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的创作实践,彰显着对传统神话故事的深度挖掘与尊重,也体现出中华美学形神理念与追求。比如在人物及服饰设计上,哪吒服装上的火焰纹和莲花纹,象征着抗争精神和高洁品格,敖丙服装上的水云纹和夔龙纹,象征着龙族身份和力量与智慧。太乙真人造型则延续年画趣味并赋予人物善良吉祥等象征意味。这些设计不仅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也是传统文化符号的转化与重组。如同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所长孙承健所指出的,影片延续了中国传统“行当角色的分类模式”并“以神韵表达为最根本的特质”。正是以这样既传统又现代的创作手段对神话人物进行重塑,使得申公豹的狡黠、龙王的悲情等特质,成就了传统文化原型在今天的生动表达。
在叙事结构上,影片突破传统“仙魔对立”的叙事框架,以哪吒与敖丙“一体双魂”设定,赋予故事更深层的文化寓意与哲学思考。而这一创新正是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脉络,尤其是道家的辩证思想与和合共生理念等。叙事创新非简单解构,而是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和谐共振,拓宽观众思考空间。
在场景构建方面,《哪吒2》既展现出对传统中华美学中“虚实相生”审美追求的创造性运用,也展现出新时代科技力量赋能艺术实践的创新性表达。例如,在天元鼎的决战场景中,设计师们巧妙地以敦煌壁画中飞天的流动线条作为骨架,构建了一个充满动感的视觉空间。同时,通过粒子特效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光影的变幻莫测,这种技术的光影效果为场景注入了灵魂,使得原本二维的壁画美学得以升华为一种沉浸式的三维体验。
特效制作更是《哪吒2》拥抱时代的突出体现。138家动画工作室共同打造1900多个特效镜头,开创出“东方特效语言”体系,将水墨渲染、动作捕捉与粒子技术深度融合。比如妖怪遁地时土石飞溅的场景,采用水墨粒子模拟技术,既保留中国水墨画的写意韵味,又增强了场景的物理真实感,使技术成为表达中国美学精神和文化内涵的有效手段,而非对西方技术的盲目模仿。
《哪吒2》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也彰显了情感与价值共鸣是打开跨文化传播通道的密钥。影片巧妙借助母子亲情、个体身份认同等人类共通等情感议题,将哪吒“打破天命”的东方故事转化为触动不同文化背景观众心灵的纽带,无论东西方观众都为这个传统故事的新演绎而动容和共情。
作为传统经典IP当代表达的成功范例,《哪吒2》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实践启示,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只有既有扎根传统的定力,又有拥抱时代的魄力,像工匠一般深耕文化土壤,以开阔的视野激活传统基因,中华经典才能在创造创新中释放出永恒的魅力,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作者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湖北文化产业经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