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文化薪火永续传 时代使命共担当

时间:2024年04月24日 来源:中华英才半月刊 作者:
文化薪火永续传 时代使命共担当
——大型文化工程《百年巨匠》
再启新篇献礼共和国成立75周年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年。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文化项目之一的大型文化工程——《百年巨匠》主创人员,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助力实现“十四五”规划之文化目标,以系统梳理文化领域重大成就为己任,乘势再发力隆重推出《百年巨匠——当代名家肖像摄影展》,献礼新中国75周年华诞。

  2023年9月28日,“百年巨匠·百年史诗——百位大师风采特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宣传海报
  《百年巨匠》是中国首部聚焦20世纪为中华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师巨匠的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该工程始于聚焦齐白石、张大千等书画巨匠,伴随着有序深入地延展,共计推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等17个篇章,通过整合原貌、原作、原物、原址以及情景再现等多重表现手法,以人物故事为核心,勾勒出巨匠集体形象,最大限度钩沉出文化艺术各领域的主要成就和整体风貌,再现时代追求以及一脉相承的华夏文明精神主旨,并以“百年·百人·百集”的超大体量,再现中国20世纪的文化历史大观。

  2023年9月2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内,“百年巨匠·百年史诗——百位大师风采特展”内景及珍贵展品 余冠辰/摄
  基于文化自觉和致敬百年奋斗史、致敬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怀,《百年巨匠》整合各领域资源及文化智库,以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及改革开放新时代为契机,用恢宏的史诗巨制再现中国文化高峰。作为独立、鲜活的艺术产品,它集中体现了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担当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自强道路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探索与标杆。
  聚焦巨匠 立意高远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乘着十八大的春风,《百年巨匠》正式立项于2013年,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

2014年3月28日,《百年巨匠》纪录片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新闻发布会
  自2013年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师拍摄完成,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师的拍摄于2018年启动,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体育篇、国学篇、建筑篇、中医篇、戏曲篇、电影篇、非遗篇、特约篇等。
  入选《百年巨匠》的百位大师,均由教育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科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等权威的国家部门、专业机构经过反复论证后,以文件复函形式确定。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提到的“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以及“聂耳、冼星海、梅兰芳、齐白石、徐悲鸿”等,均在《百年巨匠》百位巨匠名单之列。
  该纪录片以《百年巨匠》为名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量:
  其一,本片所拍摄的对象均是近百年来引领中国文化艺术的大师、巨匠;他们所处的时代及其所倡导的人文品德、人文情怀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代表之一,所蕴涵和推崇的理性是人类精神追求代表的一种至高境界。
  其二,这些巨匠是中华民族近现代文明历史的优秀代表,全面反映其学术成就、人生经历、精神高度,充分彰显中华民族在这个时代所能达到的高度,展现近现代历史波澜壮阔的画卷和中华文明演进脉络,对新时代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起到风向标作用。然而,巨匠们诞辰至今大都已过百年,这对如何永久地留存并承传他们所承载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提出了严峻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聚焦“百年巨匠”,是一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抢救工程”。
  其三,这些巨匠所产生的年代是近代百年来中国社会历经沧桑发生巨变的一个特殊时代,他们用自己的精彩人生和非凡创造为中国近代文化艺术史书写了一页页不朽的瑰丽篇章。诸如李苦禅、沈从文、冼星海等艺术家,绝大多数出身于苦寒之家,却能够从千千万万普通的农民孩子中脱颖而出,并且多云集于北京,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其背后必定蕴藏着人才救国、科教兴国的密码,或将对今天的“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际水准、精品意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创作原则,奠定了《百年巨匠》的思想性、艺术性、纪实性和现场感。《百年巨匠》充分发挥纪录片丰富的影像资料、珍贵采访视频、口述历史等,立体化呈现巨匠形象,全方位展现大师风采,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它填补了当代文化领域的空白,由此深刻阐释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全面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充分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2023年6月30日,“春华秋实——《百年巨匠》清华系列开机暨展播启动仪式”在清华大学中央主楼举行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项目。《百年巨匠》的摄制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深切关注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来自文化界的领导,原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副主席胡振民,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龚心瀚,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王文章共同担任《百年巨匠》总顾问,为项目把握方向。靳尚谊、沈鹏、濮存昕等19位各领域专家学者担任学术顾问,为各篇章文献性、学术定位严格把关。又有蓝天野、吕章申、莫言等35位知名人士为《百年巨匠》代言,参与宣传片的制作,以当代名家的视角解读,延伸对大师群体的宏观认知。
  品质输出 誉满神州
  《百年巨匠》自问世以来,已15次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表彰,累计获得19项纪录片大奖,其中8项为国家级荣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宣传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连续两年入选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项目、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和纪录片重点项目(2018),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传播工程等。

