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菊花正在向村里的老人请教濒临失传的老花样绣法。通讯员 鲁磊摄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一个并不起眼的展厅吸引了近万人参观,许多观展客商当即表示合作意向却遭婉拒,其展品最后还一举夺得了非遗节“‘太阳神鸟’最佳展览奖”桂冠。这个展厅展出的究竟是怎样的展品?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记者近日慕名来到了川、陕、甘三省交界的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探访大巴山深处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
用眼睛和时间“熬”出来的文化遗产
“姑娘会架花,不愁找婆家。”在麻柳乡当地,人们把刺绣称作“架花”。“架花”是麻柳刺绣中最基础、最传统的一种针法,麻柳姑娘从四五岁开始跟着母亲、奶奶学习“架花”,到出嫁之前便掌握麻柳刺绣的各种针法技巧。在当地,评价谁家姑娘贤惠与否,首要条件是“针线”,其次才是“人品”“茶饭”。因而,“针线活儿巧不巧”至今仍然是麻柳地区男女青年恋爱、联姻的重要条件。
“女孩要是相中哪家男孩了,就会送他扎花鞋垫做‘信物’,这就叫‘放定’。男方家有多少人,女孩在出阁前就得绣多少双鞋垫、多少双鞋,叫‘绣嫁妆’。除此之外,床罩、铺褡、桌帷这样的大件嫁妆,从小就得开始准备。”
张菊花今年36岁,是麻柳刺绣的省级传承人。说到麻柳刺绣如今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她笑了笑:“这个‘文化遗产’是麻柳女人用眼睛和时间熬出来的哟。”
张菊花告诉我们,小时候因为手指太细,带不上顶针,每一次手指都被针扎得鲜血直流。“扎手这些都是小事。”张菊花暗下决心,“既然要做,一定把麻柳刺绣发扬光大。”
由于白天要干农活,刺绣只能是晚上在松油灯下进行的“副业”,“特别费眼力”,绣女一般到三四十岁眼睛就不行了,所以刺绣也是“青春饭”。
如今麻柳刺绣已经成为“文化遗产”,蜚声海内外。“既然有了‘名誉’,我们也要想办法把麻柳刺绣变成经济效益,让‘苦够了’‘穷怕了’的麻柳女人也尝尝甜头,过上好日子。”谈到未来,张菊花信心满满。
民族交融的产物
麻柳刺绣就地取材,所用材料仅是简单的针、线、布,通过黑、白、红、蓝等土布和彩色棉线,配以不同明暗的颜色图块。所绣织品,针线绵密,色彩鲜艳,组合巧妙,令人赏心悦目。
麻柳刺绣所绣图案,或耕种收割、或婚嫁礼仪、或人物鸟兽,花色多样,简洁明快。比如在绣狮子老虎的时候,绣女们将现实中的狮虎等猛兽化为惩恶扬善的可爱形象,这些抽象简化而成的刺绣图案,浓眉大眼、威风凛凛。艺术的夸张和变形,既不失去生活的真实,又使刺绣作品极富装饰意味和艺术美感。
麻柳刺绣的绣法主要以绣花、挑绣为主,常见的有架花(十字绣)、挑花(里外花)、扎花(绣花)、串花、游花等8种绣法,所绣成套各式花围腰、花鞋垫、花鞋、花袜子、袜溜跟,式样精美,做工精细,色彩运用对比强烈,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麻柳乡负责保护推广麻柳刺绣的负责人严应国对麻柳刺绣的“羌化”有自己的看法:“虽然麻柳刺绣从针法上和羌绣有相似性,但如果说麻柳刺绣脱胎于羌绣,为什么不可以说羌绣脱胎于麻柳刺绣呢?”
西南民族大学文新学院钟克勋教授从事民俗文化研究多年,最近正受邀编写保护和传承麻柳刺绣的乡土教材《麻柳刺绣》。他介绍说,麻柳乡所在的广元地区,自古以来都是羌、氐、汉等多民族混居的地方,也是羌族由西北地区向四川迁徙的重要通道,因此,并不排除麻柳刺绣与羌族刺绣的亲缘关系。
他同时提出,羌绣的形成也是多民族交流、融合的产物,而麻柳刺绣的传统纹样“清官出巡”“老鼠嫁女”“八仙过海”“喜鹊闹梅”“凤凰戏牡丹”“狮子滚绣球”等,从选材上具有浓郁的汉族特色。应当说,同羌绣一样,麻柳刺绣也是多民族交融的产物,是先民们智慧的结晶。
不能让麻柳刺绣断了香火
“麻柳刺绣第一次走出麻柳乡是在1982年。”现年50岁的梁秀琼如今在麻柳乡民政所工作。当年,她作为文化干部曾跟随广元文化馆一同到绵阳、成都等地展出麻柳刺绣。
“那时候的麻柳人一听要把这些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玩意儿拿出去展览,激动极了,精挑细选了4000多幅,那个阵仗好大哟。”从梁秀琼自豪的笑容里,我们仿佛能看到麻柳刺绣当时的繁荣景象。
据调查,1984年,麻柳乡全乡3000多名妇女中善刺绣的有1300多人,其中被誉为“巧姑娘”的有270多人。“而现在能完整掌握麻柳刺绣技法的不足30人。”严应国说,虽然麻柳刺绣如今价格不菲,但至今没有形成固定的销售渠道。另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比起学刺绣,年轻人更愿意去打工。
而在成都非遗节上,之所以拒绝有合作意向的客商,正是因为目前麻柳刺绣只能小规模生产,还没有进入市场的能力。
“市场是保护麻柳刺绣的最好平台,麻柳刺绣要改变‘人死艺亡’,破碎化、边缘化现状,产业化是最佳路径。”
而为了麻柳刺绣的产业化,当地政府也在积极做准备。2008年,麻柳刺绣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麻柳乡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目前当地已经遴选出12名技艺精湛的绣娘作为传承人,让她们到全市各个职业学校进行授课,有关麻柳刺绣技艺的乡土教材的编写工作也正在紧张筹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