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雨中曲》中国首演圆满落幕:欢乐之雨跨越国界温暖人心

时间:2025年02月28日 来源:国家大剧院 作者:
  2月14日-27日,原版音乐剧《雨中曲》远渡重洋,首次登陆中国舞台,在北京艺术中心连演16场,在京城掀起“淋雨看剧”热潮,更以“全国唯一一站”的稀缺性,成为2025年文化消费的标志性事件。
  随着27日晚演出顺利落下帷幕,观众席爆发雷鸣般掌声,久久不息,音乐剧《雨中曲》中国首演正式收官。走出剧场,观众们带着久久难以平复的心情,脑海中回荡着《Singin’ in the Rain》的主旋律,就像一场永不落幕的大雨,在持续浸润着、温暖着每一个热烈的心。
  “我们想多见见中国观众”
  此次远道而来的伦敦西区剧团,在结束迪拜巡演后,满怀憧憬地踏上了中国的舞台。甫一落地,受到了来自中方剧院代表的热情招待。紧接着,一系列为剧团量身定制的活动:媒体见面会、吃元宵过中国节、宣传照和宣传视频策划等接踵而至,为音乐剧《雨中曲》在中国落地生根,快速培育土壤。
  中国观众的高素质与热情,让剧团成员深感惊喜。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默契互动,形成了一个充满能量的艺术场,让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剧团经理表示,演员们在中国的表现比以往更加卖力,因为他们渴望将最好的自己呈现给中国观众。
  每晚演出结束后,观众们自发守候在演员通道出口,礼貌地递上照片或票根,希望得到签名。演员们虽中文生疏,却满怀诚意地说着“你好、谢谢”,善意与美好在舞台上下自由流动。问及演员签名是否会带来困扰,他们说:“我们想多见见中国观众。”
  “很高兴看到北京艺术中心在自发触及更多潜在观众”
  每场演出开始前,北京艺术中心都会在公共空间组织公益演出,为贴合剧院“现代性”定位,精心选取室内乐、爵士乐等丰富的演出内容,让前来观演的观众在享受“正餐”前还能品尝“美味甜点”,增加艺术体验。
  来自伦敦的萨克斯乐手克里斯•卡尔德维尔和嘉文•泰特非常喜欢这样的“艺术加餐”,演出开始前,他们都会来听上一会儿,来自中国敦善交响管乐团的萨克斯四重奏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2005年,时值中欧建交30周年,他们曾随乐团一起来中国演出,爱上中国的风土人情。20年后,他们再次来到中国,发现萨克斯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已经今非昔比,甚至在剧院的公共空间,都能免费欣赏到专业的萨克斯四重奏。20年间,无数中国萨克斯乐手推动了这种门乐器在中国的普及和传播。
  克里斯和嘉文要来了这四位中国萨克斯演奏家的联系方式,并约定下次来访时见面赠礼。这场温馨的小型会面,在剧院工作人员和现场观众的见证下完成,生动诠释了“音乐跨越国界,文化架起桥梁”的真谛。
  “三向奔赴,共筑完美演出”
  一场完美的演出,是由台上高质量的剧团、台下高素质的观众和提供高品质服务的剧院,三方共同完成的。
  将伦敦西区原汁原味的演出搬到家门口、开通免费专属接驳车、丰富的文创周边餐饮服务、遍布剧院各处提供指引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这些剧院用心对待观众的每一个细节,是“人民的剧院”最真切的体现,只有剧院把观众真正放在“手心”,才能换取观众用脚投票的“真心”。
  音乐剧《雨中曲》首演以来,无数观众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观剧感受,正面评价占了绝大多数。这些“自来水”也推动了《雨中曲》票房和热度持续走高,形成了正反馈循环。观剧感受不仅仅是夸赞音乐剧本身,还有更多评价是为剧场服务点赞,甚至很多观众自发撰写发布“雨中曲接驳车攻略”“领鸡蛋攻略”等等,帮助剧院扩散周边服务信息。
  “未来可期,续写艺术传奇”
  这场“二月的雨”已经落下帷幕,而留在人们心里的温暖和感动,还在持续。我们看到很多外地观众,辗转十几个小时、上千公里来看这场“雨”;也有来自上海、广州的观众呼吁全国巡演;还有更多观众期待《雨中曲》能够再次到访中国。这些来自中国观众最真实的呼声,也传达给剧团,给了他们未来继续走进中国市场的勇气。
  “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主演的原版音乐剧《日落大道》,3月底将在北京艺术中心拉开2025中国巡演首站序幕,相信音乐剧之美带来的感动,会继续书写下去,让我们共同期待。
(编辑:刘禹森)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