《百年巨匠》累计获得19项纪录片大奖及14项图书出版类奖项
  《人民日报》刊发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百年巨匠》总顾问龚心瀚专门介绍《百年巨匠》的专题文章《一项巨型文化工程》。文中就该纪录片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指出,“《百年巨匠》可以说是一部视觉版的近现代中国文化史”,“思想性和艺术性皆强,而且纪实性和现场感俱佳,给近现代中国文化史的研究留下不可多得的实录文献。本片格调高雅,故事精彩,人物丰满,叙述巧妙,镜头精美,可看性强。”《求是》杂志刊发的专题报道《让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巍然耸立》中特别提到了《百年巨匠》。原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百年巨匠》顾问蔡武撰文《深具创意、立意高远的〈百年巨匠〉》称赞道:针对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百年巨匠》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巨匠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工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大师形象”树立起一座座文化自信的丰碑。
  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百年巨匠》纪录片特别推出面向国际受众的《百年巨匠》纪录片国际版。莫言和张艺谋分别担任《百年巨匠》国际版宣传片的总撰稿、总导演。美籍制片人、艾美奖获得者比尔·艾伦霍夫应邀担任《百年巨匠》纪录片国际版主持人及导演。中央宣传部对《百年巨匠》国际版给予高度评价,赞其是“在海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的典型样板”。
  《百年巨匠》纪录片陆续在中央电视台、各省级卫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网、新华网新华号等国内外158家平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屡创同类纪录片收视率新高。《百年巨匠(国际版)》启用8种语言向全球播出。中央电视台对《百年巨匠》先后予以80余次报道,其中《新闻联播》播报13次。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据CSM全国测量仪统计结果,《百年巨匠》累计触达受众共102亿人次。其中,CCTV-1综合频道播出的《百年巨匠》相关内容累计触达人次最多,达54.9亿人次。共有8个电视频道播出的《百年巨匠》相关内容观众触达人次过亿。

  自《百年巨匠》出品以来,陆续在158家平台播出,其中《新闻联播》对《百年巨匠》播报13次
  作为一项文化工程,《百年巨匠》在稳健开展纪录片制作的同时,不断开发关联文化产品,推出了系列丛书、周边文创产品等。截至目前,《百年巨匠》已斩获14项图书出版类奖项。中央组织部的“中国共产党员网”将《百年巨匠》纪录片美术篇及相关书籍纳入其视频教材和知识讲座内容。《百年巨匠》系列丛书已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学习读本,发放到全国近千所高校。《百年巨匠》纪录片被中央档案馆收藏,并颁发收藏证书;2022年又作为了解中国文化的推荐视听材料,被编入高等学校“理解中国”系列教材。《百年巨匠》已然成为文化领域高端的现象级品牌之一,以史诗般的巨制向世界呈现中国近现代的文化高峰。

《百年巨匠》系列出版物
  100位大师巨匠,是中华民族近现代文明历史的优秀代表,全面反映他们的学术成就,人生经历,精神高度,充分彰显了我们中华民族在这个时代所能达到的高度,展现近现代历史波澜壮阔的画卷和中华文明的演进脉络,对我们新时代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起到风向标和引路人的作用。这些巨匠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传承者、创造者、奠基者,是中华文化在今天最优秀的代表。他们都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怀有高度的自信、自觉,在他们各自的领域追求精益求精,成就卓越,对传统秉持坚守、传承与创新的态度,他们是我们今天文化自信的资本之一,他们不仅影响着现代,还将启迪后人。
  匠人匠心 务求根本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百年巨匠》的拍摄制作过程,可以说是一条寻根的文化之旅、精神之旅。立项之初,就组建了以中央电视台为核心组的导演队伍,夏蒙、赵伟东、梁碧波等16位国内顶尖导演组成了《百年巨匠》导演“梦之队”。他们拥有经验丰富和过硬的纪录片创作实力,秉持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工匠精神,严格把关各篇章的品质、走向以及总体风格的统一。

