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继前人学脉 涵泳学术新篇
——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首届学术提名活动
12月28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在京举行首届学术提名发布仪式
12月2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首届学术提名活动在京举行发布仪式。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倡导弘扬优秀治学传统,激励当代学者,展现学术成果,推进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学术提名活动包含“张庚戏曲学术提名”“杨荫浏音乐学术提名”“王朝闻美术学论文提名”“冯其庸红学论著学术提名” ,共计28项学术提名。70余位提名获得者代表和我国戏曲、音乐、美术、红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发布仪式。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韩子勇,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周汉萍分别在发布仪式上致辞。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祝东力主持仪式活动。
韩子勇在致辞中说,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提名活动,是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的总要求下应运而生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各个历史时期汇集了一大批在艺术诸领域卓有建树的著名学者和艺术家。本次提名活动以张庚、杨荫浏、王朝闻、冯其庸4位先贤命名,是想更好地传承老一辈学者的学术精神,把优良的学术风气发扬光大。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70周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将更加积极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文化强国的要求,积极开展关于中国特色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中华文化基因研究、文艺评论以及国家文化公园研究等相关工作;继续举办高质量的学术活动,不断加强学术交流互鉴,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动中国特色艺术学的长效发展,为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韩子勇致辞
周汉萍在致辞中表示,中国艺术研究院在艺术学科的多个领域具备深厚的研究基础,建院70年来成绩斐然。以张庚、杨荫浏、王朝闻、冯其庸为代表的老一代学者,不仅以学术智慧启发后人,更以他们心系民族文化、默默耕耘的人格力量感召来者。首届学术提名活动,既是对已有成果的阶段性评价和总结,也是理论研究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新起点。同时,周汉萍还对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及获得提名的艺术家、学者提出四点希望:一是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和攀登理论高峰的勇气;二是始终聚焦创作研究的主责主业,推动全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三是带动全国艺术科研单位在理论研究和文艺评论方面有大的发展;四是及时总结分析和提升当代最新艺术实践成果,树立文艺创作的标杆。
中国艺术研究院系列学术提名活动,2020年为首次举办。学术提名活动遵循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原则,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下属的《戏曲研究》《中国音乐学》《美术观察》《红楼梦学刊》4家学术期刊及相关研究所组织实施,邀请戏曲、音乐、美术、红学领域知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经过多轮评选,确定提名名单。
周汉萍致辞
“张庚戏曲学术提名”分为理论著作组和创作实践组,由专家委员会专家独立推荐。活动针对2019年度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理论研究成果、戏曲新创作品和有突出成就的戏曲主创者情况进行了多轮研究、讨论,共推选出理论著作1部、创作实践7项。“杨荫浏音乐学术提名”评审委员会由海内外音乐研究领域知名专家组成,从2019年度出版的逾百部著作中选出4部在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领域具有重大理论创见和突出成就的学术专著。“王朝闻美术学论文提名”重在发现和培养青年研究人才。活动共收到国内外近400份投稿邮件,经专家评选,最终有10篇论文获得提名。获得“冯其庸红学论著学术提名”的6部论著,分别从《红楼梦》主旨、艺术成就、作者家世渊源、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审美经验分析、学术理念的不同价值取向等方面呈现了当代红学异彩纷呈的研究风貌,也使红学加入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系统阐释和体系建构中。
