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首页幻灯

上音版歌剧《茶花女》点亮“上海之春”——构筑中外艺术对话新通道

时间:2025年04月14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沪 雯

上音版《茶花女》剧照

  4月6日至9日,由上音歌剧院联合世界十大歌剧节之一的萨翁林纳歌剧节共同打造的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作为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闭幕大戏献演上音歌剧院。

  今年是法国文学家亚历山大·小仲马逝世130周年,他笔下的《茶花女》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洞见而闻名于世。歌剧《茶花女》的故事蓝本取材于小仲马的同名小说,由意大利浪漫主义作曲家威尔第作曲,全剧共有三幕,于1853年首演于威尼斯凤凰剧院,迄今在世界歌剧舞台上久演不衰,剧中经典唱段包括《饮酒歌》《永远自由》《永别了,过去的美梦》等,脍炙人口、精彩绝伦。上音版《茶花女》在2023年成功入选第五届中国歌剧节,并赴杭州巡演,获得业界及观众广泛好评。

  上音版《茶花女》由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担任艺术总监并领衔主演,国际知名导演皮埃尔·弗朗切斯科·马埃斯特里尼执导,萨翁林纳歌剧节艺术总监维勒·马特维耶夫与指挥家张洁敏执棒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歌剧团师生与国际歌剧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共同演绎。

  近一个月以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管弦系、作曲指挥系、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数字媒体艺术学院师生形成协同网络,开展联合大作业,与国际一流歌剧创演团队联合开展排练和各项筹备工作。上海音乐学院师生不断沿着学校“教创演研”一体化人才培养路径,用上音版歌剧《茶花女》,将学校拔尖创新艺术人才培养、高质量艺术创演和国际交流合作等领域的成果,通过世界经典剧目呈现于“上海之春”,构筑中外艺术对话新通道,为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注入经典艺术新动能。同时,上海音乐学院也将“上海之春”作为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艺术创作、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并反哺教育教学,一大批上音精品力作从这里出发,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此次由上海音乐学院携手芬兰萨翁林纳歌剧节共同制作的意大利经典歌剧《茶花女》,主创皆为活跃在国际歌剧领域的中外艺术家。意大利导演皮埃尔·弗朗切斯科·马埃斯特里尼至今已执导了超过150部歌剧作品,其中包括巴洛克风格、真实主义风格和当代风格的众多歌剧剧目。他是上海音乐学院的老朋友,曾线上指导上音版《茶花女》的多轮演出,这次是他第一次来到现场与上海音乐学院师生合作。在此过程中,他高度赞赏上海音乐学院优秀的青年歌剧团演员们。

  芬兰指挥家维勒·马特维耶夫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指挥家、作曲家和钢琴家,自2014年起担任萨翁林纳歌剧节艺术总监,令歌剧节不仅保留了传统经典,还融入许多创新和多元文化元素。上海音乐学院师生连续三年受邀亮相萨翁林纳歌剧节“中国艺术周”,让中国艺术歌曲、中国音乐文化成功“走出去”。另一位指挥张洁敏是上海音乐学院校友、上海交响乐团驻团指挥,拥有丰富歌剧指挥经验,曾任世界指挥大师祖宾·梅塔、米歇尔·普拉松的助理指挥。

  廖昌永领衔的演员阵容中西合璧、星光璀璨,包括来自欧洲的歌剧新星卢克蕾齐娅·德雷和里德·卡塔尔多,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博士生、硕士生顾文梦、范雪妍、冯浩然、朱贺、张功浩、邵瀚锋,以及来自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歌剧团的演员们。廖昌永作为享誉世界的男中音歌唱家,曾多次参演歌剧《茶花女》,包括国家大剧院版五轮巡演、音乐会版、上音版等,在饰演父亲乔治·亚芒这一角色时,展现出深厚的艺术造诣,乐评人称其“声音如天鹅绒般包裹着角色的灵魂,令人难忘”。

  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相继创演10余部中外经典与原创歌剧作品,包括《康定情歌》《贺绿汀》《费加罗的婚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茶花女》《卡门》等,并组织开展歌剧节、国际声乐比赛、歌剧人才培养项目和歌剧理论论坛,推动歌剧创作、表演、理论、市场的全链条覆盖,以人才培养为首要目标,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歌剧人才。

  女高音顾文梦曾获多项国际声乐大奖,在多部经典歌剧中担任女主角,演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她曾于2020年受邀参加意大利帕尔马威尔第歌剧节,因出演《茶花女》收获广泛好评,并登上欧洲主流歌剧杂志Opera-Charm。男高音冯浩然曾荣获2017年意大利罗兰多·尼克罗西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2018年,荣获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声乐比赛最具潜力歌手奖;2022年,荣获第三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第三名。男中音张功浩曾获得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鼓浪屿歌剧比赛等多项比赛的大奖,并参加罗西尼歌剧节《兰斯之旅》演出。

  在此次上音版《茶花女》排演过程中,“联合指导”展现出合力优势。国际导演与本校教师共同指导,马埃斯特里尼导演仔细打磨每一场戏,增加了许多戏剧细节,排练指导、作曲指挥系教师管珺全程跟进,声乐歌剧系教授王凯蔚、黄萱现场给予音乐指导和督促,各系部专业老师也来到现场,观摩排练进展,掌握学生们的实践反馈,排练现场成了教学课堂的高效延伸。 
(编辑:王垚)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