  2017年9月16日,“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学艺术大师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百年巨匠》本着文献性、真实性、生动性原则,自2010年筹备起,多次在各部委及相关单位的支持推动下,召开学术研讨会。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两周年之际,《百年巨匠》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嘉宾和制作团队围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展开了热烈讨论。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景俊海在会上作了《让大师形象走进新时代》主题发言。
  这趟追本溯源的文化之旅,因体量庞大、涉猎面广而目标分散,加之当事人多已作古,后人、学术继承者及知情者多分散在全球各地,故难免有资料收集难、原件遗失、直接相关者无法取得联系等问题出现,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在拍摄过程中,摄制组进行大量采访,采访对象包括艺术家亲属及其后人,弟子及其后人、友人及其后人、历史见证者、研究学者,取得了独家的口述历史资料。采访人物之众,寻访地域之广,在同类题材制作中是罕见的。在十年间,600多位嘉宾接受了摄制组的采访,如今,欧阳中石、梅葆玖等40位名家已故去。
  为忠实还原巨匠们的人生轨迹,《百年巨匠》制作团队几乎跑遍了世界各地。以张大千为例,摄制组先后去了内江、上海、北京、苏州、黄山、敦煌、兰州、西安、成都、重庆、台北以及法国的尼斯、巴黎,美国的蒙特雷、旧金山、洛杉矶等地,凡大千先生生前去过的地方,摄制组均实地走访,凡能接受采访的亲人朋友都逐一予以采访。

  2023年9月28日,“百年巨匠·百年史诗——百位大师风采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图为开幕式现场 朱昱兆/摄
  《百年巨匠》在拍摄制作期间,陆续获得各级政府部门和专门机构的资助与扶持,如: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北京市文化创新发展资金资助项目,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奖励,中国文联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资助项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等。
  此外,各地巨匠纪念馆、故居等单位的互动、回应配合密切。浩渺冗杂的文化资源千头万绪,但在群策群力的推动下日渐纲举目张,清晰可辨;看似被捧上神坛的巨匠们,因有大量史料的相互佐证而变得真实亲切,可敬可爱,夯出一个群体的价值感与幸福感,也夯出了文化传承的经典样本和坚实路径。
  纪录片的创作过程是艰难的,而收获是丰满的,其深远影响更具有持续性、开放性。《百年巨匠》统摄17个篇章,涵盖了东方哲学和科学多领域,所记录的巨匠或博古通今,或融贯东西,从他们身上,既可以窥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之堂奥,又可感受到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之家国情怀、时代精神。他们绝非仅仅代表20世纪这个历史的横截面,他们同时也是华夏文明数千年历史的接续者,更是后世的开启者。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重要思想主旨,也必将在未来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继续提供价值理念、文化支撑和经验借鉴。
  由于《百年巨匠》拍摄范围覆盖海内外,又通过追踪与实地拍摄、各地举办开机仪式活动、海内外展播等,让中国近现代各领域的大师巨匠广为人知,形成了《百年巨匠》文化现象,社会反响热烈。来自巨匠本人及其家属、各级政府领导、艺术界名人等以多种方式对工程给予支持,其中单题字作品就有近300幅。《百年巨匠——饶宗颐》在香港开机时,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了仪式并发表致辞。
  开放包容 持续创新
  《百年巨匠》以宣传巨匠为使命,历经十余年锤炼,逐渐形成了以纪录片为核心,熔系列丛书、文创产品、展览等于一炉的文化品牌,以矫健的步伐走进校园、走进社区,于娓娓道来的叙事中传播巨匠故事,传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
  2023年9月16日—17日,连续两晚,国家大剧院内灯火通明,“世纪旋律伟大灵魂——《百年巨匠》音乐篇经典作品音乐会”在此盛大举行。该音乐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的国庆特别活动,由中国文联主办,国家大剧院作为支持单位,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协办,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巨匠》摄制组承办。
  该音乐会聚焦《百年巨匠·音乐篇》所推出的萧友梅、刘天华、贺绿汀、黄自、冼星海、聂耳、郑律成、李焕之等八位音乐巨匠,将他们呕心沥血谱就的《保卫黄河》《光明行》《玫瑰三愿》《四季歌》等24部经典作品一并呈现于观众眼前,进而串联起一段段传奇故事,再现20世纪以来曲折、艰难的民族发展历程。
  著名指挥家、音乐家谭利华和朱曼联袂合作,担任该场音乐会的指挥,廖昌永、魏松、张立萍等众歌唱家倾情领唱,携手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和春蕾梦想合唱团,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激荡心灵的视听盛宴。


