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联要闻

持续提升“闽派”文艺影响力

时间:2023年05月30日 来源:福建文艺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文/张知松 图/福建省文联文传中心
0

持续提升

“闽派”文艺影响力

——福建省文联推进文艺创作现场观摩交流活动综述

 

  “作品才是艺术家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唯有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才能创作出贴近时代脉博、富有时代气息的精品佳作,持续提升‘闽派’文艺影响力。”这是参加福建省文联推进文艺创作现场观摩交流活动的各市级文联主要负责人及省文联所属机关各处室、协会、事业单位负责人的一致感受。大家深切地感受到,此次会议既是一次工作部署会,更是一次文艺创作的动员令,为推动“闽派”文艺迈向新高峰指明了方向。

  在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5月24日至25日,福建省文联推进文艺创作现场观摩交流活动在永泰举办,与会同志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会议传达中国文联推进文艺创作工作会和全省文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精神。大家紧扣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深入交流、探讨了推动文艺创作这一重大主题,在交流中形成碰撞,在碰撞中达成共识: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在重大题材上力求突破,

  唱响时代主旋律

  文艺创作如何做好引领?与会人员认为:提高工作本领,树立“争优争先争效”意识,统筹各方资源,协调服务保障,更好释放组织工作效果,创作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

  近年来,省文联致力于打造“艺心永向党”党建品牌,以坚实有力的党建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听党话、颂党恩、跟党走”,坚持文艺为民惠民,唱响时代主旋律。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林秀美介绍:紧扣时代脉搏,发挥组织优势,延伸工作手臂,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文学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紧紧围绕各个阶段的重大主题,认真做好重点文学作品扶持工作,组织实施“新时代福建山乡巨变”等福建本土重点题材原创长篇文学作品扶持项目,持续推出一批重点题材优秀作品,唱响文化自信自强的主旋律。

  省文联始终聚焦中心大局,善于用好重大主题创作这一载体,紧扣重要时间节点、重大历史事件等,牢牢把握抓好重点创作的主动权。围绕“艺赞二十大”“礼赞新时代”、主题教育等重大主题,提早谋划,统筹推进。主动对标对表“四个经济”“四个更大”“六个福建”“乡村振兴”“三争”行动等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创作出有影响力传播力的精品力作,展现福建精神,凝聚奋斗之志,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福建省舞蹈家协会负责人官蔚岚介绍:围绕建党百年等重大时间节点,组织舞蹈工作者深度参与各项重大主题创作实践,举办“百部优秀舞蹈作品展播”“永远跟党走”100支舞蹈快闪等主题创作展演活动,牢牢把握舞蹈创作总基调,传递正能量,唱响主旋律。

  省文联秉持守正创新的时代要求,长期致力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创新中繁荣文艺创作,推出一批思想内涵深刻、创作质量上乘的优秀作品。闽派诗歌、闽派戏剧、闽派批评等异军突起,“闽派”特色文艺现象正引起广泛关注。

  以人民为中心,

  以精品奉献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艺工作者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用心,就是全心全意投入,时刻牢记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用情,就是对人民要有真情实感,要用最朴素的情感去书写百姓故事;用功,则是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读原著、学原文,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涵养。  

  厦门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陈影介绍:充分发挥厦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孕育地和实践地优势,在厦门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力建设经济特区生动实践中,深挖文艺创作宝藏,打造一批讴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精品力作;立足厦门,不断深挖本土优势和特色,用艺术讴歌厦门之美,打造一批厦门特色的“古早味”文艺精品;突出闽南文化特色,充分发挥“小白鹭民间舞团”等“烫金名片”效益,不断推动以闽南元素为主的民间文艺影响中国、走向世界。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践行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深入基层实地调查研究,与广大基层群众面对面交谈、心贴心交流,了解百姓生产生活,把握群众思想脉搏。要走进生活中间,走入百姓心间,从源头活水寻找流淌的真知。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潘朝阳表示:新时代的摄影人要用手中的镜头和赤诚的心,聚焦人民,讴歌时代。要不断提升艺术表现能力,不断创新艺术手法,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素材,从人民群众的艰苦创造中寻求创作灵感,通过聚焦每一个普通人的形象传递出当代中国精神风貌,为日新月异的生活留存历史篇章。

