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工匠:卓绝技艺与高尚精神

时间:2016年12月23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0
艺术大讲堂(52)
主讲人: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
  在中华工艺史上,记录着工匠的卓绝技艺与高尚精神。诸如木工鲁班、纺织工黄道婆、印刷工毕昇、桥梁工李春、雕塑工刘元、陶瓷工童宾、建筑工蒯祥和陆祥以及样式雷、绣娘沈寿,等等。他们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可以说非遗艺术品是工匠和艺师的产物,体现着真善美的特质。精美的非遗作品,是工匠卓绝技艺与高尚精神的结晶。本文略举元明清的若干史例,探讨中华工匠的技艺与精神。
  
阎崇年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
  主要著作、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康熙帝大传》《古都北京》(中、英、法、德文版)等,论文集有《燕步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满学论集》《清史论集》,2014年出版120万字的《清朝开国史》、25卷本的《阎崇年集》,2015年出版《阎崇年自选集》,2016年出版《袁崇焕传》(修订本),先后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并出版《正说清朝十二帝》《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和《大故宫》,在海内外产生广泛深远影响,被誉为《百家讲坛》开坛元勋。
  应邀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防大学、中央党校等作学术报告。
  在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夏威夷大学,日本东洋文库,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淡江大学、佛光大学、南华大学、中正大学等讲学,多次应邀在国内外出席国际学术研讨会。
  一 帝制工匠的历史地位
  先从“工匠”二字说起。“工”,《说文解字》作:“工,巧饰也,像人有规矩。”段玉裁注:“直中绳,二平中准,是规矩之。凡善其事,曰工。”这是“工”,那么“匠”呢?“匠”,《说文解字》作:“匠,象形,凡匚之属皆从匚,读若方。匠,木工也。从匚、斤,斤、所以作器也。”段玉裁注:“工者,巧饰也。百工皆称工、称匠,独举木工者,其字从斤也。以木工之偁,引申为凡工之偁也。说从斤之意,匚者,矩也。”其实,《周礼》中已有“匠人”的详细记载。《孟子》说:“匠人,工匠之人也。”工匠,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
