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即时新闻(旧)

艺术介入常德 打造“桃花源”的理想城市

时间:2017年09月15日 来源:环球网 作者:陈迪
0

  9月9日,“用人文赞美城市”——右岸文化艺术中心启幕暨系列活动发布会开幕。艺术介入作为常德右岸城艺术内容共建伙伴,组织策划了本次开馆活动的启幕展“桃花源的理想”新艺术展和“艺术介入·理想城市”高峰论坛。

  “桃花源的理想”新艺术展

  现代常德,人文精神与艺术情怀相伴相生,以艺术之名固守一座城市的精神源地。“桃花源的理想”新艺术展由艺术介入、右岸文化艺术中心、深圳昊湾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主办。

  “桃花源的理想”新艺术展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国际知名艺术家邀请展”,邀请七位艺术家隋建国、徐冰、苏新平、段江华、于凡、贾樟柯、杨宏伟携其代表作品参展,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艺术家最新的创作理念,同时也紧扣文化理想这一共同的话题进行各自表述。

“桃花源的理想”新艺术展现场

徐冰 《新英文书法:桃花源记》 330×490cm 宣纸、水墨 2013

隋建国 《倾斜的桃花源》尺寸可变 玻璃钢喷漆、墙面喷绘 2008

于凡 《银鬃马与水兵》242×250×76cm 铜喷漆 2008

于凡 《唐·官吏》80×40×23cm 玻璃铜喷漆 2005

现场展示的苏新平作品

段江华 《2016-3》,《2016-4》 100×80cm 油画 2016

杨宏伟 《像素分析六号》 232×156cm  宣纸、油墨 2015

贾樟柯纪录片《东》

  第二部分是“首届右岸国际艺术驻留计划成果展”,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艺术展示单元,策展期间主办方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两大美术院校合作,引入艺术驻留的全新概念,通过艺术家在地创作和调研,深度挖掘常德的文化传统、历史积淀和当代市民生活,积极记录并呈现城市文化的独特景观。

“在场”课题展

“地方再想象”课题展

  长期陈列作品:

  右岸国际艺术驻留计划,是右岸城“艺术介入城市升级”的一次大胆尝试,由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联袂进行课题创作,以常德市鼎城区棚户区为切入点,用艺术的方式介入老城的温度,将拆迁废旧物进行重组再创造,以异乡客的身份对城市记忆进行留存、整理,思考历史文脉意象如何转换至新城。

封存

  带有房屋特性的建筑废料和遗存物件,用水泥封存成一定尺寸的立方体,待其完全干透硬化,再对立方体的各个面进行切割打磨,呈现出内部材料的各种剖面和表情。最后,将采集到的与住户有关的各类信息雕刻在封存体上,展现从前棚户区内每户人家各自生活的独特印记。

漂流的地址

  江南棚户区由小渔村发展而来,而门牌标识则是城市居民最显著的户籍标识之一,当老城拆迁,旧门牌消失,代表着旧家园的印记也将消失。将门牌钉在木穿上,被遗弃的标识牌回归最初诞生家园与记忆的渔船,也意味着失去家园的人们犹如渔船漂泊不定。

城市魔方:坊巷余韵

  常德城市的声音是这里特有的文化符号,展示着与众不同的生命气场。《城市魔方:坊巷余韵》以声景建构结合视觉场域的艺术营造,将常德棚户居民曾经的生活作为地方文脉记载并传扬,以社会小人物的微叙事为线索吸引最广泛的群众参与,借助这个特殊群体的共同记忆和身份认同感,揭示城市变迁的阶段性发展的历史意义和人的价值。

  9月9日下午,首届右岸国际艺术驻留计划评选会在自心书院进行。艺术介入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刘军主持评选会,邀请驻留计划参与团队代表带队教师胡泉纯、赵明,项目方代表刘辉、谷穗、凌蕴、张曙光、姜晗及隋建国、段江华、丁圆、坎勒、曾辉、田野、轰伟、汪震铭、姚京等专家对央美和国美的驻留完成的37组完整作品方案及部分现场制作作品进行专家评选。此次评选结果将与之后的网络评结合,选出的作品将有可能实施并永久落地常德。

