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区的美术工作
江 豐
一
解放区的美术工作,明确的接受了毛主席所号召的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思想之后,有了根本的变化,从一九四三年开始,特别是解放战争以来,画报、新年画、连环画、新洋片、墙画书、对敌宣传的传单画、街头展览……这些直接为工农兵服务的美术工作,由于它活动普遍,参加工作者多,在群众中的影响大,就成了解放区美术运动的主要构成部分。其它如木刻,为了更进一步适宜于群众的欣赏习惯,也从不为群众欢喜的黑白趣味向明快的单线发展。在这方面已产生了如方元、彦涵、王式廓等的具有中国作风的优秀作品,其中以王式廓的套色木刻《改造二流子》为最出色。漫画,如华君武的作品,运用了深入浅出的表现手法,很受一般群众的欢迎,所以他的漫画集子《一九四八年的政治漫画》,仅在东北就销售了四万本。这说明解放区的美术各部门在艺术的表现上,都在努力走向群众化,力求为群众接受,使美术成为人民大众所有。至于油画、雕塑等,近一二年来,在战争已告结束,建设工作成为主要任务的地区,也开始发展起来,并产生了一些比较好的作品,如莫析的油画《民兵出征》,王朝闻的雕塑《毛主席胸像》,王生、刘荣夫、苏辉合作塑成的《无名英雄像》,便是显例;但在人力和物力的配备上,与画报、年画等工作比较,当然仍属次要的。
直接为工农兵服务的艺术形式,以画报为最发达,同时也是在群众中影响最大的一种,许多知名的美术工作者也积极参加了这种工作,如朱丹、力群、张仃、沙飞、尹瘦石、施展、陈叔亮等。胶版印的画报有七种,其中东北画报印行最多,三年中计二百万份。画报中最普遍的则是石印画报,仅华东地区就有二十一种,现已出到五百八十九期,六百三十八万份,物质条件最为困难,人口仅三百万的晋绥边区,三年内也印了二十九万份。适宜于部队流动环境的油印画报,在华北野战军中两年内出了四十六种,八百十七期。
其次是从民间艺术的学习中,不断加以改造而发展起来的新年画,在五年内印出将近四百种,现有十处印行新年画,其中以石家庄大众美术社和东北画报社规模最大,三年内共印出一百三十种,三百四十万份。
连环画也是普遍运用的一种艺术形式,印成本子的约有一百种以上,东北画报社三十四种,一百五十万册,华东三十一种,约二十万册,其他地区的印刷数量,因材料不全,无法统计。连环画中得到好评的作品,有邵宇的《土地》、蔡若虹的《苦从何来》及吴耘的《红军的妈妈》等。
被群众称为“土电影”的幻灯,在第二、第三野战军中最流行,第三野战军现有十八个幻灯组,仅仅一组的工作统计:在两个月内放映十九次,观众就有一万七千七百人。活动于农村中的幻灯工作,以太行文协做得最好,当解决了片子的印刷问题以后,很快就推广到十八个县,有二十八处放映幻灯。为了发展幻灯工作,东北电影厂大量制造幻灯机,第一批已制就三百架,并训练了一大批放映干部供给部队使用。
新洋片是美术与音乐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每场可容纳观众二百人,这在西北最流行,四年来画了二十五套,五百多幅,走过十九个县。华北画了一百三、四十幅,现与说唱的艺人合作,并做到了收费演唱。新洋片如用印刷代替手绘,它就有更大的发展前途。
墙画,在老解放区到处都是,有的地区为了配合当地的工作,曾发展墙画的比赛运动,墙画的作者除了一部分专业美术工作者之外,大多是小学教员和民间艺人。
美术供应工作,如画领袖像,布置会场、设计徽章奖旗、各种展览会、写标语等,也是美术工作者的经常工作,在这上面,化了很大的力量。一九四四年在延安举行的“边区建设展览会”,被动员的美术工作者有一百人以上,制就图表、人像、连环画等各种美术品一共有三千五百四十五幅。
从上述不完全的统计材料中,也可以看出解放区近几年来美术工作的成绩。这些成绩的获得,是美术工作者努力实践毛主席为工农兵的文艺方向的结果。
二
解放区的美术工作,紧密配合具体政治任务,是他的基本特色,所以在反映现实上,要求更及时,更尖锐,这种作风在部队中最为显著。如部队中的油印画报,在战斗前或战斗后数小时内就可以刻印出来。为了配合战斗任务的幻灯工作,常在战地绘制幻灯片,有时一面制片,一面放映,不但能在小径炮阵地之间活动,而且还有把银幕插到交通壕上,用手电筒照射,传播胜利消息,表扬英雄模范;甚至有为了争取敌人,在距敌三十公尺处放映。
美术复制品,由于战争环境和物质条件的困难,在印刷上受到很多的限制,但因此也就增强了克服困难的积极性,培养了善于创造的才能,如两广纵队的油印技术能达到一张蜡纸印一万份的高度;华东的“铁笔战士”毛哲民同志,创造了可与胶版印刷媲美的五彩油印。这种创造的精神,在印刷工作上最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