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讲述一个你不知道的《战马》

时间:2014年10月1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史蒂夫·雷贝克

  近日,在由中国戏剧文化管理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国际演出制作管理大师班上,来自英国国家剧院的联合执行经理史蒂夫·雷贝克带来了精彩演讲,本文即演讲精华内容。史蒂夫·雷贝克从事艺术行业30余年,致力于在实现艺术制作最高标准的同时,又不放松对每个作品的管理,多年来,凭借自己的信仰和创意,史蒂夫在其参与的项目中表现卓越。他将自己对艺术的热情转化为一项趣味横生、丰富多彩的事业,涉及舞蹈、歌剧、戏剧、音乐剧等多个领域。 ——编 者

  >>很多剧作都存在入不敷出的问题

  就享受津贴资助的戏剧模式看,英国对于戏剧的资助发展较晚。从历史角度来看,作为统治者的不论是国王还是女王,都没有真正对戏剧感兴趣过,这种情况到今天也是一样;伊丽莎白一世女王还算比较喜欢莎士比亚戏剧,会定期邀请剧团在皇宫进行表演,并支付一定费用,但这也是她唯一的表达方式了。相比而言,法国会直接支持法兰西戏剧院,德国也有国家资助传统。17世纪,清教徒掌管英国,对戏剧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损害,他们觉得演员们有伤风化,不会给予他们资金支持,戏剧变得微不足道,后来情况才慢慢转变。政府开始给予资金支持是在1946年,当时创建了英国艺术委员会,这是政府给予一定拨款的组织。除了戏剧外,政府还资助其他表演形式,但很多剧作项目都入不敷出。且在5年前,英国政府由于经济形势不景气,削减了国家在文化方面的投入,每年削减大约200万英镑,这些对自营剧院的收入造成很大影响,阻碍了其演出规模的扩大。

  1976年,英国国家剧院搬到了泰晤士河南岸,演出了很多作品,获得的资助从开始的13万英镑到1470万英镑左右,到2010年,我们得到了1970万英镑。这个数字占到剧院总收入的20%,剩余的所有其他收入来自于票房、私人公司基金融资,以及下设的三四个餐饮机构,此外,还来自一些成功作品的商业收入。可以发现,剧院通过一些商业运作来赚取一定利润。

  >>如何平衡艺术和商业?

  对于一个受到津贴资助的剧院,如何量化成功?票房是关键么?这可能是一方面。如何从商业角度去决定是否表演一个作品,首先考核的应是能否讲出一个好故事,塑造的角色能否让人信服。并不是每一部作品都非常出色,想获得金子,就需要淘沙。9年前,我们的工作人员去开普敦访问了南非的掌上乾坤木偶剧团,发现了一个由儿童书《战马》改编的作品。《战马》从开始改编剧本、制作木偶,就试图讲述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到国家津贴资助的好处:它在两年间花费了5万英镑,而商业制作人也许并不愿意冒如此大的风险去把儿童书改编成舞台上的木偶剧。

  2007年《战马》演出,取得了极大成功。随之,我们也在思考能否将其转变成一个商业剧作,从而获得更多盈利空间。事实上,在过去的25年,我们已将20多部作品转化成商业剧作,其中制作人会承担一定风险。我们尝试找第三方去执行——一个经验丰富的演出公司经理,他做了很多如进行制作、控制预算等工作,以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正常运行,当然,为此他每周也会得到5千到7千英镑的报酬。两年时间内,从经理层到底层工作人员都可以很好地去操作剧目《战马》。

  《战马》拥有不同的制作资金来源,我们通过协议如合作伙伴关系、授权制作,以及自营资金去相互分享成本和利润,演出销售权或版权税收等也都是盈利的形式。《战马》确实受到很多商业投资人的关注,他们一开始投入到《战马》的资金是80万英镑,并在16周内收回成本,之后他们便能够收取一部分盈利进行分成。与之对应的,我们的成本构成同和受津贴资助的组织也不太一样,我们需要雇佣员工,如后台员工、舞台员工、售票员、引座员、舞台灯光、电工等,都需要支付费用,基本上每周需花费四五万英镑。此外,针对新演员制作的服装等也都是需要考虑的额外成本。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剧院有系统的组织设施,包括3个剧院、木工场、道具制作工坊、服装部门等,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这也是我们的优势。为了取得收支平衡,我们会尽可能将一个作品或演出由自己负责,当国家剧院进军一些商业演出时,就可以更好地覆盖成本,当然也要承担一定风险,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市场收回成本。

  从另一角度去看,受津贴资助剧院可以改变商业制作人所处的业界生态。受资助剧院收到了纳税人的钱,有时剧目开发时间比较长,这需要长期投入,但有时实际演出效果却并不值得投入这么多钱,纳税人也并不能从类似《战马》等成功剧目中收回投资。纳税人其实并不在乎这些剧作的投资成本能否收回,他们在乎的是观看节目时是否愉悦,这也代表着纳税人投入成本的真正回收。但是以《战马》为例,如果制作人没有投入研发和精力,是不可能真正成功的。这样一来,制作人的投入往往就会和纳税人的资助在市场层面产生纠葛。这也使得我们必须思考存在着的利益冲突,并在平衡商业和艺术之间进行选择。我们要考虑到这是一种不同的商业形式,要制定计划,了解成本和资金来源,考量每周的支出能否从票房收入中得到弥补,并在比较合理的时间范围内收回成本;此外更要考虑可否给观众带来持久的、难忘的体验。

  >>积极拓展新方式使剧目更具生命力

  事实上,不是每一部作品都能成功地进行商业演出,因此需要找到新途径以提高剧目的演出时长,使剧目更具生命力。几个月前,英国国家剧院还正在演出30多个不同剧目,而明年这一数目可能会翻番,如果以传统模式进行运作计算的话,这便是难以想象、难以为继的。于是,我们在积极开发拓展新的方式。大约6年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工具——NTLIVE(现场直播频道),很多纽约的剧院都在网上或电视上对剧作进行现场直播,现在我们也用这种方式,这不仅能够保证剧作呈现的完整性,也能在经济上使剧作得到持续演出。此外,我们还通过发行DVD来增加收入,这也是一种可以为那些不能买到票的观众提供身临其境欣赏到节目的方式。

  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在逐步发现可以将艺术和商业真正地实现平衡的方式。如果能够通过艺术盈利,将会有更多资金继续投入到艺术当中。

(编辑:高晴)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