  工匠是既有规矩、又巧成器物的人。在中华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士农工商”四民中,虽“工”居第三位,但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地位,既不如士农,也不如商贾。然而,大量器物、用品是根本离不开工匠的。工匠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处于一个特殊重要的地位。遗憾的是,重理轻物、厚士薄工,是帝制时代的一大弊端。以历史人物传记而言,在“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中,帝王是人物传记的核心,官员和士人是人物传记的主体,除《元史》有《工艺列传》外,其他各书,一概没有。如在《明史》333卷列传中,有后妃皇子、文臣武将、儒林文苑、忠义列女、隐逸方技、宦官奸佞等列传,但没有专为工匠列传。又如在《清史稿》316卷列传中,同样也没有专为工匠列传。
  不过,在元明清时期,蒙古成吉思汗、满洲努尔哈赤时代,工匠的地位,既优于士农,也优于商贾。
  成吉思汗在西征时,每攻陷一座城镇,往往要屠城,但不杀工匠,留下来使用。因之才有长春真人丘处机(1148-1227年)与成吉思汗,于蒙古太祖十七年(1222年),在阿姆河畔营帐里,君臣对话,论道三日。他们有一段著名的对话,哲思深刻,传颂千古。丘处机以蒙古军西征时的屠杀和焚掠,对成吉思汗讲述了治国和养生之道:
  为治之方,以敬天爱民为本;
  长生之道,以清心寡欲为要。
  元朝比较重视工匠。《元史》有《工艺列传》,就是记载工匠艺人的传记。是为“二十四史”和《清史稿》所仅见。在《元史·工艺列传》中,为雕塑家刘元等立传。刘元以其雕塑绝艺,在当朝被塑像祭祀。他居住过的胡同,在元、明、清,直到当代,都以其名字命名。《元史·刘元传》记载:
  元,字秉元,蓟之宝坻人。始为黄冠,师事青州把道录,传其艺非一。至元中,凡两都名刹塑土、范金、搏换为佛像,出元手者,神思妙合,天下称之。其上都三皇尤古粹,识者以为造意得三圣人之微者。由是,两赐宫女为妻,命以官长其属,行幸必从。仁宗尝敕元,非有旨不许为人造他神像。后大都南城作东岳庙,元为造仁圣帝像,巍巍然有帝王之度,其侍臣像,乃若忧深思远者。始元欲作侍臣像,久之未措手,适阅秘书图画,见唐魏征像,矍然曰:“得之矣,非若此,莫称为相臣者。”遽走庙中为之,即日成,士大夫观者,咸叹异焉。其所为西番佛像多秘,人罕得见者。元官为昭文馆大学士、正奉大夫、秘书卿,以寿终。
  而后,清太祖努尔哈赤早期,也是攻陷城池后屠杀其民,特别是儒生,史称之为“屠儒”。一个是草原文化蒙古族大汗成吉思汗的“嗜杀”,一个是森林文化满洲族大汗努尔哈赤的“屠儒”,但他们都不杀工匠,保护工匠,利用工匠,优惠工匠。这是为什么呢?可能的原因是:其一,城中居民据守反抗,杀之以泄愤恨;其二,儒生知书达理守节,杀之以绝后患;其三,留下人每天要吃饭,杀之以省饭食;其四,显示胜利者的淫威,杀之以固统治。但于工匠,格外重视,给予收养。如努尔哈赤说:“将辽东地方之兵员几何,城堡几何,百姓几何,以及木匠、画匠匠役数目,亦皆具文奏报。”于此,努尔哈赤不仅重视明辽东的工匠,而且重视朝鲜的工匠。如后金俘获乘船去明朝的朝鲜人八十六人,除收养其有用之匠人外,余尽杀之。他为什么如此重视工匠呢?因为工匠有用。例如一次,后金军攻下海州,获得析木乡民制造绿瓷碗、盆、罐等三千五百一十个。为此,努尔哈赤高兴地谕曰:
  素称东珠、金、银为宝,何其为宝,寒者可衣乎?饥者可食乎?国中所养之贤人知(智)人所不知,匠人能人所不能,彼等实为宝也!今析木城制绿瓷碗、盆、罐来献,实乃众国人有用之业也!至其造器匠人,可否授职加赏,著都堂、总兵官及道员、副将、游击,尔等会议复奏。
  从上可见,工匠在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眼中,是有用的,是比金银、财宝更为珍贵的。
