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疆味社火
新疆社火是新疆乡土社会传统节庆中重要的民间文艺表演活动,也是民众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娱乐活动内容,在传承山东、东北、甘肃等地社火基础上,吸纳了本地少数民族舞蹈、民间故事、音乐等文化艺术元素,地域性特征显著。新疆建设生产兵团第八师石河子有着“戈壁明珠”的美誉,其军垦社火反映的是兵团发展的主题,歌颂的是兵团发展的历程,融合了多元民族文化,体现了屯垦戍边使命,既可以看到兵团生活的场景,又展现着西域生活画面……
兵团八师石河子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面积457平方公里,人口73万,是一座比共和国小一岁的城市。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王震将军带领的10万解放大军和陶峙岳带领的10万起义部队,开始了屯垦戍边,建设新疆。从开荒拓土,种植粮食、棉花开始,王震、陶峙岳带领着放下战斗的武器,拿起生产工具的20万军垦战士丰衣足食,建设工厂,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独特的疆味表演
铿锵的锣鼓敲起来,热闹的秧歌扭起来,2月15日,石河子市2022年“迎冬奥、闹元宵”社火表演在石河子市军垦广场举行。来自各街道、镇的10支社火表演代表队敲锣打鼓、舞龙舞狮,开展了热闹的社火表演,为虎年佳节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氛围。上午12时左右,伴随着欢快的《一起向未来》广场舞乐曲声,军垦广场上的社火表演拉开了帷幕。
演员们身着红色演出服、手持红色扇子的彩扇秧歌队已经在正中围成3层的圆圈,摆好了队形,随着鼓点的变换,彩扇同时向中聚合做高举的动作,随后便向外散开,一层比一层低,踏着秧歌鼓点做一开一合的动作,远处看,很像一朵绽放的红花。鼓点突变,几位身着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的男子和姑娘们来到场中,在维吾尔清脆的鼓点中,男子围着姑娘打起手鼓,跳起舞,石河镇代表队的演员也一同跳起《麦西来普》,展现石河子特有的,融传统文化、兵地团结、民族融合的节日盛典。
随后,东城街道代表队带来了扭秧歌、十二生肖以及新疆阿凡提等的表演,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赢得阵阵掌声。虽然天气寒冷,但参加社火表演的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腰鼓、秧歌、红绸队一字排开,火红的秧歌队踩着十字步,整齐划一地翩翩起舞;锣鼓、旱船、毛驴、丑角、大头娃娃和神话传说人物纷纷上场亮相。出场时,男女由队列交替变成两排纵列,从两边上场,走着十字步,扇着扇子,举着伞,甩着绸带,绕场走一圈之后两队交叉,由中间向外散开,这时大头娃娃、媒婆、跑驴、旱船各四组迈着十字步,走到队伍的最前端亮相。
其中最吸眼球的要数媒婆的表演,他们都是男扮女装,身穿紫红色的服饰,戴着假头套,手拿烟袋,抹粉涂唇,随着节奏,边走边做搞笑的动作。跑驴有一定的情节,女的骑着驴,遇到不敢走的地方,赶驴的会用鞭子抽打驴,而驴会反踢赶驴者,也十分逗趣。4只旱船在场中间自由划动,犹如在水面一般。跟在他们后面的秧歌队,走完双龙吐珠变成了一个6人一排的方队,并走到场中间,在传统秧歌动作中加入左右踢腿、互相绕圈等动作,还有男女相对而站,男进女退,女进男退等变换方式,这时锣鼓队的鼓点渐渐加速,秧歌队的队员从走变成了跑,扭着秧歌跑到各自位置,摆出由低到高的一个扇形为结束造型。
随后穿着一身白色服装,头扎白毛巾,腰间绑鼓的安塞腰鼓队上场了,他们是由60个人组成。一边走一边舞着,也走着十字步,舞者挥着鼓槌击鼓随后将鼓槌潇洒的甩开,鼓梆后面都绑有红色的绸子,甩开后绸子在空中飞舞,击鼓时情不自禁地微微摇头晃肩。走到场中间后,还会做踢腿、跳跃、转身的动作,随着节奏的加快,演员两两相对,表演难度增加,互相对击、变换位置,脚步加速,并加大身体左右摆动的幅度,表现出安塞腰鼓粗犷豪爽的风格。随后所有方队齐上阵,共舞秧歌,将气氛推向高潮。
他们的表演其实都来自原乡根文化,反映的是兵团发展的主题,歌颂的是兵团发展的历程,融合了多元民族文化,体现了屯垦戍边使命,既可以看到兵团生活的场景,又展现着西域生活画面,既有城市现代生活,又有部队军人情节,既有民俗气息,又有农垦画卷,突出表现了兵团人热爱祖国,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开放包容的精神风貌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生活状态。
最后,社火队伍沿着主要街道巡游表演,人们敲锣打鼓传捷,以丰产的作物、育肥的家畜装扮彩车,庆祝丰收的喜悦,用欢庆游行展示比学赶帮的交流。随着工矿企业一个个诞生,各个单位亮出品牌,向节日献礼。
小结
社火作为中国民间的文化符号和文化遗产,一手牵着历史,一手握着未来,用传统故事、现代手法、群众参与讲述历史和现代故事。是民族团结、文化自信和积极向上的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和民族根基。军垦社火展现军垦生活画卷,作为新疆兵团军垦特殊文化形式,它代表着一种文化融合的记载,在促进兵团经济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文化融通的魅力中,是开放、包容、建设、和谐的丝绸之路上,文化互通的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