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电影>银幕世界

从《唐人街探案3》看中国系列电影孕育与发展的密钥良方

时间:2021年02月1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饶曙光
0
  
  系列电影《唐人街探案》海报 

  近年来,随着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系列电影如《战狼》《窃听风云》《绣春刀》《叶问》《唐人街探案》《拆弹专家》《熊出没》等也开始风生水起,给电影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界对系列电影诸多可能性的猜想和讨论。毫无疑问,这首先得益于中国电影基建工程的实施,以及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得益于电影创作者为满足广大观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新需求新期待的不懈努力。但就目前来说,国产系列电影从总体上来看并不是非常发达和完善,还不能有效地满足市场和观众的观影需求。

  编制社交网络系列电影再升级 

  2021年春节档的7部影片涵盖喜剧、奇幻、动画等多种类型,但并没有呈现出大家之前预测的“神仙打架”、相互混战的局面,据灯塔专业版的实时数据显示,仅仅至2月12日0时,2021年春节档实时预售总票房达14.63亿元,《唐人街探案3》以9.68亿元预售票房创造中国影史单片预售总票房纪录。上映首日,接连打破中国影史首日票房、首日场次、首日人次等多项纪录。而截至2月15日下午14:49分,《唐人街探案3》的票房已经达到28.87亿元,非常抢眼亮眼。可以说,《唐人街探案3》在世界观、核心人物和智能化的破案手段上都延续了前作的风格,在此基础上又将故事空间置于本格推理的故乡日本。片中,唐仁、秦风接到野田昊的探案邀约,“Crime-master世界侦探排行榜”中的侦探们闻讯后也齐聚东京,排名第一的Q现身,由此展开了一场亚洲最强神探之间的较量。影片将本土文化与异质元素进行了有效融合,涵盖了推理、喜剧、冒险、日系文化等多种元素,通过不断有新侦探加入,让“唐探”结成一个社交网络,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影片想要包含的内容过多,多少有一点让观众有大杂烩之感。

  在春节档上映的众多影片中,《熊出没·狂野大陆》凭借《熊出没》系列电影的良好影响力,上映首日便打破中国影史春节档影片动画片首日票房纪录,在春节档影片中首日上座率排名第二,被评为《熊出没》系列电影史上最佳,为该系列电影首日票房第一,淘票票、猫眼评分分别为8.8、8.9。为切合春节档合家欢观影需求,《熊出没·狂野大陆》在延续前作基本风格的同时,此次加入一个新角色乐天,在给观众带来新鲜感的同时,将父女情融入影片,通过讲述一对父女真挚动人的故事,唤起观众深切共鸣。这既强化了观众的品牌认知,又给观众带来了陌生和新奇的体验,使得影片更易与多数观众达成最大程度的共情共鸣共振,建立起“共同体美学” 。

  《唐人街探案3》与《熊出没·狂野大陆》两部影片从档期选择的精准度和内容的表达上,都和观众达成了共情共鸣共振,以至于话题度不断增加,口碑持续发酵,这些都在反复加深观众对影片的信任,更能够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影片,让观众与影片进行更深一步的情感互动。而这种被多部影片反复体认和积累的大量可靠性信任就有可能逐渐转换成基于情感的诚实性信任。当诚实性信任占据主导地位,观众和电影之间的关系就趋于长期性和稳定性,会对电影原作和“续集式”电影都存有观影期待,此时会有利于电影品牌长期效益的形成。

  系统认知系列电影拓展培育电影品牌 

  在笔者看来,到目前为止,我们对系列电影还缺乏完整科学的系统认知。事实上,系列电影是类型电影的再生产,是电影品牌的培育和拓展。系列电影依赖于完整的电影工业体系,依赖于电影制片人中心制,依赖于电影创作者、制作者对电影类型认知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影行业、电影产业的规模,尤其是制片企业的规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到目前为止国产系列电影的工业机制、类型电影机制、制片机制以及电影制片人机制,还有电影行业、电影企业的规模都还不够完善、不够发达,因此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系列电影的创作和生产。换句话说,随着电影工业化体系的完善,以及我们对类型电影的进一步认知,也随着电影行业、电影产业规模尤其是电影制片企业规模的扩大,也包括电影深层次观念的调整,系列电影的创作与生产也会不断进行拓展。像《战狼》系列、《拆弹专家》系列、《唐人街探案》系列、《熊出没》系列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品牌影响力、拓展力都在不断提升。而这些和系列电影发展与成熟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要素、机制都是相吻合的。

