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双百”方针 繁荣舞蹈艺术
http://www.cflac.org.cn   2007-09-05      来源:中国文艺网

  二

  三十年来,舞蹈工作在前进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好的经验,也有沉痛的教训。通过三十年实践的检验,哪些是做得对的,哪些是做得不对的;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必须认真总结,目的是为了向前看。现在,以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中心,我谈几点意见:

  一、关于舞蹈创作

  舞蹈和其他文艺一样,是整个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是服从党在一定革命时期内所规定的革命任务的。今天,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在本世纪内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最大的政治。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动,我们的服务对象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今天,舞蹈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要为献身于“四化”的千千万万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服务,也就是为人民服务。因此我们要弄清理论是非、思想是非、工作是非;有哪些新问题需要解决?目前还有哪些阻力?怎样才能更好地贯彻“双百”方针,发扬艺术民主,解放思想,来发展和繁荣舞蹈创作。

  回顾一九五六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双百”方针后,当时舞蹈界一度出现了思想很活跃的局面。但不久,在一九五七年的反右派运动中,舞蹈界对一些敢于向党组织提出批评或建议的同志和某些有不恰当的或错误言论的同志划成右派,是明显地混淆了政治问题和思想问题、艺术问题的界限,这就直接违背了“双百”方针,窒息了思想活跃的局面。一九五八年,在一个时期内,由于我们也片面地强调舞蹈必须“配合”中心任务,出现了大搞突击式的创作的现象,作品中产生了不少反映浮夸风的公式化、概念化的所谓“跃进”舞蹈。并且由于领导思想上片面追求数量的结果,不但降低了艺术质量,甚至产生了政治庸俗化倾向。这个错误被纠正后,对于舞蹈如何为政治服务、如何贯彻“双百”方针等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一九六○年,对有些舞蹈家想在舞蹈创作中出现一些不同题材的作品,以及基本训练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才开始做了一点探讨和实践的时候,在理论上就采取了不实事求是的打棍子、扣帽子的粗暴批判,又一次扼杀了贯彻“双百”方针的积极性。在这同时,反映在我们协会主办的刊物中,对舞蹈创作问题作出了错误的估计,认为在舞蹈领域里“社会主义的舞蹈没有占领阵地”,片面地强调舞蹈必须反映现实斗争的所谓重大题材,强调题材决定性作用,于是把现代题材和其他题材对立起来,并对一些表现神话故事的舞剧和优美抒情的舞蹈贬之谓“花鸟鱼虫、神童古恋、轻歌曼舞”,进行了所谓“非政治倾向”的批判。尤其是对一些讨论舞蹈特征、舞蹈创作规律、以及舞蹈美学的有关学术问题,也被当作是“修正主义”思潮来批判,因而在舞蹈理论和实践中造成了很大的混乱。总之,这一段时间内,在舞蹈和政治,舞蹈和生活,舞蹈的题材和形式风格等关系问题上,由于理论上的一些错误,方法上的简单粗暴,干扰了“双百”方针的贯彻。由于当时一定的历史条件和背景,我们作为文艺界的一个部门,是和文艺界的整个思潮分不开的,但从我们自己的工作来说,当时对“双百”方针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同时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左”的教条主义的毛病。

  为纠正这些错误倾向,党中央和周恩来同志做了许多工作,尤其是周总理对于文艺工作者应当如何正确地理解毛泽东文艺思想,作了许多次重要讲话。在一九六一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我们本来要求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想敢说敢做。现在却有好多人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总理的话就是针对当时缺乏民主风气,造成“一言堂”的严肃批评。对于舞蹈问题,周总理不但十分关心,而且亲自过问。如在亲自指导《东方红》大歌舞的创作和舞剧《宝莲灯》、《红色娘子军》等创作过程中,多次讲到各种题材和形式的舞蹈要百花齐放。由于周总理的关怀和广大舞蹈工作者的努力,在舞蹈创作实践和舞蹈教育等各方面还是做了很多工作的。