  2023年12月2日—3日,《百年巨匠》京剧篇“龙凤呈祥”及名家名段演唱会海报
  无独有偶,2023年12月2日至3日,“世纪回响 源远流长——《百年巨匠》京剧篇‘龙凤呈祥’及名家名段演唱会”在国家大剧院盛大举行。这是《百年巨匠》文化工程的又一次成果展现,也是将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从屏幕延伸到舞台的一次积极尝试,旨在致敬《百年巨匠·京剧篇》10位京剧巨匠,弘扬传承京剧艺术。这两场演唱会云集李军、叶少兰、谭孝曾、尚慧敏等当代京剧界名家,精彩呈现了《壮别》《打渔杀家》《月下追韩信》等名段,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业界的热议。

2023年12月2日—3日,《百年巨匠》京剧篇“龙凤呈祥”演唱会剧照
  2023年9月28日,“百年巨匠·百年史诗——百位大师风采特展”开幕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大厅盛大举办。此次展览是继201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学艺术大师作品展”之后《百年巨匠》的又一次集体亮相,是后续的延续、完善和总结,是对《百年巨匠》纪录片拍摄100位巨匠的一次总结,也是从影像向线下展览的多维延伸,旨在进一步缩短巨匠与人民群众、历史与当下的距离,让观众于近距离的观摩、拜读和立体的体验中,谛听历史风潮,感受巨匠情怀。
  该展览作为《百年巨匠》“百年·百位·百集”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具有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阵容强大、亮点突出之特点。17个篇章百位巨匠的百年风华浓缩于“笔墨精神”“自铸伟辞”“锵金铿玉”“培根铸魂”“功勋百代”和“妙手仁心”六个篇章;展览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辅以多手段创新和元素补充,展品类型多,除了巨匠手稿原件和黑白照片之外,还陈列不少巨匠与同侪之间的来往书信、后起之秀的致敬作品、名医手抄药方等;此外,在数字科技的助力下,展览同时开设云展服务,供广大文艺爱好者和市民群众加以关注和了解。
  不论是纪录片的匠心制作,还是旋律旖旎的音乐、戏曲演唱会,不论是走进校园的系列丛书,还是规格高、体量大的总结性展览,都给人以美的享受,激发心灵上的共鸣,是《百年巨匠》工程在践行文化自信自强道路上的积极且成功的尝试。
  “这些巨匠,是我们与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链接的纽带,经由他们传承和转化的宝贵文化资源,是我辈弘扬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作为新时代追梦人,该项目的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谈及项目策划的初心时表示,以《百年巨匠》为一方开放的造梦平台,持续吸引着不计其数的参与者、指引者、支持者,如今,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纷纷从文化的爱好者、亲近者一跃成为巨匠精神的弘扬者,文化自信的薪火传播者。
  映照时代 链接未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不断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以及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为此指明了方向,“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百年巨匠——当代名家肖像摄影展”之当代著名古典诗词学者、南开大学终身校董、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

