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话题专题

一条中轴线,编织千年中国梦,底气何来?

时间:2022年08月30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胡安冉
0
  近日举行的2022“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话会”上,国家文物局负责人表示,已确定推荐“北京中轴线”作为我国2024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北京中轴线不仅是一个空间上的城市地标,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古往今来,无数作家艺术家书写了一条文学艺术的中轴线,共同编织着我们的梦想与荣耀,成为筑牢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与力量。
  1、何为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北京中轴线”),是指北端为北京鼓楼、钟楼,南端为永定门,纵贯北京老城,全长7.8公里,由古代皇家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和居中历史道路、现代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城市历史建筑群。
  2、中轴线的发展沿革
  元代
  正如《吕氏春秋》所言,“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中国自古有北极崇拜的居中观,这种居中观与原始聚落形态的结合促进了城市中轴线的产生。尽管历朝历代都在努力追求形成城市中轴线,但直到元朝才出现了最接近《周礼·考工记》提出的理想都城的模式,确立了今天北京中轴线的雏形。
  明代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扩建外罗城,修永定门,至此,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约7.8公里全部竣工。
  清代
  清代对中轴线进一步修缮与建设,更加突出对文化的建设,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紫禁城三大殿,并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体现了“内和外安”的城市文化定位。
  新中国
  1951年2月19、20日两天,梁思成先生在人民日报(第967和968号)上发表了一篇《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文章的最后,梁思成明确提出了中轴线的概念。“北京在部署上最出色的是它的南北中轴线,由南至北长达七公里余。在它的中心立着一座座纪念性的大建筑物。”
  此后,确立了新的城市建设理念,形成了如今广义上的中轴线,在原来以紫禁城为中心的改造中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北京中轴线的重心开始南移至天安门广场,中轴线的北端由钟鼓楼推到了奥林匹克公园,不仅中轴线的长度发生了变化,而且在这个端点上集中建设了一批规模宏大的体育设施,使中轴线的节奏发生了变化。
  图片来源:《中国美术全集·建筑艺术编·宫殿建筑》人民美术出版社
  这是北京空间上的中轴线,
  如“书脊”一样,贯穿南北,
  形成了北京两翼对称、
  庄严肃穆的城市格局。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认为,
  北京还有一条时间与精神维度上的中轴线,
  一条文学艺术的巍峨山脉,
  在这气象万千的中轴线上,
  排列着、闪耀着一代代作家艺术家的才华与创造,
  刻录着、凝聚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情感、记忆与梦想。
  3、文艺中轴线
  这条文学艺术的中轴线绵延700余年,历经了时代更迭的风雨变迁,见证了华夏文明的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作家艺术家恣意挥洒,创作了流传千古的佳作,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编织着我们共同的梦想。

图片来源:电视剧《梦华录》官微
  近期爆火的电视剧《梦华录》改编自元曲大家关汉卿所著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元曲流行于元大都(今北京)一带,一方面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另一方面直指社会世风弊端。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颜料会馆内京剧表演 图片来源:光明网
  元代以后北方逐渐成为戏曲中心,清朝初期,北京就已经是昆曲、高腔、梆子腔三大声腔争胜的场所。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献艺,更是拉开了200多年波澜壮阔的中国京剧史的序幕,四大徽班进京后在吸收借鉴其他剧种优点的基础上,形成了京剧。
  为了方便内城的人看戏,剧院一般设在正阳门外,也即北京中轴线前门一带,广和楼、天乐园、广德楼、三庆园均坐落于此,前门也逐渐形成了京剧圈,随着京剧圈的形成,越来越多的戏楼、茶馆等相继建立,渐渐形成了独特的京味儿文化。
  中轴线上除了闪耀着璀璨的戏曲文化,也耸立着一座座文学的高峰。

图片来源:87版《红楼梦》剧照
  1728年,曹雪芹随家人迁回位于今东城区崇外大街磁器口东北角的老宅,回京后他感受到了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更加深恶痛绝,他藐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一贫如洗的日子,但是他却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作家老舍曾写过《想北平》,数千字的小文勾勒了他心中北平的种种美好,表达了对老北京生活的追忆。老舍在今东城区灯市口的故居中先后创作了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详细生动地刻画了北平市民生活。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所著的长篇小说,以北平老城为创作背景,讲述北平的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命运浮沉、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现实,更曾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位于北京中轴线北端安定门外的地坛因为史铁生的文字而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内涵。史铁生身患重病,每日与地坛为伴,写下了《我与地坛》这一长篇哲思抒情散文,表达了人生的感悟和对亲情的讴歌。
  通过话剧人物的演绎,生动刻画中轴线上普通人的生活。