  我们在十七年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和“四人帮”阴谋篡党夺权,推行极左路线,其性质是完全不同的,这一点必须分清。“四人帮”把我们工作中的一些缺点错误,以极左的面目加以利用,从根本上破坏了“双百”方针。在创作方面,“四人帮”强制舞蹈必须表现“阶级斗争”,必须按照“三突出”模式来创作,不仅造成了图解政治,硬贴政治标签的公式化、概念化、雷同化的舞蹈比比皆是,而且发展到大搞阴谋舞蹈,作为他们篡党夺权的所谓“阶级斗争工具”。“四人帮”在舞蹈领域中散布的种种流毒,我们还必须进一步加以肃清。

  总结经验教训,目的是为了从种种束缚我们头脑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克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把舞蹈创作搞上去。并不是再返回到舞蹈“要不要”和“能不能”表现现实生活题材的争论中去。实践证明:三十年来反映现代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的舞蹈作品是大量的,其中也有不少成功的作品,是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的。今天,在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中,应当大力鼓励舞蹈编导广开思路,努力创作反映现代生活题材的舞蹈作品。但生活是个大海洋,是无比丰富多采的,我们要发挥舞蹈艺术的特长,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择取各种题材,并且要扩大舞蹈表现现代生活的手段,突破框框,在题材、体裁、形式和风格方面都需要有所创新。同时也不能排斥历史题材,包括民间的故事、传说、童话、神话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许多舞蹈,看起来并不是直接表现生活内容的,也没有什么情节,但它是借用自然界的各种美好的形象,通过舞蹈来抒发感情的,犹如中国绘画中的花鸟、山水、人物画一样。这些舞蹈又往往得和各民族的生活特点、风俗习惯和民族情感有着历史的联系的,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它的思想倾向表现在作者对新的生活的情感态度上。过去对这部分健康、向上、优美的舞蹈被贬为“花鸟鱼虫、轻歌曼舞”而加以排斥,这是完全错误的。总之,长期以来,在舞蹈题材方面框框很多,往往是强调一方面,忽视另方面,偏过来倒过去的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

  关于艺术的教育作用,周恩来同志讲到:“群众看戏、看电影是要从中得到娱乐和休息,你通过典型化的形象表演,教育寓于其中,寓于娱乐之中。”舞蹈的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也是辩证统一的,也就是思想性寓于艺术性之中。没有艺术形象,不能引起美感的舞蹈作品,群众是不喜欢看的,不喜欢看就起不到鼓舞、教育作用。因此,凡是能鼓舞人民的革命热情、劳动热情、陶冶人民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多种多样的舞蹈,都是为政治服务,为人民所需要的。

  舞蹈和生活的关系,被“四人帮”完全颠倒了,割断了。他们既违背了生活的真实,又搞一套“模式”制作的方法,这就必然导致脱离生活的胡编。我们必须坚持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题材多样化的源泉。只有深入到生活中去,才能理解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新的审美观。但生活是长期积累起来的,高尔基作了一个比喻,艺术家应当象蜜蜂吸取花汁一样,东采一点,西采一点,孜孜不倦的辛勤劳动,才能酿出味美而又有滋养的蜂蜜来。周总理也说过:“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都说明了艺术和生活的关系。但过去,对深入生活的理解也是有片面性的,单纯强调思想改造,不敢探求艺术工作者深入生活的特殊性,似乎一提到特殊性,就被曲解反对思想改造。文艺工作者必须重视世界观的改造,因为作家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对于如何观察生活、分析生活,创造什么样的形象,都是起重要作用的。但不能是单纯是为了改造世界观而到生活中去,应当把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结合起来。要善于用舞蹈家职业性的眼光去捕捉生动形象,这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并不是单纯参加体力劳动所能解决,要通过各种途径来丰富作家的生活。当然,和群众一起生活,一起劳动,也是必要的途径。舞蹈要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总是伴随着活生生的生活形象而思维的,总是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到感性,反复交错地进行着的。没有丰富的感性材料,单凭主观臆造出来的“形象”,必然是干瘪的,没有生命力的。同时丰富的生活和艺术修养又是两者不可缺一,不可分割的。舞蹈家既不能忽视生活,也不能忽视创作技巧的不断丰富和提高。需要孜孜不倦的辛勤劳动,才能有所得。

