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修身篇——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
时间:2014年05月08日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
典出:清《格言联璧》
原文:同引用
释义: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
立志是事业的开始,也是基础。志是志向,首先要在心中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当官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捧个铁饭碗,赚个安稳钱?还是为了握着印把子,以权谋私?还是为人民服务?心志所向,是根本的信仰问题。志还是意志,大凡志向坚定的人必然有股子倔强劲,越是艰难困苦,便会愈挫愈勇。领导干部都面临着“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三大问题,在回答这三个问题前,要先问问自己“志之所在”。
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最要在“速改”上著力
——习近平在河南兰考县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18日)
典出: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一
原文:吴知先问“过则勿惮改”。曰:“程子所谓‘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曲折专以‘速改’字上著力。若今日不改,是坏了两日事;明日不改,是坏了四日事。今人只是惮难,过了日子。”
释义:意识到自己不善的言行,就应该立刻改正从善。最要紧的是在“速改”上下大工夫。
修身讲究缓养,如文火炖物。同时也讲究急攻,如猛火煮物。养的是善性;攻的是恶因。修养所面对的问题很多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大道理,但为什么我们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屡屡犯错,甚至终身犯错呢?原因就在于“知其不善”,却不能“速改”。一个错误放过了,下一个错误必然也会放过,道德惰性是自己纵容出来的,“大错误”也是从“小错误”日常积累的。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