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十年来,中国戏剧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正能量。
一、生动展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
十年来,戏剧界充分发挥独特的艺术优势和价值引领、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相继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京剧名家经典折子戏专场演出”“中国梦·百姓梦·我的梦——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原创小戏小品汇报演出”;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举办“为党放歌——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举办“梅花蓓蕾向阳开——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20周年汇报演出”;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举办“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2018优秀原创校园戏剧展演”;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办“为祖国放歌”主题戏剧晚会。2020年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主题,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全国脱贫攻坚题材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家资源,组织创排或协助创排《孔子》《带灯》《林徽因的抗战》等一批重点剧目;积极参与“文艺扶贫奔小康”扶持计划,帮扶甘肃陇南武都创排“非遗”剧目高山戏《米仓魂》。这些戏剧活动、晚会以及组织扶助剧目,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剧协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组织发布200余名戏剧家的抗疫视频,在线发布全国抗疫作品专辑,涵盖小戏、小品、戏歌、朗诵等作品1000余个,被学习强国、人民网、光明网等媒体转载,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戏剧人的力量。
2021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联主办,中宣部文艺局、文旅部艺术司、中国剧协承办的“庆祝建党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4月至7月举办。展演荟萃了全国遴选出的140部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其中50部优秀剧目在北京进行示范演出。参演作品既有歌剧《红船》、京剧《李大钊》等一批为庆祝建党百年新创排的剧目,也有话剧《红旗渠》、歌剧《沂蒙山》、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或文华大奖的剧目,还包括京剧《红灯记》、歌剧《白毛女》、豫剧《朝阳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等经典剧目。
“百年辉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大型戏剧晚会”于2021年6月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举办。这是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在京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重点文艺活动。晚会选取经典戏剧作品与新创佳作的精彩片段,分为“峥嵘岁月”“火红年代”“百花齐放”“继往开来”四个板块,生动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初心使命,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走向民族复兴的百年辉煌历程。央视《新闻联播》等新闻媒体进行报道,受到广泛好评。
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举办“百年辉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戏剧晚会”
为迎接建党100周年,《百部优秀剧作典藏》出版工程于2021年6月在北京首发。此项工程遴选了百余位剧作家的100部戏剧作品结集出版。全书共10卷550万字,是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戏剧文化实践的珍贵历史记录,是一部辉煌的百年中国戏剧史。本书被评为作家出版社献礼建党百年优秀作品。
今年7月18日至22日,由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剧协共同主办的“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戏曲武戏、丑戏)展演”在京举办,包括3场“京昆专场”和2场“多剧种专场”演出,来自全国各地、各戏曲剧种的30余位优秀青年武生、武净、武旦、文武丑行演员,携戏曲艺术武戏、丑戏经典折子戏亮相首都戏剧舞台,充分展现戏曲艺术及各行当的独特魅力与精湛技艺,为广大观众和戏剧爱好者奉上了高规格的戏曲艺术盛宴,有力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
十年来,无论是在党和国家迎来大事、喜事之时,还是应对难事、急事之际,广大戏剧工作者都能发挥才智、热情参与,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彰显社会主义正能量、唱响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最强音贡献力量。