首届右岸国际艺术驻留计划评选会现场

  “艺术介入·理想城市”高峰论坛

  面对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无论是建设,还是破坏,我们都给城市长久而深远的烙印。我们生逢其时,也难辞其咎。9月10日上午,由鼎城区人民政府、常德市江南城市发展有限公司主办,艺术介入、右岸文化艺术中心承办的“艺术介入·理想城市”高峰论坛在常德右岸文化艺术中心成功举行。 

“艺术介入·理想城市”论坛现场

  “艺术介入·理想城市”高峰论坛以“EUA城市艺术生态”和“城市共生-右岸国际艺术驻留创作”主题研讨两部分内容组成,集合了众多对城市发展具有使命感的艺术家、设计师和企业,展开一场关于艺术、城市、人与生活的思考和对话,站在城市未来与历史的节点上进行思考和探讨艺术如何介入城市升级,如何在城市原有自然体系内重新建立与城市共生的人文生态系统。在这样的思想碰撞下,把脉城市发展,让艺术走出象牙塔,为常德寻找城市复兴的解药。

  主题一:EUA城市艺术生态

  城市艺术生态EUA(Ecology of Urban Art)是在城市原有自然体系内,以人为中心、用艺术为介质,建立与城市共生的人文生态系统。第一场论坛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介入联合发起人赵力主持,首先邀请国际著名艺术家隋建国、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建筑学院景观系主任,艺术介入联合发起人丁圆做主题演讲。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介入联合发起人赵力主持论坛

 

国际著名艺术家隋建国作《艺术与城市》主题演讲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进行演讲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建筑学院景观系主任,艺术介入联合发起人丁圆进行演讲

  国际著名艺术家隋建国以自身艺术实践的经历,对艺术与城市的关系进行了意味深长的分享。他指出,在谈艺术介入之前,需要了解什么是好的城市雕塑,但行业内对“公共艺术”的评判标准一直众说纷纭归结起来不外乎“最低标准”和“最高标准”。“最低标准”指与环境相关的、成熟艺术家的优秀雕塑作品;“最高标准”指与安置地点的历史背景、文化脉络、环境场所发生密切关系的雕塑作品。中国城市的发展太快,艺术介入城市的发展,需要艺术家慢下来思考我们的目标是什么,然后跟上时代的列车,创作出能与整个社会形成互动、与人产生情感与精神共鸣的作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带来以《空中读城如读诗》为主题的演讲内容。他以诗意的语言带大家领略了世界各地一百多个城市的俯瞰图,从上帝视角让大家对城市气质形成直观的认识,进而引导城市从业者对边界、形状、高低、肌理、路网、街区、标志物等要素进行思考,并指出,美好的城市是有艺术原则的,也是有灵魂的。艺术介入理想城市,这种介入本身就是艺术,城市即是艺术的目标,也是艺术服务的对象。而城市的营建,以及城市的空间艺术,都与这种想象和诗意密不可分。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建筑学院景观系主任,艺术介入联合发起人丁圆,以《没有围墙的美术馆-代官山和立川案例分享》之主题演讲,提出城市文化的建设极其重要,可以说未来城市的竞争就是城市之间文化和创造力的竞争,而依托地域特征的文化创新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动力。

  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千城一面,缺乏人文关怀的问题已经显而易见,然而问题却迟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然而我们发现艺术的介入,反而能够温和地弥补生活中缺乏的温度、人性和情怀。基于此,旨在打破专业与行业壁垒,以策展人、设计师、艺术家、使用者、业主方和机构等共同组成合作团队,提供艺术与空间互相介入融合的解决方案的艺术介入于2014年成立。丁圆指出,艺术介入城市可以有多种方式,但最关键的核心是能激发公众的热情和激动,让公众参与其中,以深入人心的力量提高公众对艺术的认知度,并逐渐带动更广范围的影响力;同时,政府、机构等也需要在资金、传播渠道等方面提供持续的扶持,以增加这种影响力的持久度。

