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修身篇——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
时间:2014年05月08日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习近平《之江新语·做人与做官》
典出:宋·王安石《洪范传》
原文: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不患无位,而思德之修也,不思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释义:要先修心治身,充实德行,而后才能从政。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中,人是一切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目的,这是中国人本主义的政治观。所谓出发点,就是“修齐治平”的“修”字。在中国人看来,任何设计再精妙严密的政治体系,最终需落实到具体个人。因而,个体的修养水平是基础性的,能“修其心治其身”是为政者的基本素养,也是从政前的准备。现在,中央的用人观讲究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与古代的用人智慧一脉相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的讲话(2014年5月4日)
典出:清·郑燮诗《竹石》
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释义:竹子任凭风雨的打击磨砺,依然不改坚劲本色。
清代的郑板桥喜欢画竹,对竹子的精神深有体认。这首脍炙人口的《竹石》诗意思明了:竹子生长虽没有肥沃的土壤,但凭一股坚韧劲和倔强气,经受住了种种磨砺和考验。新时期,面对重重的改革困局和各色的利益诱惑,领导干部能否经受住考验,“千磨万击还坚劲”,就看是不是能“咬定青山”,树立根本的信仰。中国的发展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也需要我们植根历史与现实,坚定对自身发展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本版整理、释义:张远晴 制图:潘旭涛)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