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胜
婺剧俗称金华戏,被称为“南戏活化石”,具有鲜明的历史及地域特征,被专家学者誉为“明清戏曲文化博物馆”。婺剧的表演风格往往粗放强烈,重武功,多特技,善夸张。
楼胜是当下婺剧表演舞台上的佼佼者,2021年,34岁的他凭借在婺剧折子戏专场《临江会》《断桥》《火烧子都》里的精彩演出,以最高票数获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从艺20多年来,他凭借超然的毅力全身心投入,演绎了一个个鲜明生动、技与艺都达到相当高度的人物形象,被赞为“婺剧界最具爆发力、创造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新生代小生演员”。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这些立体丰满的角色、异彩纷呈的武戏、荡气回肠的唱腔无一不是用汗水和伤痛铸就。
楼胜在《火烧子都》中饰演子都
“出功”
楼胜出生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的金岩村。浙地民俗,每到春节、中秋等节日,村里会连唱几天的戏。父亲是业余的婺剧演员,经常带他去演戏、看戏。小的时候楼胜坐在父亲肩头,看着舞台上的演员唱念做打,长大后就趴在草台口,在离演员最近的地方看戏,常常一场戏看下来,被舞台上的灰尘洒满全身都浑然不觉。“从那时起,我就梦想自己有一天也能穿上婺剧的服装,戴上盔头,化上妆,在舞台上表演。”
13岁那年,楼胜正上初一,武义县第二职校婺剧班来招生,他不顾家里反对,去参加面试。楼胜不会唱歌,就唱了国歌,不会跳舞,便做了一套广播体操。艺校老师看出他的灵气和节奏感,便相中了他。于是他带着一双白球鞋、一罐梅干菜、一袋米,踏上了婺剧之路。
当时学校条件有限,练功房是露天的铁皮棚子,四面通风,不论寒暑,都在这里练功。因为地毯只有在正式演出时才能用,平时练功就在水泥地上,经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周一到周五,早上6点开始练功,上午下午一天两练,没有休息。周六周日的晚上还要加课。刚去那几天,开腿、压腿从早练到晚,腿肿得路都走不动。”
2003年,楼胜毕业后,考进了心心念念的浙江婺剧团。接触到广阔的舞台、负责任的老师、优秀的前辈,楼胜看到了自己和成熟演员的差距,暗下决心“我要好好干,这才是我以后应该奋斗的地方”。
然而追求进步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每个戏曲演员都要经历“倒仓”(变声)期,楼胜也不例外。随着声音逐渐变得低沉沙哑,他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中,婺剧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嗓子不行,只能跑龙套,“这不是我想要的。”
改行还是继续唱戏?楼胜摇摆不定。
直到团里决定让他出演《断桥》中的许仙。婺剧的这出《断桥》风格独特,被誉为“天下第一桥”。“这是对我莫大的肯定,那一刻我打消了改行的念头,铁了心要努力。”由于许仙的文戏分量很重,团里专门请老师为楼胜辅导发声,磨炼唱功。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楼胜每天早早起床练功吊嗓、运腔转气,没多久唱功就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此他的婺剧生涯步入了新阶段。
“我其实还很想回到过去。”回忆起求学、练功、下乡演出的这段经历,楼胜内心满是感恩。实习的第一年,楼胜跟着车下乡演出,晚上睡觉打地铺,早上睡到10点多起来吃午饭、化妆,下午有下午场,演完了吃晚饭,然后是夜场。演个三四天,拆台、装车,坐货车转场,卸车、装台,继续下午演完晚上演。
在基层演出,场次密集,重复多次地演出一个剧目是常有的事,然而正是这样的经历促使楼胜在重复的演出中不断求新,一步步逼迫自己突破、蜕变。“越是艰苦,越能出功,越能出戏,我很感谢这段时光。”
正是经过了这样长久的积淀,才有周瑜、许仙、子都等技艺高超、个性鲜明、令人念念不忘的角色。
楼胜在《断桥》中饰演许仙
推敲
《临江会》《断桥》《火烧子都》虽说都是婺剧的传统经典剧目,然而到2021年在中国戏剧梅花奖舞台上演出时早已经过多次修改,其中《火烧子都》已经是第五个版本。
