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砖拓片
四川简阳三号画像石棺拓片(局部)上有“天门”二字
战国青铜观
岳飞的《满江红》有一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其中“天阙”一般解释为皇宫,“朝天阙”代指见天子,这是为什么呢?
“阙”实际上是中国古代一种传统的建筑样式,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古代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宫门外往往有双阙,如汉代的凤阙画像砖,位于最前面的建筑即是“阙” 。那么这个“阙”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它实际上就是外大门,两个台柱之间因为有通道缺口,所以为“阙” 。当然,它还有其他的名称,如两观、象魏等,《说文解字》解释“阙” ,为“门观也” ,段玉裁进一步解释:“ 《释宫》曰:观谓之阙。此观上必加门者,观有不在门上者也。凡观与台在于平地,则四方而高者曰台。不必四方者曰观。其在门上者,则中央阙然,左右为观曰两观。 《周礼》之象魏, 《春秋经》之两观, 《左传·僖公五年》之观台也。若中央不阙,则跨门为台。 《礼器》谓之台门, 《左传》谓之门台是也。此云阙门观也者,谓门有两观者称阙” 。
“阙”的作用,可以用于表示这座建筑的主人的身份,以别尊卑, 《白虎通》说: “门必有阙者何?阙者所以饰门,别尊卑也。 ”此外,古代朝廷往往还在此建筑上悬示教令,是颁布政令、法令、公文、檄文的地方。
进了皇宫的“阙” ,就是进入到了宫廷里面,西汉时期,王庭的正门是“北阙” ,大臣上朝要通过这里,而吏民上书、请愿、庭争、请罪等政治活动也都在这里进行,因而这个区域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阙”成为了一种政治符号,“阙庭”“天阙”也就成为了朝廷的代名词。
有的“阙”建在城门外面,被称为“城阙” ,这种“阙” ,有登高守望而作为警戒之用,“宫阙”是皇宫的代称,而“城阙”又是城市的代称,如白居易《长恨歌》曰:“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
“阙”这种建筑还被用于陵墓,被认为是陵墓的“大门” 。有的还被画在墓室画像中,人们认为,死者能通过画像上的“大门”而升天,所以后来两个“阙”形成的门又被称为“天门” 。在西汉时,“北阙”是未央宫的正门,神话中记载天门往往也说在西北方,如《河图括地象》载:“……西北为天门” ,天门的建筑形式与阙一样, 《淮南子·天文训》云:“天阿(门)者,群神之阙也。 ”而东汉,建立了“南阙” ,“南阙”成为了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后世神魔小说中的“南天门”即是从这种观念和建筑形式上生发出来的。
有的“阙”还建立在道路上,是地域界限的标志,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城内一条道路因曾有两石阙,而被称为阙里街,而“阙里”也就成了孔子故乡、孔庙的代称,龚自珍有诗曰:“少年无福过阙里,中年著书复求仕” 。此外,“阙里”还是孔学、儒学的代称,唐张说《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曰:“究蓬山之百氏,综阙里之六艺” 。
“阙”这种传统建筑形式在现代生活中依旧常见,如西安大唐芙蓉园紫云楼阙亭、无锡三国城内的吴王宫阙、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南大门的“民族和谐阙”等等。
现如今,“阙”虽然失去了神秘色彩,但它壮美的建筑形式以及丰富的寓意,仍为人们喜爱。在我们的传统诗词中,“阙”是一个文化符号,除了岳飞的“朝天阙” ,白居易的“九重城阙” ,苏轼的“不知天上宫阙” ,还有杜甫的“意气即归双阙舞,雄豪复遣五陵知” ,文徵明“黄尘车毂不曾停,白发怀恩恋阙廷”等等。
西安大唐芙蓉园紫云楼阙亭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南大门的“民族和谐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