  在主题演讲之后的圆桌对话环节中,常德市江南城市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辉先生提出,江南城发作为城市的运营者和服务商,要打造一个3.0版本的,为市民创造文化理想的城市;艺术设计策展人,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副主任、策划总监曾辉说到,设计周成立的初衷是为了让来自国内外的创意设计资源真正与本土化的产业、城市对接、落地、融合,让艺术设计走入公众,让旧城能够有机更新,用艺术介入的方式提升社会美学。而艺术介入常德的城市升级也可以有此尝试,如果有机会,未来可以在常德做一次城市设计周。风土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院长轰伟认定,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对艺术的需求会变成城市的一种必然,因此,未来城市规划要立足自然、文化和未来。湖南省美术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油画学会主席、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段江华作为本地代表艺术家,强调艺术介入常德,希望能得到政府和其他企业更多的持续关注,希望右岸文化艺术中心能够真切地为常德人们带来收获。最后,隋建国先生则从艺术中心运营的角度提出,希望常德本地政府和相关企业通过鼓励文化消费的方式,逐渐带动地方民众的审美水平,同时也能为美术馆的运营减轻一定压力。

  主题二:“城市共生-右岸国际艺术驻留创作”主题研讨

  从今年4月开始,艺术介入邀请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和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场所空间艺术工作室,参与到常德首届沅水右岸国际艺术驻留计划中驻地创作,让艺术与地方文脉融合,保留旧城记忆与唤醒新城活力。此次论坛第二版块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建筑学院景观系主任,艺术介入联合发起人丁圆主持,以“首届右岸国际艺术驻留创作”为具体微观切入点,探讨艺术介入城市复兴发展的诸多可能性。

  首先,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主任胡泉纯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在场”课题团队成果进行了深度分享。他强调,公共艺术的力量相对于城市的庞杂架构来说是极其微弱的,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对于沅水右岸未来新城来讲,这次艺术驻留计划,还仅仅只是开始。如果说,在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公共艺术所要面对和回应的问题是不同的,那么,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共艺术介入的姿态和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对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公共艺术工作室来讲,通过这次创作如果能确立一种“姿态”,传导一种“意识”,那就已达到课程研究的目的。

  在《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场所空间艺术工作室“地方再想象”课题团队成果分享》的主题演讲中。来自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场所空间艺术工作室主任赵明强调,他们的课题想要重新向世界展开,融入地方风俗文化,而不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或是造物者。此次课题借由“场所”之缘,将艺术中的美关联于城市生活空间,让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感悟与地形、地貌互为塑造,由此,空间性格和环境的品味方能凸显出来。

  蜂鸟传播以驻地影像记录的方式,以原乡对异乡客的角度对央美和国美两院联合课题组参与右岸国际艺术驻留计划创作的全过程进行观察。蜂鸟传播创始人钟继红认为,棚户区改造不是简单的大拆大建,它涉及民生,也是较为敏感的城市话题。作为一座有人文情怀的城市,常德在建设新城时,并没有着急推倒旧城,而是细腻地关照到棚户区原住民对驻地家园的情感依存,用艺术的方式,保留下老城的生活记忆,并持续将这些温暖的情感注入到新区右岸城的建设中。亲历、记录,常德江南老城的重生和新城的生长,蜂鸟团队一直在现场。

  在主题演讲之后进行了关于“城市共生——右岸国际艺术驻留创作成果分享与研讨”圆桌对话,胡泉纯、赵明和常德市江南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谷穗、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文旅分院院长汪震铭、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南大学教授坎勒、香港汇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吕达文、常德市江南城市发展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张曙光,在丁圆的话题引领下,分享智识,从未来城市运营的角度加深沟通,从促进艺术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城市共生——右岸国际艺术驻留创作成果分享与研讨”圆桌对话现场

现场嘉宾合影,正值教师节,活动主办方为作为教师的嘉宾特别准备了花束以表敬意

(编辑:王渝)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