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

阿哥阿妹:你你你你要来坡会跳舞吗?

时间:2023年02月12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胡安冉
  苗族篝火晚会
  “每当吉他噪音又响起
  电流穿过我和你
  你你你你要跳舞吗”
  吉他、贝斯、键盘、鼓、主唱集合完毕,一场音乐节就齐活儿了,观众与乐队成员们纵声歌唱、纵情跳舞,卸下一身的疲惫,肆意享受着音乐节带来的激情与快乐。
  广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三百多年前就有盛大的音乐性集会活动,这种活动类似于现代的音乐节,但是其气氛更高涨、规模更宏大、持续时间更长,当然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坡会。
  什么是坡会?

坡会现场 杨德摄
  坡会是融水境内以苗族为主的民间传统节日,是一个在村外田边山坡或河滩举行的交际和娱乐性节日。
  在融水,每年的正月初三到十七,都会举行坡会,接连不断,也因此形成了苗族系列坡会群。
  要问坡会哪里强,
  就数融水香粉乡!
  古龙坡会

古龙坡会现场 杨德摄
  苗族系列坡会群中影响力最大的坡会当属香粉乡的古龙坡会,古龙坡会每年正月十六举办,因此又叫十六坡,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每年的正月十六和八月十六举行,前者在春天预祝丰收,后者则是在秋日庆祝丰收。
  音乐节当然不能缺少乐器,失去了音乐,音乐节就失去了灵魂。苗族同胞有自己专属的乐器,那就是芦笙~
  每当坡会时,苗族同胞聚集在高耸的芦笙柱下,举行祭祀活动,盛装出席的苗族同胞们,围绕着芦笙柱,吹起芦笙,翩翩起舞。
苗族习俗·吹芦笙
  音乐响起,身体便会不自觉的跟随着音乐摆动。
  在苗乡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芦笙一响,脚板就痒”,苗族阿妹们穿起百鸟衣,头戴苗族银饰,围绕着芦笙队,跳起踩堂舞;阿哥们则穿起芒蒿,跳起芒蒿舞,佩戴形色各异的芒蒿面具,共同祈祷新的一年福气满满!
  百鸟衣
  坡会上最亮眼的当属苗族同胞们身着的百鸟衣,百鸟衣顾名思义,服饰的原材料取材自鸟类。
  传统百鸟衣的主要材料有土黑亮布、土珍珠、五色绣花帕和白色鸟羽绒。每件百鸟衣有土珍珠六十八串,每串九颗,共六百一十二颗;每串珠子末端垂吊十根羽绒,共六百八十根;加上各色丝线绣成的花边花帕,图案有机地排列组合。
  百鸟衣纯手工打造,工艺之精湛,堪称奢侈品。


身着百鸟衣的苗族阿妹与阿哥


芒蒿舞
  在坡会上,女性跳踩堂舞,男性则身着芒蒿,跳起芒蒿舞。芒蒿,是苗族民间传说中的娱乐神,是苗族人民勤劳善良、吉祥幸福、健康长寿的寄托。苗族人民为了纪念芒蒿,请来头戴怪面具、身披芒草的“芒蒿”欢聚,以此祈求新年平安幸福。
  在坡会上,除了载歌载舞的文艺演出外,也会有一些惊险刺激的竞技活动,最为热闹的要数斗马,在融水苗家——家无马不雅,节庆不斗马不成节。

古龙坡会的斗马现场
  当你走进坡会中,就会被苗族同胞们拉入这热闹的舞蹈阵营中,远离城市的喧嚣,尽情享受乡土间的节庆欢乐。
  在坡会的上空回荡着嬉闹声、音乐声、鞭炮声……声声入耳,将苗族坡会的氛围推向高潮。
  苗族文化传承
  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坡会不仅仅是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2006年,“苗族系列坡会群”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融水坡会最大的特点在于时间跨度长,从正月初三到十七,形成了连绵不断的节日链条,在此期间形成了专属苗族的文化空间。
  坡会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活动,它的文化价值在于加强苗族村寨之间的联谊。
  在坡会上,苗族的阿哥吹芦笙,芦笙越响,越能吸引阿妹们的注意,阿妹们跳起踩堂舞,婆娑的舞蹈吸引阿哥们的眼球,进而擦出爱情的火花。
  除了男女择偶的价值,坡会更有文化传承的意义。
  在没有文字的苗族社会里,12岁的男孩必须要学习吹芦笙,每首芦笙词又来源于民间传说、农耕知识、社会公德、乡规民俗等,男孩们从中习得知识,以及领会人生的道理。

古龙坡会上吹芦笙的男孩
  随着学校教育的深入,孩子们获得了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仍旧没有放弃吹芦笙的习俗。借助坡会,孩子们学习吹芦笙,学习踩堂舞,从小浸润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民族文化。

古龙坡会上的苗族女孩
  进而,坡会的习俗镌刻进记忆中,形成了苗族共同的文化记忆,并将文化习俗一代代传承下去。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对贵州毕节黔西市化屋村苗绣产业带头人说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更心系少数民族同胞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紧抓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让民族的非遗走出山村,走向全国,也走向世界。
  苗族蜡染传承人梁桂英在织苗锦

苗族阿妹身着蜡染制作的衣服进行展示
  学古不泥古,融水苗族自治县的非遗传承人以传统的非遗技艺为基础,并加入了现代元素等,让古老的非遗技艺在现代迸发出活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苗族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梁小哲便运用苗族传统的蜡染、织锦等技艺,制作了时尚潮流的新式服饰,其设计的服饰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

梁小哲正在介绍苗族服饰
  2020年5月1日,梁小哲创建的隔花吟草苗族服饰有限公司正式成为融水苗族自治县创业孵化基地,在梁小哲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苗族妇女加入到刺绣、织锦等手工艺的制作与销售中,不仅让非遗技艺得到了延续与传承,同时又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梁小哲的作品
  融水苗族自治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乃至全国活化非遗资源、发展文旅产业的缩影。今年元宵节期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河北隆化、河南鹤壁、陕西汉中、湖北宣恩、广东潮汕以及广西融水六地开展了“我们的节日·元宵节”活动,满族二贵摔跤、土家族西兰卡普、潮州木雕等非遗,如同一朵朵奇葩,盛开在非遗百花园中;它们的竞相绽放,也成为当地吸引游客,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编辑:白安琪)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