  对于如何继承和借鉴中外文化遗产,马、恩、列、斯和毛泽东同志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一九五六年,毛主席同音乐工作者的一次谈话中,讲到艺术和自然科学不同,艺术有民族形式问题,它的发展具有民族范围的继承性。又讲到: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在基本原理上是有其共同性的,形式和风格又是互相区别的,有同也有异,有共性也有个性,这是自然的法则。我们中国的舞蹈有几千年的历史,各个民族又有自己丰富多采的舞蹈,形成了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我们必须研究它,发展它,通过推陈出新来为今天的人民服务。但有的同志对于发展中国舞蹈和学习借鉴外国舞蹈,往往把它对立起来。当然,我们应当以发展中国各民族的舞蹈为主要目标,硬搬外国的东西,强加于民族舞蹈,这是十分有害的。但拒绝借鉴外国经验或其他民族的经验,这种保守思想也是不利于发展民族舞蹈的。我们学习艺术的共性,是为了发展个性,绝不是消灭个性,使得世界上就有那么一种共同的舞蹈,这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因此,发展民族舞蹈,既要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又应当发挥舞蹈家个人的风格。至于外来形式,如芭蕾,到了中国的土壤里,除介绍古典芭蕾剧目外,亦应当开放出中国式的芭蕾花朵来。亚、非、拉各国的舞蹈,我们应当很好地学习和研究,吸取有益于我们的经验。对于自二十世纪以来,流行于欧洲的各种现代舞蹈,也可以吸收有益于我们反映现代生活的各种手段。总之,题材要多样化,形式和风格也要多样化。形式和内容应当是统一的,七拼八凑的混合物是不可能完美。但这个统一是有一个过程的,应当允许在实践中逐渐达到完美的。因此,学习和借鉴中外舞蹈遗产,来丰富舞蹈反映生活的表现力,提高艺术修养,是十分必要的。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

  “四人帮”是摧残舞蹈文化的刽子手,他们把我国古代舞蹈遗产一律当作剥削阶级的东西,当作“四旧”来扫荡,妄图从他们几个人开始,建立什么“无产阶级舞蹈新体系”!无产阶级舞蹈不是凭空创造,白手起家的。列宁说:无产阶级的文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人类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决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四人帮”拣起苏联早期的“无产阶级文化派”的破烂货,使我国各民族的舞蹈濒于绝灭。对于“四人帮”散布的民族虚无主义的流毒,还要批透肃清。

  繁荣舞蹈创作,必须发扬艺术民主,按艺术规律办事。舞蹈工作者要尊重党的领导,因为领导者有责任在大的方面指明方向,但具体创作就应当大胆放手,走群众路线。要允许编导自由选择题材和他们熟悉的技巧、风格来进行创作。对于一些有苗头的作品,要大力扶植,给予艺术实践的机会,不应当把它扼杀在摇篮里。艺术团体的领导应当是培育百花的辛勤的园丁。

  总起来说,繁荣创作必须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只有通过“齐放”和“争鸣”,才能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但是要“放”,也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错误的东西,甚至毒草。但是正确的东西和错误的东西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真理和谬误都是客观存在。我们要同群众一起来学会谨慎地辨别香花和毒草,既不可把香花误认为毒草,也不可把一般有缺点错误的东西当作毒草来批判。究竟是香花还是毒草,还需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即使是对毒草的批判,也应当是有分析有说服力的,而且也要允许反批评,只有经过充分的讨论和斗争,才能达到化毒草为肥料的作用。即使作品中出现了错误甚至毒草,也不能等于作家就是反革命,具体情况一定要具体分析。对待精神世界的东西,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

