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必亮(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出版集团重点图书编辑室主任)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信体现了文化主体对本民族文化价值和生命力的肯定和确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阐释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后的第四个自信,并在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时代要求相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创新和发展。古籍整理出版作为对优秀传统文学作品的传承和发扬起着重要作用,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嘱托的重要载体。
现有古籍留存及整理出版情况
中华古籍浩瀚如海。流传几百上千年的古籍,经历岁月的沧桑,很多古籍或毁于战火,或毁于虫蠹。若不及时对古籍进行有效保护,我们丢失的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中华的文脉。为摸清古籍的家底,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正式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这是我国历史上首个由政府主持开展的古籍保护领域国家级重要文化工程,各地纷纷积极响应。以重庆为例,市政府相继成立了重庆市古籍保护中心和专家委员会,并迅速在全市展开古籍普查,对所有文化机构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进行登记、著录。
古籍整理出版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统计,传统的四大名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出版社争先恐后翻印,《红楼梦》目前已有230多个版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也都超过200个版本。但各地在紧跟出版热点的同时,一些地方缺乏对本地文化的重视,对古籍出版欠缺更准确定位,进而使本地文化远远弱于普遍意义的古籍文化。
同时,通过古籍普查发现各地的本地古籍资源非常丰厚,这些文献中,既有传统的中华优秀文化,也有独特的地域文化。我们的古籍整理出版在选择版本的过程中,应更加立足本地古籍收藏特色。
以重庆为例,在近年的出版中,也相继推出了如《昨夜西风——重庆开埠影像志》《巴渝文献总目》《清代巴蜀籍考生殿试卷选粹》《记忆重庆》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地方文献著作,这些都是立足于重庆市现有古籍文献基础上整理出版的精品。特别是《昨夜西风——重庆开埠影像志》,无论是创造性,还是创新性,都走出了一条新的方法,得到广大读者喜爱,并获得2017年十大渝版图书称号。
发展古籍出版的思考与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中华民族在历尽百年屈辱之后痛彻意识到:只有国力强,文化才能强;文化强,国力则更强的深刻道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重要宝藏,是我们对于自己文化深沉持久自信心的来源。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优势,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好转化和创新。
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后,我们认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法论指引着古籍出版的根本方向。
1.进一步出台政策、完善机制。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是关键。建议把扶持古籍整理出版的资金主要放在“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整理出版成果上在出版资助、评奖,重点关注成果的“创造性”、“创新性”。
2.加强宣传,转变观念。古籍整理出版,首先要把转变观念放在第一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古籍出版未来的方向。政府和各研究团体应充分引导本地学者、古籍收藏单位、出版社的交流合作机制,让各方相互熟悉,共享合作。
3.以科技为支持,加快古籍整理出版的发展步伐。发展古籍出版,应强化科技支撑,切实提高古籍出版的科技水平,尤其要支持数字出版。在互联网和阅读模式不断发展的今天,古籍整理出版应转变观念,紧跟时代步伐,让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齐头并进。
4.培育龙头,提升古籍整理出版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政府部门要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认真落实扶持古籍出版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古籍出版龙头企业。
5.转变机制,加强市场开拓。要实现古籍出版产业化,必须开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重视企业的主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