“百年巨匠——当代名家肖像摄影展”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郭淑珍

“百年巨匠——当代名家肖像摄影展”之人民艺术家王蒙

  “百年巨匠——当代名家肖像摄影展”之著名油画家、《百年巨匠》美术篇顾问、宣传片美术篇代言人靳尚谊
  回眸20世纪的中国,无论是弃医从文的鲁迅,还是倡导“音乐救国”的萧友梅,无论是追求科技报国的李四光,还是坚守传统文化的季羡林,不论是主张强健体魄以兴国的董守义,还是深耕职业教育为人民群众找出路的陶行知……这些从20世纪风雨中走过的巨匠们,都有着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他们将个人荣辱兴衰与国家、民族命运联系起来,用文化艺术、科学教育去改变现实,实现理想。在新旧道德剧烈冲撞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高风亮节是后来人的楷模。
  作为文化载体和文化产品的《百年巨匠》,借聚焦巨匠群体,鼓励当代年轻人对之加以研究、拍摄和宣传,用意并非要成为某个领域的巨匠,而是链接历史,追本溯源,自觉地担当起“为国家留历史,为民族留记忆,为后代留文化”的时代使命。在这一过程中,制作和宣传群体对此都有深切感受,他们多表示,不期然地接受着精神的洗礼和传统文化的熏陶,于无形中超越时空,超越画面,超越一切有形的手段与工具,完成了某种程度上的精神链接和历史传承,内外一致,上下贯通。

“百年巨匠——当代名家肖像摄影展”之中国工程院院士、《百年巨匠》建筑篇顾问张锦秋

  “百年巨匠——当代名家肖像摄影展”之京剧小生叶派创始人叶盛兰之子、京剧表演艺术家、《百年巨匠》宣传片京剧篇代言人叶少兰

  “百年巨匠——当代名家肖像摄影展”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百年巨匠·中医篇》顾问张伯礼

“百年巨匠——当代名家肖像摄影展”之第九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贾平凹
  《百年巨匠》一次次向世人推出一部部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于国于家,它都是一份极为宝贵的学术文献,一项可以无限延伸和多维度创造可能性的文化事业。如今,伴随着更多有志之士跻身其列,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视野的不断开阔,该工程正在为21世纪“百年巨匠”的发现和助推找路径,谋突破,或将创造新一轮的辉煌。
  适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百年巨匠》再发力,在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等的共同扶持下,启动了“百年巨匠——当代名家肖像摄影展”项目,以图片的形式,向广大群众展示百年巨匠与当代名人的风采与魅力。该展览由《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担任出品人、总策划,所有参展作品均出自新华社高级记者、国家一级摄影师郝远征。

  新华社高级记者、国家一级摄影师、“百年巨匠——当代名家肖像摄影展”特邀摄影师郝远征(左)与《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合影
  此次展出的肖像人物是从文化、艺术、文学等各界中遴选出来的当代名家,有当代著名古典诗词学者、南开大学终身校董、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原文化部部长、人民艺术家、《百年巨匠·文学篇》宣传片代言人王蒙,著名油画家、《百年巨匠》美术篇顾问、宣传片美术篇代言人靳尚谊,中国工程院院士、《百年巨匠·建筑篇》顾问张锦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百年巨匠·中医篇》顾问张伯礼,著名钢琴家、“国际钢琴大师”、《百年巨匠》国际版宣传片钢琴伴奏者刘诗昆,京剧小生叶派创始人叶盛兰之子、京剧表演艺术家、《百年巨匠》宣传片京剧篇代言人叶少兰,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郭淑珍,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百年巨匠·文学篇·国学篇》宣传片代言人梁晓声,中国当代作家、第九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中国当代作家、第九届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百年巨匠》宣传片主持人张宏民,著名萨克斯演奏家、音乐家、指挥家、“中国萨克斯第一人”范圣琦等。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它以其无时不在、无时不有的特质,决定了文化自信的辐射面广、作用面广、动员面广。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背景下,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或许《百年巨匠》坚定而持久的步伐,系列高品质的文化活动和文创成果,能为广大文化工作者带来这样的启迪:欲助力我国文化事业进一步取得丰硕成果,当自觉融入国家战略,为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之“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而主动探索,推陈出新,自我超越;欲提升自身的文化活力和创新性,当以巨匠精神为引领,追本溯源,链接源远流长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立足当下,在实践中紧扣时代之需,创造性地回答社会之问,护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再创辉煌。
——原文刊载于《中华英才》半月刊
2024年第08期
(编辑:魏康奇)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