  全省文联系统持续实施文艺惠民工程,大力开展文艺采风创作活动,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走进基层、走向生活,感受时代脉动,倾听人民心声,精心举办形式多样的创作采风活动,滋养文艺创作,不断丰富作品的精神内涵,提升作品的格调品位,提高作品的质量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三明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纪任才介绍:通过组织开展“行走乡村”采风创作活动,引导作家深入乡村书写山乡巨变、梳理乡村文脉、打捞乡愁,积极探索文艺助力乡村振兴之路,持续推出《新阳记》《管前传》《三明之美》等精品文艺。在“行走乡村”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文艺家以“行走”的方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正成为三明市文艺志愿服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培优”“育苗”并举,

  着力打造文艺闽军

  谈及人才培育,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方毅表示:把创作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学回来”,办班内培、推优外学、多措育才,着力打造好福建省音乐人才歌曲创作高级研修班等品牌项目,精心培育好“十四五”时期文艺英才,团结引领全省音乐工作者自觉融入中国式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进行时,用生动的词曲、律动的音符记录时代进程。

  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文艺闽军队伍,是推动文艺繁荣发展的第一要素。省文联坚持“做人的工作”与“推动文艺创作”相贯通,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培育、壮大文艺队伍。  

  着力发挥教育培训主渠道作用,重点做好文艺领军人物、中青年骨干人才和“文艺两新”优秀人才的长期培养,聚合各多方力量,融合政治思想引领和专业素养培养,在头脑里打地基、在思想上建高楼,分层分级分类办班培训,拓展院校培训、网络培训等渠道,扩大覆盖面、提升专业性,整体抬升文艺队伍创作能力。  

  福建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余守英介绍:深入实施福建当代戏剧名家名作推广工程等项目,始终围绕“人”来“编”好戏、“唱”好戏、“演”好戏。通过举办持续全省戏剧水仙花奖比赛、全省大学生戏剧节、全省中小学生(少儿)戏剧展演等项目,持续开展“八闽戏剧进校园”系列活动,推进福建戏剧人才培育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可堪大任的领军人才。

  泉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夏丽清介绍:注重团结引领“文艺两新”,召开“文艺两新”工作座谈会,出台《泉州市文联扶持体制外优秀人才文艺创作暂行办法》,培育一批“文艺两新”工作基地、工作站、工作点、“文艺两新”之家,其中晋江市五店市传统文化旅游区获评中国文联“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鲤城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等5个机构被授予省文联“文艺两新”文艺实践聚集地。

 

  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艺院团、文创基地等衔接融合,构建文艺阵地“大联盟”,不断释放文艺阵地人才孵化功能。综合社会力量推动“大师工作室”“名家创作空间”等建设,实施美育进校园工程,实现名家培植和艺术启蒙教育双向推动。

  福州市文联通过创新孵化方式,实施“新锐推优”,推出“福艺榕青”计划,打造左海撷英、艺圃新绿等品牌,着力培养文艺新人,推动文艺创作。设立茉莉花文艺奖,奖励文艺精品;设立“福州文艺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扶持文艺创作;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扶持精品创作,引导文艺家勇攀艺术高峰。

  立足福建优势,

  讲好福建故事

  省文联积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立足福建优势,做好特色文章,创作更多本土原创文艺作品。聚焦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实践地优势,着眼理论阐释与艺术表达有机结合,以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形式诠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质、思想伟力。聚焦福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等优势,深入挖掘革命红色题材,通过文学、影视、舞台、书画等不同文艺形式,铸就“红色”经典;围绕打造福建文化标识体系,持续推动“福”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侯官文化、船政文化等特色文化的艺术解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弘扬福建地域特色文化中创造更多独具福建特质的原创文艺精品。

  宁德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叶玉琳介绍:准确把握新时代文艺创作的着力点,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举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型文学采风活动,出版多部文学作品集,被选定为全省乡村振兴现场会交流材料,用文艺记录好宁德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生动故事,让闽东“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越传越远。

  着力发挥福建近台、多侨、向海和改革开放前沿的独特地理区位优势,彰显中华优秀文化对外传播的福建担当。突出“台”的优势,加大两岸文艺交流合作的支持力度,高质量办好“中华情·中国梦”中秋展演活动和海峡两岸电视艺术节、曲艺欢乐汇、中青年篆刻大赛等国台办、省台办重点项目,密切两岸文艺组织、文艺团体往来互动,共同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侨”的力量,创新形式样式,请进来、走出去,开展文艺交流和宣传推广活动,加强海外华人艺术家培养和联系,以海外华人为媒介,向世界传递福建声音、中国声音。突出“海”的元素,用好“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平台载体,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文艺交流,讲好福建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华文化软实力。

(编辑:张钰童)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