  二 明朝工匠的精湛技艺
  《明史》虽不专为工匠列传,“实录”却记载工匠的鸿雪爪泥。这正如苏东坡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工匠的精湛技艺与高尚精神,在浩瀚的历史文献典籍中,只留下鸿雪爪泥的记载。“明实录”里留下两个著名工匠的事迹,一个是蒯祥,另一个是陆祥,这既是明代工匠中的两例典型,也是历史工匠中的两位隽秀。
  蒯祥(1398-1481年),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胥江镇香山村人。香山是个木工之乡,这里的木工被称作“香山帮”。木工制品被誉为“苏作”,与“京作”齐名。蒯祥出身于木工世家,又适逢一个特殊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一个特点是永乐帝迁都北京,营建紫禁城宫殿,并大量兴建皇家坛庙寺宇。永乐帝兴工建皇宫时,蒯祥19岁;皇宫告成时,他25岁,正是年富力强、贡技献艺之时。永乐十九年(1421年),皇宫兴建告成三个月,一场天火,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化为一片灰烬。这场火灾,既是皇朝的灾难,也是蒯祥的机遇。永乐帝崩后,经过洪熙、宣德两朝的犹豫、彷徨,到正统时,决定重建三大殿。蒯祥遇到一个施展才华的天机。蒯祥聪明灵巧,技艺高超,勤劳谨慎,为人和善,尽心尽职,敬事敬业,得到步步提升。他参与京师大兴隆寺(大庆寿寺)重修工程。这项皇家工程,役使上万军民,耗费物料钜万,其伟丽,其庄严,其堂皇,其精美,为都城千寺之冠。史称之为“壮丽甲于京都内外数百寺”。蒯祥实际主持这项工程,受到了朝廷的重赏。最早见于官书记载的是,正统十二年(1447年):升工部营缮所的所副为工部主事。他由副所长升为主事,就是由副科升为正处。这一年,蒯祥50岁。正统十四年(1449年),升为工部营缮司员外郎。由正处级升为副厅局。是年,发生土木之变,正统帝朱祁镇被蒙古瓦剌部俘虏,其弟朱祁钰继位,是为景泰帝。景泰七年(1456年),蒯祥升为工部右侍郎,仍督工匠。一个工匠升到副部,可见蒯祥之优秀、之俊杰。天顺三年(1459年),营造南内殿宇完工,受到皇帝的重赏。又营造英宗的裕陵,亦受到表彰。蒯祥,愈有成绩愈谦逊,愈受表彰愈恭谨。成化二年(1466年),时年69岁的蒯祥,升为工部左侍郎。
  蒯祥在工部,任职久,技艺精,品格高,信得过,用得上,离不开。而后,蒯祥在72岁高龄,已经考满,“例当致仕,特命复职”。时过五年,吏部以其六年满考,“祥年七十有五,已踰致仕之期”,谕旨:“以祥内官监督工年久,命复职,仍旧办事。”祥九年考满,升正二品俸,仍于内官监管工。就是享受正部级俸禄。又过三年,吏部再言:“祥年八十有一,已踰致仕之期,宜令其去。”就是让蒯祥退休。但是,皇帝仍命祥复任,照旧内官监督工,并升俸禄一级。最后,84岁的蒯祥,卒于工作岗位。历史对工匠出身的蒯祥,评价道:
  以木工起,隶工部,精于其艺。自正统以来,凡百营造,祥无不预积劳累。祥为人恭谨翔实,虽处贵位,俭朴不改,常出入未尝乘肩舆,既老犹自执。寻引指使,工作不衰。至是,卒于位,年八十四。赐祭葬如例。
  蒯祥,木工精于其艺,为人恭谨翔实,虽然贵居高位,仍然简约朴素,兢兢业业,84岁,鞠躬尽瘁,卒于岗位,赐祭葬,敕建碑。蒯祥是中华工匠史上一位伟大的典范。木工蒯祥同时,还有石工陆祥。