二、推出精品力作、发掘骨干人才,把握办节评奖导向、办好品牌戏剧活动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个风云际会、英雄辈出的伟大时代,波澜壮阔的民族史诗、荡气回肠的时代故事层出不穷,经过戏剧人讲述、表演、记录,再经过时光的淬炼,凝聚成经典,最终转化成我们民族文化基因之“根”和文化记忆之“魂”的一部分。培根铸魂,是戏剧工作者义不容辞的时代责任。
十年来,中国剧协成功主办了5届中国戏剧节,圆满组织了5届梅花奖、5届曹禺剧本奖及其他覆盖全国的各类戏剧活动。
在中国戏剧节上,优秀剧目脱颖而出。如淮剧《小镇》、话剧《兵者·国之大事》、秦腔《王贵与李香香》、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话剧《柳青》等,并荣获文华大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又如2019年与浙江省有关方面共同推荐的民族歌剧《呦呦鹿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再如2021年10月以“戏聚英雄城·礼赞新时代”为主题在武汉举办的第17届中国戏剧节,共有来自全国14个戏曲剧种及话剧、歌剧、儿童剧的31台优秀剧目参加展演。题材上坚持现实题材、革命题材、传统题材并重,不仅推出了一批聚焦“建党百年”主题的优秀现代戏,还尊重艺术规律,注重均衡发展,新编历史剧和整理改编传统戏也占有一定比例。其间举办了“一剧一推介”媒体见面会、 8场剧目评论会、两场高峰论坛(导演论坛、表演论坛)等活动。戏剧节坚持低票价惠民,真正办成了惠及人民群众的艺术盛会。涌现出的一批又一批优秀剧目,充分体现了我国戏剧舞台繁荣发展的可喜景象。
在戏剧节上,张春华、杜近芳、章宗义(六龄童)、郑榕、蓝天野、徐玉兰、苏民、谭元寿、尚长荣、郎咸芬、郭兰英、王文娟、焦晃、魏明伦等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分别获“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及“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戏剧家”荣誉称号。
近年来,戏剧界的老艺术家频频获得国家荣誉,如歌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荣获“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著名剧作家、中国剧协顾问阎肃荣获“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话剧表导演艺术家蓝天野荣获“七一勋章”;中国剧协主席濮存昕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等。
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项。2013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3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展剧场举办“梅花赞——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30周年专场汇报演出”,全国近500名梅花奖获得者参加;还组织了晋京展演、研讨座谈、大型画册《梅花谱》编辑出版等系列庆祝活动,展示了梅花奖在新时期戏剧表演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以及对我国戏剧大发展大繁荣的推动作用。
在近十年举办的5届梅花奖评选中,冯玉萍获梅花大奖,李东桥、欧凯明等获二度梅;董红、袁泉、陈小朵、吴非凡、侯岩松、汪育殊、赵旭、单雯、辛柏青、雷佳、楼胜、涂松岩、王丽达等获一度梅。2021年4月在南京举办的第30届梅花奖评选中,全国共有53名优秀演员进入初评, 17名演员进入终评, 15名演员荣获梅花奖。创办于1983年的梅花奖,迄今共评出获奖者711位。
十年来,第20届、21届曹禺剧本奖在曹禺故乡湖北潜江揭晓并颁奖,共17部作品获奖。改革完善评奖机制后举办的曹禺剧本奖评奖颁奖活动,更不断推出优秀剧作:第22届、23届曹禺剧本奖评出秦腔《狗儿爷涅槃》、花鼓戏《桃花烟雨》等10部优秀剧本;2021年举办的第24届曹禺剧本奖有50余部剧本进入初评,20部进入终评。王宝社创作的话剧《三湾,那一夜》等5部作品获奖。曹禺剧本奖创立于1980年,迄今曹禺奖获奖编剧201位,与创办以来711位梅花奖获得者均已成为当代中国戏剧繁荣发展的生力军、主力军。
十年来,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稳步推进,并且硕果累累、备受好评。已拍摄京剧《响九霄》《野猪林》《兰梅记》、龙江剧《木兰传奇》、晋剧《傅山进京》《于成龙》、梨园戏《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秦腔《大树西迁》《花儿声声》《狗儿爷涅槃》、越剧《玉卿嫂》《一缕麻》《狸猫换太子》《情探》《李慧娘》、昆剧《长生殿》、滑稽戏《顾家姆妈》、粤剧《小凤仙》、越调《老子》、黄梅戏《雷雨》、蒲剧《山村母亲》、锡剧《一盅缘》《珍珠塔》《紫砂梦》《三三》《江南雨》、琼剧《喜团圆》、花灯剧《月照枫林渡》、沪剧《挑山女人》、扬剧《衣冠风流》、湘剧《李贞还乡》、眉户剧《我的父亲牛耕田》、评剧《安娥》《孝庄长歌》、川剧《金子》《巴山秀才》、豫剧《苏武牧羊》《七品芝麻官》等影片。正在拍摄或后期制作中的影片还有昆剧《邯郸梦》《大将军韩信》、高甲戏《阿搭嫂》等3部。其中,《响九霄》《兰梅记》《挑山女人》分别荣获第27届、28届、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响九霄》还荣获第12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电影类),仅北京奔小康院线就放映三千多场。2013年,首批拍摄完成的7部数字电影在京举行了集中展映活动。2014年,《顾家姆妈》等影片参与“惠民展映日”主题活动,社会反响热烈。数字电影积极参与各地农村、社区、学校惠民展映等活动,如湘剧《李贞还乡》已公益放映6万多场,丰富了基层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当前,继续组织实施年度“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经严格申报、选拔,遴选了京剧《安国夫人》、潮剧《东吴郡主》进行扶持拍摄。