图片来源:北京中轴线微信公众号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对北京中轴线南端的龙须沟进行改造,老舍以此为背景,创作了影响全国的话剧《龙须沟》,以小事件反映大时代,体现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中心思想以及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拥护和热爱。

话剧《茶馆》剧照 图片来源: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此后,老舍又创作了话剧《茶馆》,该剧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从清末到北洋军阀时期再到抗战胜利以后的近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
  以“天桥杂技”为代表的民间文化,传递出了平民的生活与智慧。

空竹表演 图片来源:万盛剧场微信公众号
  “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描述的正是天桥的历史场景,清朝时满汉分居,汉人住在外城,平民聚集在这里唱戏、杂耍、街头表演,于是天桥便聚集了许多身怀绝技的杂技艺人,他们经常在天桥这里表演,使得天桥杂技成为了闻名于城的招牌。
  1957年北京杂技团诞生,创作了《玩空竹的小姐姐》《超越——双爬杆》等优秀节目,如今的北京杂技团代表中国在世界各地表演,成为宣扬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而位于北京中轴线南端的天桥地区也修建了天桥艺术中心,越来越多的杂技、话剧、舞剧与歌剧在这里上演,成为北京中轴线上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
  绘画也是能够展现出中轴线历史风貌的艺术形式。

《雍正帝祭先农坛图》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该画上卷描绘的是雍正在先农坛祭祀农神。由几十名侍卫环列成半圆形,簇拥着缓缓前行的雍正皇帝,在官员引导下,沿着甬道走向祭祀先神台,经迎神、初献、亚献、终献、供奉福胙、送神、望瘗等一系列仪式后,再行更衣、休息,然后才在先农坛东南的观耕台前举行藉耕典礼。
《京师生春诗意图》局部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该画是由清代的宫廷画家徐扬绘制于公元 1767 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二年。这幅画描绘的范围是由前门大街的南口(现在北京的珠市口)开始描绘,然后一路向北,经过正阳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进入紫禁城,最终到达景山。这个范围是我们目前申遗的 7.8 公里的中轴线当中最为精华、最为漂亮的一个部分,很多经典的并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建筑都集中在这个区域范围之内。
  4、红色中轴线
  这条中轴线更蕴含了百年的红色记忆。中轴线上坐落着270处红色遗址、遗迹,包含着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是坚定理想信念,进行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
  民国时期,鲁迅在京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帜,随后他又创作了《呐喊》《彷徨》《野草》,以笔为剑直指黑暗的社会,又如一盏明灯在黑暗中点亮了革命者前行之路。位于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口的鲁迅故居如今已成为北京鲁迅博物馆,成为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
图片来源: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
  1917年,陈独秀接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邀请,成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从上海迁到北京东城区箭轩胡同,正是在这里,大批北大资深学人加盟《新青年》,让反封建文化的理念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使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从而成为一场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民主启蒙运动。
图片来源: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
  1918年11月,在今东城区的中山公园里,李大钊发表了题为《庶民的胜利》的演说,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李大钊的演说所感染,后来《庶民的胜利》与《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共同刊登于《新青年》五卷五号,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列主义文献。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中共早期政治活动家、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领袖高君宇,曾以此诗言志。在北大读书期间,他参与编辑《国民》《新潮》《少年中国》等刊物,以笔为戎抨击黑暗的社会,希望唤醒国民。1919年五四运动,他带领北大爱国学生参加游行示威,并走在队伍最前沿。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更加坚定了高君宇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的指导下,邓中夏、高君宇等19人在北京大学(今北大红楼)秘密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又称“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第二年11月17日,《北京大学日刊》登出启事,对外宣告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如今,天安门广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每天在这里升起,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每天在这里奏响,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等一大批雄伟的建筑,每天都在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们参观。古老而现代的中轴线,见证着北京成为人民的城市,见证着北京成为双奥之城,见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72年繁荣发展,见证着中国共产党走过101年风雨辉煌,见证着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也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铁凝:
  这条如银河般闪亮的中轴线,将我们从精神上凝聚起来、从情感上联结起来、从信念上坚定地团结起来。这是北京之所以为北京的根本原因之一,这也是北京之所以丰盛、饱满、辉煌、阔大、形胜甲于天下的原因之一。
  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它决定了北京的城市格局,成为北京城的脊梁。一条中轴线,承古通今,它凝聚着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精华,蕴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在这条中轴线上所形成的文学艺术作品,镌刻进我们的基因中,成为我们的记忆,编织着我们的梦想,助力我们更加自信地踏步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
(编辑:白安琪)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