  陆祥,江苏无锡人,工石匠,是与蒯祥经历几乎雷同的又一个工匠典范。蒯祥与陆祥,“蒯善攻木,陆善攻石”,大体同龄,又是同乡,一木一石,双璧生辉。陆祥与蒯祥,有“六个同”:同为工部营缮所副丞,同日升主事,同日升员外郎、同日升太仆寺少卿,同日升工部右侍郎,也同日升工部左侍郎。《明正统实录》《明天顺实录》《明景泰实录》《明成化实录》,在以上四朝实录中,他们都是同时出现,只在卒时记载,前后有所不同。但是,陆祥比蒯祥早逝七年。《明宪宗实录》对陆祥之卒及其事迹,评论道:
  祥,初以石工,隶工部。郑王之国,选授工副,后有荐其有异技者,召改工部营缮所丞,以营作称旨。祥有老母病,或以闻。命光禄日给酒馔,并钞五锭,以为养。擢工部主事,进郎中,以至侍郎。祥有巧思,尝用石方寸许,刻镂为方池以献,凡水中所有鱼龙荇藻之类皆备,曲尽其巧。然为人颇谨愿,士夫不以其出自杂流而弃之。
  陆祥,石作特有异技,工艺曲尽奇巧,为人颇具谨愿,一生恭俭谦让,潜心修炼技艺,朴素简约律己,虽然出身工匠,士夫恭敬有嘉。那些身世高贵、学富五车、自诩清高、傲俯群黎的士大夫,对待工匠出身的陆祥,却倍加敬重,而不敢矮视。陆祥也是中华工匠史上一位伟大的典范。
  三 伟大工匠的高尚精神
  清朝工匠也鲜有列入史传者。在《清史稿》的列传中,有梁九、张涟等,凤毛麟角,寥若晨星。
  梁九,顺天(今北京)人。自明末到清初,紫禁城宫殿的兴造,都与其事。他虚心拜师,坚持不懈,感动师傅,受其真传。只要诚意深,铁杵磨成针。于此,史载:
  初,明时京师有工师冯巧者,董造宫殿,至崇祯间老矣。九往执业门下,数载,终不得其传,而服事左右,不懈益恭。一日,九独侍,巧顾曰:“子可教矣!”于是,尽授其奥。巧死,九遂隶籍工部,代执营造之事。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太和殿,九手制木殿一区,以寸准尺,以尺准丈,大不逾数尺许,四阿重室规模,悉其工作以之为准,无爽。
  在清代,皇家的宫殿苑囿,民间的园林假山,江南塞北,大胜前朝。园冶成为一门苑林艺术。北京有“三山五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颐和园)、玉泉山的静明园、香山的静宜园,还有畅春园、圆明园,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等。这就出现一批园林艺术大家。造园艺术家张涟,是一例,史所载:
  张涟,字南垣,浙江秀水人,本籍江南华亭。少学画,谒董其昌,通其法,用以叠石堆土为假山。谓世之聚危石作洞壑者,气象蹙促,由于不通画理。故涟所作,平冈小阪,陵阜陂纮,错之以石,就其奔注起伏之势,多得画意。而石取易致,随地材足,点缀飞动,变化无穷。为之既久,土石草树,咸识其性情,各得其用。创手之始,乱石林立,踌躇四顾,默识在心。高坐与客谈笑,但呼役夫,某树下某石置某处,不假斧凿而合。及成,结构天然,奇正罔不入妙。以其术游江以南数十年,大家名园,多出其手。东至越,北至燕,多慕其名来请者,四子皆衣食其业。晚岁,大学士冯铨聘赴京师,以老辞,遣其仲子往。康熙中,卒。后京师亦传其法,有称“山石张”者,世业百余年未替。吴伟业、黄宗羲并为涟作传,宗羲谓其“移山水画法为石工,比元刘元之塑人物像,同为绝技”云。
  在清朝,工匠包括陶瓷、刺绣、景泰蓝、牙雕、雕漆、绢花等百工。以瓷器为例。清朝御窑“郎窑”的郎廷佐,隶八旗汉军,曾官江南江西总督;“年窑”的年希尧,隶八旗汉军,官广东巡抚;“唐窑”的唐英,也隶八旗汉军,官内务府郎中。他们都不是工匠出身,而是官员出身,但能精研业务,敬于所事。真正工匠出身,且事迹突出,精神高尚,明清工匠童宾,尤应特别一提。
  童宾的事迹与精神,清朝督陶官唐英,在《火神童公传》中记述:
  神,姓童名宾,字定新,饶之浮梁县人。性刚直,幼业儒,父母早丧,遂就艺。浮地利陶,自唐宋及前明,其役日益盛。万历间,内监潘相奉御董造,派役于民。童氏应报火,族人惧,不敢往,神毅然执役。时造大器,累不完工,或受鞭箠,或苦饥羸。神恻然伤之,愿以骨作薪,丐器之成,遽跃入火。翌日启窑,果得完器。自是器无弗成者。家人收其余骸,葬凤凰山,相感其诚,立祠祀之,盖距今百数十年矣。
  唐英《龙缸记》亦载:
  青龙缸,邑志载:前明神宗间造。先是,累岁弗成,督者益力。火神童公,悯同役之苦,激而舍生,乃成事。
  唐英既是一位勤政的官员,也是一位制陶的专家,还是一位严谨的学者。近年,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唐英全集》,就是一个明证。他考证童宾的身世、履历、事迹、品行、技艺、精神,《浮梁县志》阙载。这不足为怪。如建造明朝皇宫的两位杰出工匠,蒯祥和陆祥,《明史》也阙载。帝制时代,史志所载,重道轻器,扬士抑工,成为通弊,不必为怪。唐英考《浮梁县志》,又查访民间,四处踏访,找到谱牒:“神裔孙诸生兆龙等,抱家牒来谒。”其家谱中记载童宾“详死事一节”。
  当然,作为学术问题,童宾,其人斯有斯无,其事乃实乃虚,可以考据,也可研究。但是,我们更应重视的是文化,是童宾的精神:
  当神之时,徭役繁兴,刑罚滋炽,孰不趑趄瑟缩于前,而涕泣狼狈于后?神闻役而趋,趋而尽其力,于工则已耳!物之成否,不关一人;器之美恶,非有专责。乃一旦身投烈焰,岂无妻子割舍之痛与骨肉锻炼之苦?而皆不在顾,卒能上济国事,而下贷百工之命也。何其壮乎!然则神之死也,可以作忠臣之气,而坚义士之心矣。
  童宾的精神是什么呢?择其要,列四点:
  第一,见难而上。在明神宗万历帝时,谕令景德镇御窑烧瓷,数量多、器件大、工艺难、时间紧:“当神之时,徭役繁兴,刑罚滋炽,孰不趑趄瑟缩于前,而涕泣狼狈于后?神闻役而趋,趋而尽其力,于工则已耳!”童宾在谕旨难违的急迫情势下,不怕艰难,迎难而上,这是一种可贵的精神。
  第二,忠于所事。童宾为着烧瓷事业,在烧窑屡败之际,把桩师傅童宾可以委责于人:“物之成否,不关一人;器之美恶,非有专责。”但是,童宾首要完成国家任务,又要顾及工友利益,他“卒能上济国事,下贷百工之命”,就是对上忠于国家之事,对下维护窑工之苦。在明万历年间,烧制龙缸,童宾“悯同役之苦,激而舍生乃成”。这是一种可赞的精神。
  第三,奋不顾身。童宾屡见烧瓷失败,不顾身遭烈火,也不顾撇下妻子儿女,决定投身炉火:“乃一旦身投烈焰,岂无妻子割舍之痛与骨肉锻炼之苦?而皆不在顾”。这种殉道而死,如《孟子·尽心上》所言:“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这是一种可敬的精神。
  第四,百工楷模。就是对工友讲义,为解救百工疾苦,而不惜牺牲自己。这种精神,就是“义”。《论语》中“义”字出现24次。其中,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就是要“见义勇为”。孔子重仁,孟子重义。《孟子》中“义”字出现108次。什么是“义”?《孟子·离娄上》说:“义,人之正路也。”在生与死面前,怎么办?“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一种舍生取义的精神。童宾是中华儿女中舍生取义的一位英雄典范。
  童宾的精神和行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舍生取义”。童宾“舍生取义”的精神和行为,体现了一种高尚、勇敢、忘我、伟大的精神!