《火烧子都》原来的故事是,春秋时,大将公孙子都为抢夺军功,阵前暗害主帅颍考叔,郑庄公为子都摆庆功宴,颍考叔鬼魂索命,子都自白后被火烧死。但在楼胜看来,很多老戏里都有类似的角色,这样的情节设定并没有使得人物得到充分的诠释,且鬼魂复仇早已不符合现在审美,“走内心、挖人物、讲人性才是观众想看的。”
于是楼胜和团里几位老师共同商议,去掉了鬼魂角色,改成子都因做了亏心事,精神压力大,看到自己暗害颍考叔的袖箭出现在庆功宴上后,精神崩溃,最终用这个袖箭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他在和自己的内心较劲,直到最后刺向自己那一刻才得以解脱。”
同时借助保留下来的“抹脸”等婺剧传统技艺,表现公孙子都杀人夺功后,惊恐痛苦,直至疯狂的心境,这成了《火烧子都》的一大亮点。
子都被逼问元帅死因,不得不扯谎掩盖罪行,惊慌之下,他脸变煞白,这是“抹白脸”;以酒醉红脸为借口掩盖内心的紧张无措,这是“抹红脸”;而后,子都一步步渐至精神分裂,内心愈发挣扎,表现出极度的恐慌,一个“倒扎虎”变成黑脸,如丧魂失魄般阴森恐怖;最后,他满台翻滚,神志不清,在变成“金脸”后,自刺身亡。
至此,四个层次,充分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屏息思考人性的阴暗与贪婪、纠结与矛盾,余韵悠长。
同样类似的修改,还有三出戏中《临江会》周瑜通过抖翎子展现内心情绪的戏。周瑜的年少得意,集中体现在翎子功上。他与刘备周旋过程中,楼胜以富于变化的翎子功或上扬、或下垂、或一停一抖、或双抖,展现周瑜时而倨傲、时而紧张、时而气恼、时而得意等心理情绪。最后,刘备逃脱,周瑜计空,楼胜以一连串剧烈翻动的翎子,表达周瑜气急败坏、懊恼不已的情绪,最后一个“硬僵尸”,吐血倒地。
“因为这个戏里的周瑜比较外化,用翎子把这个人物的内心展现出来,我觉得很合适。”
《断桥》中许仙的怯儒、紧张、惊慌失措等情绪,楼胜则以跌扑来展现,被称为“十三跌”——“坐跌”“踢鞋穿鞋”“吊毛”“大翻跌”“窜僵尸”“飞跪”“抢背”“飞扑虎”在这样的节奏中,楼胜层层表现许仙想见白娘子的急切,害怕小青的紧张,为自己的过错而愧疚等复杂心理。行话说,婺剧《断桥》“唱死白蛇,做死青蛇,跌死许仙”,便是这个意思。
曲终人未散,回味更悠长。舞台上每一次看似轻巧的闪转腾挪,都来自台下十年真功夫的磨砺;舞台上每一次触动人心的欢喜悲戚,都少不了台下无数日夜的仔细揣摩和创新。
新编
婺剧传承,既要能上得了简陋的乡下草台,也要能登得上辉煌璀璨的剧院,更要能走进年轻人的校园里去。据楼胜介绍,他们经常进校园演出,这是与年轻人交流戏曲、听取建议的好时机。“年轻人对剧本、人物塑造等方面的见解都很有思考,给了我很多肯定和启发,让我觉得我们这条路没走错。”
不只大学校园,幼儿园也是他们唱响婺剧的地方。“虽然小朋友听不懂,但我们可以在他心里埋下一颗种子,等将来有一个契机,他接触到了婺剧,这个种子就会发芽,他就会是将来的演员或者戏迷。”
而平衡新戏迷和老戏迷的口味,也是当代婺剧人绕不开的课题。
“传统戏不能丢,新编戏不能停。”在楼胜看来,婺剧要从传统戏里挖掘宝藏、汲取营养。同时,要不断创作新编戏,“我们现在的很多经典剧目,也是老师那一辈不断创新的产物。而我们今天的新编戏,经过多年磨砺,说不定也会成为这一代年轻人的传统戏。”就算不成功,对戏曲来说也大有裨益,“如果我们排了十几部新编戏,最后只留下一部,这对于婺剧来说也是非常了不得的。如果担心失败就放弃尝试,那么路会越走越窄。”
《火烧子都》中,子都从传统戏中被鬼魂索命到如今改编后自刺身亡,便是推陈出新的产物。楼胜说,曾经有戏迷评价,观看这版《火烧子都》有看《麦克白》的感觉,“这让我特别开心,有一个人能看懂,那就够了。”
如今是婺剧的好时代,他希望为传统戏和新编戏探索出路。看到台下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说:“我觉得今天的戏曲演员应该更加自信。”
楼胜,国家二级演员,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青年优秀文武生,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核心成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舞台艺术“1111”人才计划培养对象、浙江省“名家孵化”培养人才。
代表剧目有青春版《穆桂英》《白蛇传》《血路芳华》《忠烈千秋》《连环计》等。曾获第30届中国戏剧奖梅花奖榜首、第24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2012“新松计划”浙江省戏曲青年演员大赛金奖、第2届浙江戏剧奖·金桂表演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