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刘兰芳:英雄《岳飞传》,经典永流传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经典

时间:2020年10月09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
0

  编者按:

  为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助推文艺领域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中国文艺网联合喜马拉雅,隆重推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经典》系列网络音频节目第二季。《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经典》于2019年推出第一季,受到广大网友的热烈欢迎和高度好评。今年国庆中秋之际,让我们再次相聚“追经典”,通过文艺大家名家、网红大咖、业界专家的推介,继续领略经典文艺作品的永恒魅力。本期推出的是《刘兰芳:英雄〈岳飞传〉,经典永流传》。

 

本期推出

刘兰芳:

英雄《岳飞传》,经典永流传

  听友们,大家好,我是说书人刘兰芳,这里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经典》。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的评书《岳飞传》由广播电台播放,大家都喜欢听,就记住了我。去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从艺六十年,首播《岳飞传》的鞍山广播电台,又再次重播这部作品。许多年前,我们还是围绕大喇叭旁听评书的,今天已经可以在小巧的手机屏幕上点播。但这丝毫不妨碍,一部作品去连接两个时代,并在这种连接中,重温我们共有的青春。

  今天,很高兴中国文联邀请我,在这样一个致敬经典、致敬青春的活动中,再次和大家重温这部作品。

  说起岳飞,或许很多听友,首先想到是那首《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首词,饱含岳飞满腔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有人问岳飞:“什么时候才能天下太平?”岳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命,天下便可太平。”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国家危难关头,毅然扛起抗击金兵的大旗,留下“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悲歌慷慨。

 

  英雄的故事,总有人爱讲,更有人爱听。“说岳”故事自古以来,就一直是活跃在各种书场戏台上的大火题材。但直到《岳飞传》,这个古老故事与“新媒介”的广播结合,让数以亿计的听众,从国内100多家电台听到了这部评书。  

  说了那么多,我们还是来一段评书原文,哪一段呢?那就是最著名的“岳母刺字”:

  岳母说:“儿啊,娘祷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脊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愿你做个忠良,流芳百世。娘纵死也含笑九泉之下。”

  岳飞说:“儿遵母命。”说着,他跪在蒲团上,解开上衣,脱下一只袖子,露出脊背。妻子李氏磨墨,岳母在岳飞的后背上先写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然后拿起银针,按字的笔画来刺。一针扎下去,岳飞的脊背一哆嗦。渗出小血珠。

  岳母心疼了:“儿啊!疼吗?”

  “娘,一点也不疼。”

  “真是孝顺的孩子,你是怕娘心疼手软呐!”说到这,岳母掉下眼泪,她将字刺完,用墨染上。墨汁印到肉里,永远洗不掉:“儿啊,娘虽是女流之辈,但也如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现在咱大宋,两个皇帝被困‘五国城’,敌兵再次进犯中原,国家正是用人之际。你要好好习文练武,耐等天时。”

  “儿遵母命。”

  说起这段评书,我仿佛又回到四十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岳飞传》热播,可谓十分契合人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抗金英雄岳飞遭到奸臣陷害,屈死风波亭,依旧不改爱国初心,这个故事借我们说书人之口,在当时的听众心中产生了强大共鸣。

  评书《岳飞传》虽然直到1979年才问世,其实一直是我的“底活”。小的时候,我母亲给我讲过岳飞的故事,小学课文里也学过岳飞故事;我十五岁就从辽阳考到鞍山曲艺团,学徒期间老师教的是《精忠说岳》;学徒期满后,我到茶馆说的还是这部书。后来广播电台要录评书,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岳飞传》。

  现在回想,编写这部评书的过程颇为艰辛。我和我的先生王印权,以《说岳全传》为蓝本,经过7个月的努力,录制了117回《岳飞传》。那阵儿,我们家七口人,房子只有十几平方米,过道既当厨房又养鸡,还是我们书房。每天入夜,我和先生就开始轮流动笔,上半夜我创作,后半夜先生修改。五六点钟,我再起床背诵几遍,上午就去电台录制了。每天要录两三段,每次要录两万多字。

  说实话,那时候写下来的内容也就是“书梁子”,有个两三千字,那么其它怎么办呢?录制一开始,醒木一拍,即兴发挥。现在想想,还真是不容易,也真的十分快乐。

  记得《岳飞传》播出后,应听众的要求,我演出的脚步遍布祖国大地。我说的是北京评书,北京话大家都能听得懂,没有方言障碍,可以在全国流通,因而得了个颇具时代特色的绰号——“全国粮票”。坐在火车上,我一说话,听众就听出我的声音,纷纷喊我:“刘兰芳,说一段!”我也不推让,就地给大家来上一段,大伙听完才依依不舍地下车,我也继续奔赴新的书场。

  那时候每天我收到听众来信,能有几十封。我现在还记得有人在信里是这么说的:“我是个女知青,落户农村,每天背着孩子喂猪、做饭,觉得生活没意思。后来,听评书。每天六点半打开收音机就开始听《岳飞传》。我一听啊,真有意思,即便是喂猪打狗的时候,也觉得生活有了乐趣。”看完之后,我感动得直掉眼泪。是啊,城市青年落户农村,不容易呀。

  评书是古老的民间艺术,最接地气。以前就是一张小桌子、一把硬板凳,醒木一拍,扇子一开,说书人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演。如今已经成了老茶馆的评书记忆。今天,从电台广播到网络广播,评书艺术随着媒介的发展有了新的阵地。而我这个有六十多年艺龄的老说书人,今天也在互联网这个最新的空间,开辟了新的书场。

  比如,这喜马拉雅APP上的评书《岳飞传》,其中“枪挑小梁王”“牛头山救驾”“岳雷挂帅”等等选段尤其受到网友喜爱,整个专辑的点击量也有5.3亿,不比我当年的听众少,而网友数以万条留言,也堪比我以麻袋计算的读者来信。

  这无疑让我这个老说书人,对评书这门艺术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当年,我用广播这个“空中桥梁”,将岳飞故事传遍大江南北。今天,我继续在网络这个“高速公路”上,将不同时代的英雄故事,用它最好听的方式,讲给今天的您。无论是历史评书《岳飞传》《杨家将》等,还是我后来演播的现代评书《彭大将军》《中华好人颂》等等,我希望,我的声音除了能给您带来笑声,更能让您听到这些穿越时空的英雄之声。

  因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我想,我们致敬经典,致敬的是我们最好的年华,致敬的是与这个韶华相伴的美好时光,但更多的,是致敬经典带给我们的心灵启迪,是我们被这个启迪影响过和影响着的一生。

  这正是“英雄报国千古颂,中华经典永流芳”!

(编辑:李想)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