  童宾精神的精髓,就是用生命熔冶陶瓷,用心灵融入艺术。当今世界有一种“金钱拜物教”“商品拜物教”在流行,甚至在疯狂地横行。固然,人们需要金钱,人们需要商品;但是,既不能金钱至上,更不能商品至上。
  2015年10月19日,“窑神童宾铜像”在景德镇市古窑景区广场落成。这是景德镇文化史上,也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件盛事。为什么呢?因为中华文化,需要工匠精神。
  中国历史上有神话英雄,如大禹;中国陶瓷史上也有神话英雄,如童宾。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不是伟大的民族;一个没有英雄的行业,不是伟大的行业。感谢大禹等英雄人物的出现,中华民族成为世界文化史上一个伟大的民族。感谢童宾等英雄人物的出现,中国陶瓷铸就了世界陶瓷史上永远的辉煌。
  但是,在我们的国家,曾有一个时期,人们不尊重英雄,不敬仰英雄,不学习英雄,不传承英雄。岳飞、文天祥、戚继光、袁崇焕、康熙帝等等,遭到批判、诋毁、侮辱、否定,因为他们属于帝王将相之列,都是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都是反动阶级的代表人物。然而,在国外并不完全是这样。如法国,他们把拿破仑当作英雄,把路易十四誉作“太阳王”。如俄国,他们把彼得大帝当作英雄,把涅瓦河畔的都城命名为“圣彼得堡”;把叶卡捷琳娜当作英雄,将亚欧交界的重镇命名为“叶卡捷琳堡”。在俄国的伊尔库茨克,这座仅有40万人口的城市,在马路十字路口附近、在重要的建筑物前面、在公园最显要的地方,在安卡拉河畔,树立着他们英雄人物的雕像或塑像,竟有84座。在中国北京,3000万人口的大都会,在街上重要地方的英雄雕像或塑像,现存似乎一尊没有。
  而景德镇的镇窑景区内,树立陶瓷英雄童宾的铜像,是尊重工匠精神的一件可喜可贺的文化大事!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中工匠楷模的精神,主要表现在:
  其一,一以贯之。工匠从事的专业,往往从童年学起,或从青年做起,矢志不移,长年坚守,执著专注,贯穿终生。如蒯祥、陆祥,既不见异思迁,也不浅尝辄止,而是发愿,耄耋之年,敬事敬业,奋斗不息,从不停止脚步,踏实彳亍前行。
  其二,技艺精绝。俗话说:“千招儿会不如一招儿绝。”木工学鲁班,塑工学刘元,都是工匠的范例。工匠重巧轻拙,什么是巧拙呢?《礼记》说:“器善则工巧,器恶则工拙。”所以,良工不示人以朴。应立志愿,不断努力,争做本行最优秀的工匠。
  其三,不断求新。要使自己的技艺,巧夺天工,成为珍品,每件作品,每道工艺,都有创意,都在创新。《礼记·大学》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梁九,如张涟,求新,创新,争做本行业的引领者。
  其四,利民利国。如童宾,为工友、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义与利,义重于利;死与生,死重于生。童宾用生命溶化陶瓷艺术,用心灵制造高尚、精美、超越前人、超越时代的陶瓷艺术精品!
  中华工匠史表明,匠人修养,必重双修:一修手,二修心。所谓手,就是手艺。工匠是手艺人,所以重艺。而工艺,要精细、精巧、精绝、精美。蒯祥、陆祥等杰出的工匠,都是身怀绝技,技艺超群。作为工匠,既要手巧,更要心灵。所谓心,就是心灵。为匠之道,当先治心。治心,要爱心、专心、耐心、善心,也就是“至于至善”之心。蒯祥、陆祥,都有一颗善良之心、博大之心、进取之心、求精之心。优秀的工匠,都重视个人的修养、修炼。特别是童宾,以生命升华展现工匠心灵之大爱,魂灵之大美。
  让工匠的精湛技艺和高尚精神,在弘扬传统文化中传承,在振兴中华文化中升腾!