  近两年来舞蹈界已开始出现生动活泼的景象,创作的题材和风格开始多样化,而且有所创新;艺术上自由讨论的风气也加强了,开始打破了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局面。我们认为舞蹈界的主流是健康的,朝气勃勃的。由于思想比较活跃而提出了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这也是正常的现象。但也有一些同志对党的三中全会制订的方针、政策还存在着怀疑和观望的态度,认为思想解放“过了头”、“越了轨”的错误观点也是存在的。这种观点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实际上舞蹈界的思想还远远不够解放,对于“双百”方针的正确贯彻也才刚刚开始。因此我们应当认真补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课。

“双百”方地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实践中要加深理解,同时要通过实践来检验我们的认识和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二、关于舞蹈队伍

  舞蹈队伍是一支年轻有为、生气勃勃的队伍。几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勤奋努力,是舞蹈工作取得成绩的基本力量。

  在文化革命中,舞蹈队伍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由于林彪、“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许多同志受到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但无论是老一辈舞蹈家,还是年轻的舞蹈干部,绝大部分表现出坚强不屈的精神。粉碎“四人帮”后,经过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基本上分清了路线是非。尤其是许多冤案、错案、假案,包括反右派运动中划错的同志的问题,基本上得到了平反和改正。一些被迫害的舞蹈家重返工作岗位,恢复了艺术青春;许多被迫离开了舞蹈工作的专业人才,有些已经回到舞蹈队伍中来了。由于一系列政策的落实,调动了舞蹈队伍的积极性。但在全国范围内是不平衡的,在有的地区和单位,对需要妥善安置工作的政策,还没有得到落实,需要认真做好这一工作。希望那些还没有落实政策的地区和单位,不能再拖延了。总的来说,粉碎“四人帮”后,舞蹈界的主流是好的、团结的、有干劲的。

  但由于林彪、“四人帮”的摧残和破坏,舞蹈队伍受到极大的伤害。一方面是人才短缺、青黄不接;另方面是体制臃肿。种种矛盾,急需解决。

  现在有的团体人员很多,尤其是非业务人员比例很大,业务人员又不能人尽其才,这是极大的浪费。有些编导有创作的积极性,但缺乏有计划的组织领导,作品出不来;演员有表演的积极性,却没有舞蹈可以表演;有些有表演经验又能坚持舞台演出的老演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创作少、节目少、演出少,“窝工”的现象是存在的。体制臃肿的原因是“四人帮”造成的,但我们不能不看到这是一个急需改革的问题。

  从体制上来说,长期以来形成全国歌舞团体一律的编制方式,一律的演出风格,是否也可以解放思想,打破陈规而有所创新呢?现在国外有些表演团体,人数很少,舞蹈家几乎都是能编、能演、又能教学的,这对于造就人才,发挥独创性是可以借鉴的。最近有些演员创作的舞蹈节目,水平很不错,他们称自己为业余编导,这样能编、能演的“业余编导”是应当提倡的,不宜于把编导和演员绝对分开,过去这也是一个框框。当然专职编导也是需要的。现在,有的舞蹈家提出来,要求十至二十人的小团体演出,便于发挥独创性,是否也可以考虑呢?我们的国家这样大,需要有大型的剧院,满足城市观众的需要;但也需要轻便灵活,形式风格多样化的表演团体,以适应广大群众的需要。如乌兰牧骑式的演出队和文工队的组织形式,对于为“四化”服务是应当鼓励和提倡的。但在“四人帮”时期造成的,只顾大剧院挥霍浪费,而对坚持在基层,每天步行数十里为人民服务的舞蹈工作者,却连生活补助费也一文不给,这种不合理的情况,至今也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总之,体制问题是贯彻“双百”方针的重要方面。希望党和政府的有关领导部门能重视表演团体的调整、改革,这是当务之急。