本次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提名立足学术总结、学术研究、学术评价,注重展现出当代艺术学研究领域内最新成果,体现出鲜明的问题意识、学术导向和创新精神。其中,既有理论著作,也有创作实践;既有学贯中西的知名学者,也有风华正茂的青年人才,体现了开放、包容的态度,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活动的一次有益尝试。中国艺术研究院希望以此作为平台,广聚全社会具有共同信念和追求的学术力量,助力建设学术共同体。通过学术的交流互鉴,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动中国特色艺术学的长效发展,为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首届学术提名名单
张庚戏曲学术提名(8项)
1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纂委员会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做打卷)》
2 .福建省实验闽剧院 “闽剧《生命》创作”
3 .中国评剧院 “评剧《新亭泪》创作”
4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 “昆剧《当年梅郎》创作”
5 .张曼君 “张曼君导演艺术”
6 .谢涛 “谢涛晋剧须生表演艺术”
7 .朱绍玉 “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
8 .罗周 “罗周编剧艺术”
杨荫浏音乐学术提名(4项)
1 .赵宋光 著作《中国民族音乐形态研究与阐释》
2 .乌兰杰 著作《蒙古族音乐史》
3 .沈洽 著作《音腔论》
4 .李玫 著作《 “燕乐二十八调”文献通考》
王朝闻美术学论文提名(10项)
1 .许珂 论文《乾嘉时期京师的“顾遇人”与画家延誉机制——以翁方纲、罗聘为例》
2 .高泽 论文《寻找宋画中的农隐形象——以〈春社醉归图〉的骑牛老者为中心的研究》
3 .孙博 论文《炽盛光佛图像的“祠神化”——以敦煌莫高窟61窟甬道壁画为中心》
4 .王琳 论文《传统的再造与转换:〈民间情歌〉〈金瓶梅〉系列漫画研究(1934—1937)》
5 .郝斌 论文《古元碾庄实践与延安“民族形式”问题》
6 .肖清雨 论文《从画禅室到芥子园——图文互释系统的生成与流变》
7 .曾小凤 论文《“美术革命”的现代性及其困境》
8 .钟鲁敏芝 论文《王朝闻现代文艺观的吸收与转化》
9 .马丽云 论文《图景互译——英国乡村庄园中式园林建筑及其图像表现》
10 .王佑佑 论文《20世纪中叶伦敦国家美术馆绘画清洗争议研究》
冯其庸红学论著学术提名(6项)
1 .刘上生 著作《探骊:从写情回目解味〈红楼梦〉》
2 .王金波 论文《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3 .王怀义 论文《寓意批评的限度——评浦安迪〈《红楼梦》的原型与寓意〉》
4 .朱志远 论文《“楝亭图咏”与清初江南诗风嬗变》
5 .曹立波 论文《〈红楼梦〉佳人形象的文学基因探究》
6 .詹丹 论文《一本向平庸致敬的红学著作——评〈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学术先贤介绍
张庚(1911-2003)
我国著名的戏剧史家、戏剧理论家、戏剧教育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学学科创建人。在他的组织引领下,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戏曲研究建立起文献、戏曲志、戏曲史、戏曲理论、戏曲批评五位一体相互依存、相互推进的研究方法,形成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推进理论的学术原则。张庚先生的学术思想成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戏曲民族化体系建设的精神内核,至今产生着深远的学术影响。
杨荫浏(1899-1984)
我国著名的音乐史学家、民族音乐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创始人之一,在中国音乐史、乐律学以及戏曲、曲艺、器乐和宗教音乐等民族音乐领域成就斐然。他一生的研究几乎囊括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各个领域,所涉之处均竖起座座丰碑,是中国音乐学的奠基人、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先驱者,被公认为学贯中西的一代宗师。在他与老一辈学人组织引领下,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逐渐形成理论联系实践、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以及史论结合的学术传统。杨荫浏先生的学术思想至今影响深远。
王朝闻(1909-2004)
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雕塑家、艺术教育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的文艺现象和美学问题,在美学、艺术理论领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出了一系列鲜明的学术观点,并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做出新的理论创造。他通过数十部近千万字的著述指导和影响了新中国几代美术工作者,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和文艺理论体系作出了卓越贡献。
冯其庸(1924—2017)
在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戏曲史、艺术史、考古学、文物学、书画、诗词以及西部文化艺术历史等研究领域均有重要建树,尤以红学研究著称于世,是新时期红学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他亲手创建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和《红楼梦学刊》,培养了诸多红学人才,对红学研究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在学术与创作两方面均有杰出表现,被誉为我国新时期红学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