十年来,在举办的5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中,共有包括台湾地区高校在内的近百所学校参加演出,上演近百台大戏和数十个短剧,每届戏剧节参与演出、观摩和服务的高校学生达3万余人次,对于发现戏剧新秀和培养青年观众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2021年11月在深圳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校园戏剧节、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戏剧邀请展,遴选了来自全国高校的15台剧目、邀请了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9台有代表性的剧目进行展演。
十年间举办的多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推出了一大批戏曲艺术新苗。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及新加坡、日本、美国、匈牙利等国的几千名喜爱戏曲的少年儿童参与。该活动影响日益扩大,成为戏曲艺术“从娃娃抓起”的示范性项目。
另外,还举办或参与举办了首届中国(上海)小剧场戏曲展演,2020年、2021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5届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4届中国秦腔艺术节,5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两届中国(金华)李渔戏剧汇,两届中国(抚州)汤显祖艺术节等活动,为促进戏剧艺术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戏剧事业繁荣发展夯实基础
十年来,中国戏剧界高度重视戏剧人才梯队建设和帮扶工作。通过探索科学有效的培养机制,创新各类培训方式方法,提供各类交流平台和展示机会,培养了一批戏剧艺术各门类的高端人才。
一是建立全方位的长期培养机制。从2011年起,与上海戏剧学院等单位合作,先后举办了全国青年剧作家、导演、戏曲音乐家、戏剧评论家、舞台美术家研修班,成立了全国戏剧创作高端人才研修中心。这些举措以探索实践型的高端艺术人才教学模式为目的,采取高规格、高层次的集中学习形式和学习后的跟踪培养模式,对于解决某些戏剧门类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的局面大有裨益。有多达百位著名文艺家参与授课,300余位青年戏剧人才参与学习,学员结业后实践作品硕果累累,戏剧发展的薄弱环节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为戏剧界积累了宝贵的人才力量。2015年,召开了以这5期青研班为基础的全国青年戏剧创作会议,这是对5年来戏剧人才培养成果的检阅与动员,有益探索了中国剧协在新形势下发挥行业协会独特作用、促进戏剧繁荣的新方式。
二是开办各类培训班、研修班。相继举办了6届全国中青年编剧研修班、两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演员读书班,在云南、江西、黑龙江等地举办了区域性中青年编剧研修班,还举办了多届全国小戏小品编导演创作研修班等,对于扩大戏剧创作队伍、促进戏剧人才发展、繁荣戏剧舞台有着积极意义。
培训班除了常规的专题讲座、主题研讨、学员交流等板块外,还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户外教学及实践活动。
三是搭建人才交流推介平台。举办全国剧本创作和剧作家现状信息交流会、长三角地区戏剧创作信息和人才交流洽谈会、多场小型剧本研讨会及题材论证会等,为戏剧人才与剧院团之间交流合作搭建平台,促进共同发展。组织、选拔、推荐多名戏剧人才参加中国文联举办的各类研修班,为戏剧人才成长提供帮助。
四是着力选拔吸纳优秀新文艺群体和青年戏剧人才入会。2021年度共发展新会员531人,其中新文艺群体戏剧工作者占3.58%,35岁以下青年戏剧工作者占38.98%,均比往年有较大幅度提高。
五是推动民间职业剧团工作委员会工作,为新文艺群体戏剧工作者服务。于2018年、2019年在北京、郑州举办两届民间职业剧团优秀剧目展演。于2021年“两节”期间首次举办民间职业剧团优秀剧目线上展演。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民间职业剧团急需扶持振兴的状况,遴选17台剧目上演,深受欢迎。加大调研力度,进一步了解民营戏剧机构和工作者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振兴对策,倾听问题诉求。2021年4月、9月组织调研组赴上海、金华开展专项调研,召开“浙江民营戏剧发展座谈会”。调研活动推动协会进一步了解摸清民营剧团当前生存状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对症下药,为基层民营戏剧工作者排忧解难。积极选派“两新”戏剧工作者参加中国文联及协会举办的各类高研班、培训班等。大力支持各地民营戏剧组织的工作。2021年北京、河南等地相继成立民间职业剧团或民营剧团工作委员会,中国剧协积极给予工作支持。
六是重视各艺委会的工作。朗诵专业委员会与相关单位联合举办“朗诵雅集·百年交响”年会,并发布庆祝建党100周年献礼图书《中国朗诵艺术史话》。该书记录了我国朗诵艺术发展史和相关表演理论、知识技巧,填补了相关学术领域空白。筹备成立中国剧协创作委员会,该委员会将致力于优秀剧作家和优秀剧本的评论研究和挖掘推介,搭建相关学术研究平台。
七是加大对优秀戏剧院团、德艺双馨戏剧家的宣传推介力度,加强示范效应。2021年9月,组织调研组赴浙江婺剧院考察,发出《修身守正、立心铸魂,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戏剧工作者——中国戏剧家协会关于号召戏剧界向浙江婺剧院学习的倡议书》,号召全国戏剧工作者坚定立心铸魂的神圣使命,用真涵养、高水准、实才干发光发亮,充分彰显戏剧艺术与戏剧人的真正价值,体现戏剧界的精神正气。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戏剧界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高举思想之旗,汇聚奋进之力,守正创新、奋发进取,为繁荣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戏剧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执笔人:李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