲去世,家中一下失去主心骨和经济支柱,对他打击很大。
高中毕业后,他来到民政福利厂打工,期间兼读四川电大。
1992年至2013年,吕三自营美工部,做广告很辛苦,几乎每天都要忙到天黑,有时甚至通宵。
21年做广告的经历,他积累了丰富的人生实践经验。
由于藏家订单越来越多,他无奈地放弃原来的美工生意和不少客户,2014年开始成为专职画家。他笑言,无论是职业画家,还是做广告期间业余画画,只要能画画都真心快乐。
吕三美术作品:秋山觅句图
吕三钤印作品:点赞
挑战自我:用手爬行攀登华山之巅,路人感动落泪
交友、旅游、登山,是吕三书画之外的“正经事儿”。
第一次出川是1992年,参加于佑任杯全国书法大赛,获二等奖。
第二次出川是2007年,参加中国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全国最高规格展览,由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举办。期间与韩羽、程风子等全国各地高手交流。他将这七天的经历写成《出川》一文,《书法报》分两期用两个整版进行了登载。
2010年以后出川数十次,“闲暇”之余先后攀登华山、泰山、黄山、恒山,他登山从来不坐缆车,他要寻找的是战胜自我的快感。
让他记忆犹新的是2012年5月登华山。上山的路崎岖陡峭,上北峰有三段路,这些路在接近垂直的峭壁上凿了窄窄的台阶,实在不方便使用拐杖,他便把双拐给同伴耀炜,右手拧着铁链,左手撑在石上,毫无惧色……华山管理者处处为这样一个强者提供便利,善良文明的游客亦是每遇路窄处,他们总是让他先过,并为他打气鼓劲。一阶阶地爬了上去……看着他的艰难和倔强,有几次,友人耀炜和路人感动得流泪!
吕三美术作品:爸爸去哪儿了
吕三美术作品:回家
厚积薄发:隐居蜀南,21年基本上不参加任何体制内活动
吕三14岁开始自学书、画、印、文。十七八岁在全国参加展览、比赛,荣膺全国一、二等奖,参加过中国书协主办的大型书展。
但自1992年开始经营美工部的21年间,他过着隐居生活,基本上不参加体制内的书画活动,也正因为这段岁月成就了他的未来。他每天坚持读书、写字、绘画、治印,成为生活常态,艺术成为他人生的一种寄托,哪怕再忙也坚持,内心得到一种解脱。
这是一个破茧化蝶的过程,终究厚积薄发。
近年来,他的书、画、印数十次参加全国展览,如当代篆刻艺术大展、经典与当代——全国青年篆刻家作品邀请展、当代青年篆刻家作品邀请展、“色即是空”当代博艺展、“无所从来”八人书画全国巡展等。作为学术主持,他曾多次主持策划全国书画篆刻展。
2012年,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花鸟画》《当代人物画》,四川仅选择了彭先诚、秦天柱、吕三、彭薇几人的精品画作,吕三入选20幅。
2015年,四川省书协副主席刘新德、山东省书协副主席于明诠在成都举办书画展,吕三应邀为其作序。之前还为书画家崔海、李渊涛等数十人的画展、画册撰写过前言。
吕三美术作品:梅花三弄
心灵栖息:成名于网络新媒体
吕三2004年开始上网,将书、画、印、文发表在“书法江湖”“书画国际”“书法网”“中国书法网”等专业性网站上,立即引起网友的关注,他也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他撰写的艺术品评文章与散文共百余篇刊于全国数十家专业报刊。《中国书画》《书法报》等30余家媒体近几年分别专题多版面介绍其书画篆刻艺术。
2008年“拟石涛山水100幅”发在中国书法网上,点击率达40万次。
后来他又在新浪网开了自己的博客,他的微博点击数高达70余万次。
现在,他又使用了微信与广大书画爱好者交流。
继承创新:新文人画,需要深厚的传统理论与技术作支撑
有网媒称,新文人画中国有两大代表人物:北有梅墨生,南有吕三。吕三对这一评价摇头笑言:“不敢当,不敢当!”
吕三的画,一册书籍,一只冰糕,一把火钳,都可单独成品,别致清新,唠家常般亲切;大写意山水、花鸟、人物,抛开物象,直写性灵,与观者内心共鸣。
有一画廊老板认为吕三的新文人画很简单,于是他也照葫芦画瓢临摹吕三的画,单看“差不多”,放在一起一比较,却神韵相差甚远。高手的画,都有来路的,除了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功夫和创新能力。吕三便是如此。
画,他花了很多时间临摹研习元朝元四家,以及明清名作。如临石涛拟古就有100张,耗时两个多月,每天晚上临习三四个小时。他的画受八大山人、石涛、齐白石、朱新建等人的影响较大。
书,重点临习大盂鼎、散石盘、秦诏版,汉隶、北碑、颜楷,历代章草,苏东坡、徐悲鸿、齐白石等书法。
印,主要研习古玺、汉印以及明清流派。
字为画先,以书入画。书法对他绘画线条有很大帮助,让绘画笔墨更有内涵,更富张力和生命力。
他把临摹研习与创新创造结合起来,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吕三钤印作品:+ - x ÷
寄语青少年:从《+-×÷》印章说起
2010年,吕三刻了《+-×÷》一印,边款:“若问人生真义,+-×÷而已。”刻毕,他即兴写文一段:“为人如此,为艺,为学,何尝不是尽在+-×÷?初,吸收营养,是加。营养足,剔除繁杂,辨别菁芜,是减。乘除二法,化境也,几人能至?”
现在的青年书画家及爱好者理应从吕三的言行中受到启迪:
做人要靠谱,做事有要毅力和恒心;
以古人为师,以天地万物为师;
书画家谁都希望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但没有根基的创新会显得浮躁、造作;
艺术不直面生活、没真感受,成天的伪风雅:装腔、酸溜、面具、奴性、虚伪,这样的艺术人生活得不真实,累得很冤枉;
艺术是对生命的表达,无名利羁拌,勿急功近利,功夫、阅历、修为积累到一定火候,定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