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第13届国际马戏论坛在石家庄圆满落幕

时间:2023年10月24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李晓元
0

杂技如何“破圈”,赋能文旅融合,成就“诗和远方” 

——第13届国际马戏论坛在石家庄圆满落幕 

  1021日,由中国杂技家协会和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省艺术中心、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承办的“第13届国际马戏论坛”在石家庄圆满落幕。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协主席、河北省文联主席边发吉,中国杂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唐延海,中国杂协副秘书长刘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新杰,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院长赵慧丽等领导,来自国内外杂技马戏专家以及第19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与会代表共百余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邀请了来自匈牙利、澳大利亚以及中国的9位中外杂技马戏专家围绕“节庆活动赋能文旅融合发展”发表主旨演讲,就深挖杂技马戏文化内涵,不断创新发展,打造杂技马戏节庆品牌,融合旅游文化产业,形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新业态等进行探讨、建言献策,展望杂技马戏界的“诗和远方”。 

13届国际马戏论坛现场

  一.依托文化根基,赋能文旅融合,扛鼎时代重任 

  唐延海在论坛致辞中表示,杂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在文旅不断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杂技艺术需顺应时代潮流,依托文化根基、创新创作、打造品牌节庆活动,在新时代构建新的业态,提升新的动能,焕发新的魅力。 

  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建兵通过梳理中国杂技与西方马戏交流互鉴发展历程,表示中国杂技历史悠久,滋养着中华民族深沉敦厚、执着奋进的精神追求,温润着老百姓和谐进取、刚柔相济的审美情趣,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传递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杂技拥有天然的世界艺术属性,没有语言和文化隔阂,一直是海外观众接触、认识中国的前沿窗口。打造杂技节庆品牌,推动杂技艺术产业升级,与旅游业紧密结合,可以实现共赢发展。来自澳大利亚的世界马戏联合会主任、澳大利亚国际马戏节艺术总监詹思敏·斯特拉佳则表示,马戏艺术在国际上亦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世界马戏联合会作为联系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国际马戏组织,一直致力于促进马戏艺术发展和马戏文化保护,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和举措,包括成立国际马戏学校联盟,助推马戏教育和理论研究;打造“世界马戏日”品牌活动,提高马戏艺术国际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每年均有来自60多个国家100多个马戏团体组织相应庆祝活动;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协助各国将马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智利、瑞典、芬兰、匈牙利、荷兰德国以及比利时的瓦隆尼亚等国家和城市已成功将马戏相关艺术申遗,受到国家和地区政府的扶持和保护。边发吉表示,当前社会,全球杂技艺术展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杂技节庆活动通过创新手段将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入杂技的表现形式中,再结合其他姊妹艺术,打造出全新感觉的、富含后现代意味的综合艺术模式。这种模式满足了不用群体的需求,吸引了更多游客的参与,进而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全球范围内文化旅游资源的共享。 

13届国际马戏论坛现场 

  二. 打造杂技品牌,科学传承创新,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杂协副主席,黑龙江省演艺集团董事长薛金升表示节庆活动是文化展示的窗口、传承的途径、创新的载体和交流的纽带。特色节庆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品牌的传承与创新应该遵循五大原则,分别是实事求是、古为今用、立足本土、放眼国际、注重效益。北京民生智库副总裁兼文旅研究中心主任熊山华曾在原国家旅游局就职30余年,对中国的旅游发展,尤其是旅游目的地营销以及旅游国际合作方面有着深刻的了解和丰富的经验。他通过列举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贵州台江村BA、西班牙奔牛节、西班牙西红柿节以及意大利威尼斯狂欢节等实例,表示打造节庆品牌,应该深挖本地区独特的文化标识,在设计上要赋予传统节庆活动新创意、新内容、新体验以及强化其艺术性、欣赏性、娱乐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等。对于国际知名马戏品牌活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原匈牙利文化国务部部长、布达佩斯马戏节主席皮特·费科特深有感触,他向大家列举了20余个国际知名马戏节,并表示举办国际马戏节对提高地方知名度,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及提高市政建设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譬如布达佩斯在1月份一般是旅游淡季,但是由于国际马戏节,其丰富的文化活动,吸引了10万余游客,致使酒店紧俏,餐馆客流如潮。李新杰则表示,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是中国杂技艺术领域举办历史最长的国家级国际性艺术赛事品牌活动,36年来始终为推动城市建设发展,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助推文旅消费升级持续赋能,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德刚则对节庆品牌的打造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即从“节庆”到“节日”。他认为节庆活动与在地文化是一种鱼与水、木与根的关系。独特的在地文化是节庆活动的灵魂,节庆活动是展现和传播地方文化的载体,社会的广泛参与是节庆活动持久发展的原动力。在举办“节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居民参与的形式和特点,只有融入居民生活的“节庆”,才能赢得人们的认可,使“节庆”成为“节日”,达到政府与居民“文化共情”,这样“节庆”才会有吸引力、生命力和持久力。 

13届国际马戏论坛现场

  三. 数字技术赋能,因势利导,杂技文旅融合未来可期 

  拥有成功打造“丝绸之路盛典系列”旅游文化演艺产品经验的吐鲁番欢乐盛典旅游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忠益表示,随着数字技术的融合,旅游演艺观演关系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由原来镜框式舞台演出、户外实景演出,发展到现在沉浸式体验演出。传统杂技依托快速发展的现代旅游业,以旅游演艺为载体,可以实现跨界深融、破圈生长。曾主持规划和设计开发全国旅游黄金周假日预报系统、目的地营销系统等多套信息管理应用平台的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业则表示,节庆是区域文化的表现形式,应文化赋魂,科技赋能。利用科技手段,提供智能服务;运用大数据定向分析,精准施策,有利于节庆活动催化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戴建兵表示利用互联网和大众传媒不断拓展杂技传播渠道,在专业化基础上用青春化、现代化、融合化的话语升级呈现,在创作中积极融入“用户思维”,探索杂技与新媒体的融合形式和传播规律,创新传承中国杂技千年文化,实力推动杂技艺术跨界发展对河北文旅产业有深度研究的河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员、河北省文化和旅游智库专家梁勇表示,吴桥杂技是从历史走来的中国智慧和中国艺术,当年的吴桥杂技艺人们就是沿着大运河,北上南下,传播到京津和江南,随着丝绸之路和海上瓷器之路走向海外。如今,随着“一带一路”的延伸,以及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蒙俄三国合作申报“万里茶道”世界文化遗产工程等,吴桥杂技因势利导,不断赋能科学技术,优化结构,壮大产业,繁荣国际交流,杂技赋能文旅融合大有作为,未来可期。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文化和旅游相扶相依,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从文旅产业链发展规律来看,文旅融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为文旅融合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而节庆作为大型的文化活动,将成为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当前文化旅游黄金发展时期,杂技艺术不仅要不断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服务和作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丰富需求,还要承载起文化强国的使命,在文旅融合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据介绍,国际马戏论坛创立于1999年,每两年举办一次,是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重要活动,也是杂技节的特色项目,更是国内外杂技、马戏界人士融会沟通、共谋发展的信息平台。一直以来,世界马戏发展的新理念、新创意也在这里交汇碰撞,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起到了积极作用。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