  从舞蹈队伍本身来说,我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都需要提高。毛泽东同志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深入群众生活,学习社会,作为建立无产阶级文艺队伍的根本途径,这个原则是应当坚持的。同时,在业务上要勤学苦练,要珍惜宝贵的时间。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需要建立一支有革命理想的、有专业能力的,团结战斗的舞蹈队伍。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还应当培养出一批杰出的舞蹈人材来,这是伟大祖国的需要,革命的需要,时代的需要。

  三、关于舞蹈理论工作

  舞蹈理论工作过去是一个薄弱环节。无论在文艺批评、舞蹈评论以及舞蹈基础理论的建设方面,都需要大力加强。

文艺批评是文艺思想斗争的主要方法,也是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重要社阵地。文艺批评必须贯彻“双百”方针,发扬艺术民主,提倡各种不同意见自由讨论,反对一言堂。尤其不能混淆政治问题和艺术问题、学术问题的界限。要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来研究现状,研究舞蹈艺术中的各种新问题,并回答这些问题。对不同意见或错误的观点,应采取同志式的讨论和批评,要讲道理,以理服人。讲道理就得有点理论水平,有独到的见解。坚决根除那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无限上纲,罗织罪名的恶劣作风。

  开展舞蹈评论是繁荣舞蹈创作的重要环节。舞蹈要百花齐放,评论工作应当走在前面,要善于发现新生事物、新人新作品。对于有独创性的作品,要满腔热情地加以扶植。舞蹈作品的评论,不能只是简单化的评政治,而不评艺术。如果不是通过舞蹈形象,和舞蹈表现思想感情的美的特征去揭示作品的思想性,而仅仅是复述一个作品的情节和过程,甚至用政治概念去替代活生生的生活,歪曲作家的意图,这是起不到好作用的。同时,对作品的评论不要绝对化,好,就是绝对的好;坏,就是绝对的坏,这是不符合创作实际的。我们既要热情鼓励,又要严格要求;既反对打棍子,又反对庸俗捧场。评论家要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和作家交朋友,向作家学习。我们应当逐渐培养一支专业的评论队伍。作为评论工作者,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各种舞蹈的科学知识,同时需要深入生活,懂得舞蹈的创作规律,才能写出好的评论文章。评论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应当予以重视。

  关于舞蹈基础理论的建设,这是浩瀚而繁重的工作。十七年中,舞蹈界曾提出科学研究和编写舞蹈基础理论的规划,也开始做了不少资料工作。这些辛辛苦苦搜集起来的珍贵材料,被“四人帮”这伙盗匪一劫而空,这是非常痛心的事。舞蹈基础理论的建设,第一,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水平;第二,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包括世界各国的翻译资料;第三,需要集中优势兵力,攻破科研难关;第四,需要有独立的舞蹈出版社。这四个方面都需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实现。希望文化部门的有关领导重视舞蹈工作,调整机构,加强人力,促进舞蹈艺术的科研工作迅速发展起来。同时,我们自己也要解放思想,克服只会跳舞,不喜欢学理论、动脑筋的毛病。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编导、演员以及其他方面,如舞蹈音乐、舞蹈化妆、舞蹈美术等等的实践经验,要提高到理论上来。在这里特别需要提一下的,是对于舞蹈演员身体创伤的防治方面,有经验的医务人员,亦希望能很好地总结经验。除了国家设立的科研机构以外,也可以组织各种群众性的舞蹈学术研究会,每年有一定的集会,讨论各种专题论文。同时,应当积极开展国际性的舞蹈学术交流。

  总之,加强舞蹈理论工作,是提高舞蹈艺术水平的重要环节,希望大家都重视起来,为在本世纪内作出优异的成绩,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以上谈到的三个方面,是很不完备的,希望经过代表们的讨论,使它更加完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