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艺》四季的不断推出过程当中,从国际市场的表现来讲,我们也看到了变化,第一季在市场推介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在其表达方式上,对国际媒体来说接受度很低,到了第三季,我们就发现制作团队的转变和对手艺选题的不断挖掘,使我们重新获得了国际的认可。这是我在和《手艺》团队合作过程当中感触最深的一点。
从《手艺》的发行情况和多年来在国际市场的影视营销过程中,我们在推动人文纪录片商业运作方面获得了一些经验。首先,最重要的是要选好题材,要在好的题材基础上进行国际化表达。中国纪录片多年来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制作与市场的脱节。我们在选题的时候,很大程度上都是关注于中国人自己的想要表达的东西,但是很少有人考虑国际观众是否感兴趣。第二,如果想要与国际开展合作,就要以我们极大的宽容度,去理解外国人,去吸纳他们在节目制作的过程当中,多年积累下来的好的经验,这会对我们已有的选题或者已经产生的作品产生一个新的亮点。第三,要提前规划市场,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这种规划要前移,从源头开始,从创作开始,从选题开始,从创作制作开始。一些选题可能只适合国内市场,或者只适合东南亚市场,也可能是主打欧美主流市场,所以不论是什么样的市场,都需要我们提前做好规划,于是在制作的时候可能方向就会更明确,选择的表达方式也会更准确。
在做纪录片国际发行的时候,我们也经常向国际媒体了解,到底什么样的中国影视节目你们是感兴趣的、会选择的。我们得到的回复是:“第一,中国选题,中国内容的选题,我们一定感兴趣。第二,在选择表达方式上,我们不喜欢说教、讲道理式的,喜欢娓娓道来式的。”
为什么说《手艺》的第二季、第三季都获得一定程度的认可,就是因为它在讲故事,在讲小人物的执著、坚守,以及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面对的现状。同时又没有忽略对手艺本身的展现,两者融合得比较好。
(张啸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