  毫无疑问,系列电影本身想要实现可持续创作和生产,对于品牌的培育、拓展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该被反复且重点强调。《唐人街探案1》是导演陈思诚及其团队将整个故事规划成唐人街背景下的“侦探+喜剧”故事。《唐人街探案2》在剧本创作时,陈思诚和编剧团队又碰撞出了世界名侦探大赛的概念,通过来自世界各地的上榜侦探和侦探推理故事本身,让故事具备了空间性和时间性,也就有了建设“唐探宇宙”的基础。相比前两部,《唐人街探案3》则跳出了唐人街的局限,开始了多视角风格呈现。但目前的“唐探宇宙”只是规模初显,内容和想法不免杂乱,没有很好地和故事自身相融合。而《熊出没》系列电影在逗趣幽默给观众带来欢声笑语的同时,一直尝试在影片中加入友情、亲情等细腻的情感,以此从各个方面使观众达到共情共鸣共振。作为中国少有的系列电影,《唐人街探案》系列和《熊出没》系列已经初步具备成熟的IP体系,之前的两部《唐人街探案》和6部《熊出没》积累了相当不错的口碑,“口碑势能”不断发酵也是大概率事件。《唐人街探案3》和《熊出没·狂野大陆》无疑是系列品牌策略运用的典范,并且形成了品牌势能。所谓“品牌势能” ,代表了品牌在行业内的知名度、美誉度、满意度。品牌势能的高低,决定了品牌的发展。对于电影来说,即通过电影品牌的建构形成市场号召力和虹吸效应,吸引更多的观众,获得更多的排片场次和更长的市场生命力。当这种基于原作电影和“续集式”电影不断积累,建立在观众信任和情感上的电影品牌形成后,观众会对此电影品牌中的电影有着包容和信任。当此电影品牌中有新的电影上映时,基于对品牌的信任,观众会自发观影。如果电影观众与之达成共情,建立起“共同体美学”,就履行了观众与影片之间的关系心理契约,这会进一步提高观众对品牌的诚实性信任,同时加强观众对此电影品牌可靠性的认知。通过这种信任的不断强化,形成品牌忠诚。这其实也是现代电影产业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因为品牌效应是推动影片与观众建立起长期购买信任关系的唯一途径。

  但是,也有一些人急功近利,急于兑现眼前的红利,实现利益最大化并且“落袋为安”,结果造成了系列电影的“断裂”,品牌效益丧失。比如《澳门风云》本来是一个很好的系列电影品牌,但由于后续电影动力不足,创意和制作都没有及时跟上,创作和生产也都难以为继,使得其没有将《澳门风云》系列积累的前序信任进行有效转换和进一步巩固,在某种程度上空耗了《澳门风云》与观众建立起来的可靠性信任,直接影响了观众对《澳门风云》系列电影的信任,不利于影片与观众维持长期的关系。在技术迅猛发展、多媒介融合的现在,技术时代进一步拓展了选择空间,观众选择可替代产品或者服务会更为便捷。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对电影品牌信任的消失,观众很容易被转移。开创一个系列电影的品牌不容易,维护和拓展一个系列电影的品牌就更难,毕竟“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 。

  调整电影观念实现原创和IP良性互动 

  如前所述,系列电影是类型电影的再生产,是电影品牌的培育和拓展。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系列电影亦可说是IP的另外一种形式,或者说是一种特殊的IP。如果过于强调原创而轻视IP或者妖魔化IP的话,也会影响和抑制系列电影的发生、发展。笔者一直认为,原创和IP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或缺,二者完全可以实现某种良性互动,而不是有我无你、有你无我。我们应该树立辩证的思维,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原创和IP之间的关系。中国电影现在已经有超过75000块银幕,电影院对电影的需求量不断在增长,如果说过去中国电影的基建主要是电影院、银幕数量建设的话,那么随着电影院、银幕数量已经基本饱和甚至出现某种结构性过剩的新情况下,中国电影“新基建”则要把更多的精力聚焦于“好作品建设”上来,这就需要有更多的系列电影来满足市场和观众的需求。但不论是市场需求还是观众需求,“群众利益无小事” ,中国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和电影规模的不断扩大离不开系列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也离不开IP。无论是从电影产业的规模还是从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或是从中国电影“新基建”的建设上来看,系列电影都是不可或缺的。

  当务之急,我们还是要花大力气来调整深层次的电影观念,推动电影工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推动电影企业规模尤其是电影制片企业规模扩大,同时完善电影制片人中心制,推动系列电影得到更好的拓展和发展。稳定的电影品牌就代表这个电影品牌有一套稳定的生产创作和消费逻辑,可以实现自身创作的可持续发展,而随着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会吸引更多新的观众加入其中,扩大品牌的稳定消费群体。我们正处于中国电影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中国电影产业需要更多稳定的电影品牌来应对不同的变化和挑战,增加电影产业自身的稳定性和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疫情对中国电影已经产生了结构性的改写,建立起自己稳定的电影品牌、形成稳定的观众群,以此来传递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全方位推进电影强国建设,是当下电影人需要长期思考且不断努力做的事情。

  (作者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编辑:胡艳琳)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