  
清康熙虎皮三件彩多穆壶,故宫博物院收藏
  
 ▲金代红绿彩碗,景德镇陶瓷考古所藏
   
▲元代红绿彩碗,景德镇陶瓷考古所藏
  
  
▲▲清康熙青花釉里红折枝花纹“福”“寿”字莲花式盘(形、俯视),故宫博物院藏
  
 河北蔚县《百工图》壁画之《精选木料》
  
河北蔚县《百工图》壁画之《砖瓦窑》
  
蒯祥(1398-1481年)
  
童宾(1567-1599年)
  
故宫建筑上的装饰
     
  由一整块艾叶青石雕成的云龙雕石,位于故宫保和殿后。长16.57米,宽3.07米,重约250吨  
  火神童公传  〔清〕唐英
  神,姓童名宾,字定新,饶之浮梁县人。性刚直,幼业儒,父母早丧,遂就艺。浮地利陶,自唐宋及前明,其役日益盛。万历间,内监潘相奉御董造,派役于民。童氏应报火,族人惧,不敢往,神毅然执役。时造大器,累不完工,或受鞭箠,或苦饥羸。神恻然伤之,愿以骨作薪,丐器之成,遽跃入火。翌日启窑,果得完器。自是器无弗成者。家人收其余骸,葬凤凰山,相感其诚,立祠祀之,盖距今百数十年矣。雍正戊申,余衔命督理,埏埴来厂,涓吉,谒神祠。顾瞻之下,求所为丽牲之碑,阙焉无辞。问神姓氏、封号,率无能知者;而《浮梁志》亦不复载。最后,神裔孙诸生兆龙等,抱家牒来谒。牒称神曰“风火仙”,详死事一节,并载康熙庚申年臧、徐两部郎董制陶器,每见神指画呵护于窑火中,故饶守许拓祠地,加修葺焉。牒首有沈太师三曾《序》曰:“先朝嘉号而敕封之”,不知所封何号也,岂所谓风火仙耶?夫五行,各有专司。陶司于火,而加以风,于义何取?且朝廷之封号,如金冶神,木、土、谷以及岳、渎、山、川,皆曰神,未闻仙也!岂相私称云尔耶?敕封之语,殆不确耶,是皆莫可考也。当神之时,徭役繁兴,刑罚滋炽,孰不趑趄瑟缩于前,而涕泣狼狈于后?神闻役而趋,趋而尽其力,于工则已耳!物之成否,不关一人;器之美恶,非有专责。乃一旦身投烈焰,岂无妻子割舍之痛与骨肉锻炼之苦?而皆在不顾,卒能上济国事而下贷百工之命也。何其壮乎!然则神之死也,可以作忠臣之气,而坚义士之心矣。神娶于刘,生一子曰儒。神赴火后,刘苦节教子,寿八十有五。儒奉母以孝闻。(《浮梁县志》卷七《诗文佚篇》,又见张发颖编《唐英督陶文档》)
  龙缸记  〔清〕唐英
  青龙缸,邑志载:前明神宗间造。先是,累岁弗成,督者益力。火神童公,悯同役之苦,激而舍生,乃成事。(事详神小传)此则成后落选之损器也,弃置僧寺墙隅。余见之,遣两舆夫,舁至神祠堂西,饰高台,与碑亭对峙。或者疑焉,以为先生好古耶?不完矣;惜物耶?无用矣。於意何居!余曰:“否,否!”
  夫古之人之有心者,之於物也,凡闻见所及,必考其时代,究其款识,追论其制造之原委,务与史传相合,而一切荒唐影响之说,不得而符合之。或以人贵,或以事传,或以良工见重,每不一致,要不敢亵昵云尔。故子胥之剑,陈之庙堂;杨(扬)雄之匜,置之墓口;甄邯之威斗,殉之寿藏。盖其人,生所服习,世所载决,虽历久残缺,而灵所凭依,将在是矣。况此器之成,沾溢者,神膏血也;团结者,神骨肉也;清白翠灿者,神精忱猛气也。其人则神,其事则创,其工则往古奉御之所遗留、而可不加之珍重乎?由志所云,万历己亥到今雍正庚戌,相去凡一百三十二年,其不沦于瓦砾者,必有物焉?实呵护之,余非有心人也,神或召之耳,故记之。缸径三尺,高二尺强。环以青龙,四下作潮水纹。墙口俱全,底脱。
  (见《陶人心语》,《唐英全集》,学苑出版社)
(编辑:王士婷)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