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放过”文化吧
有人说,冀宝斋的笑话,地球人都知道了。它所收藏的“惊人”藏品,包括“雍正年制”金陵十二钗大缸、颠覆中国瓷器史的唐五彩人物纹筒瓶、成双入对的“长信宫灯”等奇葩。更惊人的是,这样一个错漏百出的山寨型博物馆,成为了国家3A级旅游景点、当地科普基地……
近期另一笑话,是沸沸扬扬的拍卖钱钟书、杨绛书信事件被当事人之一魏同贤揭露为书信造假。尽管拍卖公司有对拍品真伪不负责任的所谓行规,但向依然健在的当事人求证这样简单而基础的工作,拍卖行都“没空”履行,“那么,对于古人作品的造假也就可想而知。”魏同贤感慨。
一篇篇荒诞剧目的背后,是着实精明的算计。
多少年来,文化都是备受尊敬的存在。如果说经济、政治、科技等都有一份有形界限的话,柔性的文化,就如天上的云彩、地上的花草,弥漫于天地间,滋养着世间万物。它是人类通过思考所造成的一切,因为文化,人类有了属于自身心灵的财富,也因为文化,人们享有仰望星空的自在乐趣。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事物,冠以文化之假面,实则衡以经济、斥以利益。无关品位、无关道德、无关智能,所有的衡量标准,都是利益。有利者图之、无利者漠然之。只要有利可图,便是飞蛾扑火、掩耳盗铃,也毫不在意。法国罗兰夫人曾说,“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如今,我们大抵也可以说一句,文化,多少利益在假汝之名!
仅以文博为例。近年来,民间博物馆、私人博物馆、企业博物馆纷纷涌现,看上去一片蓬勃生机。这背后,有热心文化事业、用心回馈社会的大部分,但不排除少数,将其作为自身富豪地位的广告牌;也有精明企业家,把它当作换取各类资源的筹码;有的则成为当地文化发展的政绩工程;更有甚者,利用人们对博物馆的天然尊重,将其作为自己洗钱、非法买卖出土文物、经营赝品等行径的保护伞、防弹衣!作为一家村级的山寨博物馆,冀宝斋靠山不硬、推倒不难。更多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假殿堂,我们有没有能力与勇气去揭露?
再看出版界。总有部分出版社一味逐利而行,只要能赚钱,什么书都可以出,没有标杆、没有门槛,书号便是金母鸡,剪刀加浆糊便是码字器。也有出版社潜心做好书,但在各种考核指标的评比中,却往往落于下乘,自吞“苦果”。
众多文化怪相的背后,究其根源,是利益准绳的无处不在。有些部门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以各种可量化指标来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以赢利的心态衡量一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纷纷扰扰、一地鸡毛,尘嚣四起后最终只剩一条标准——利益。由其而生的种种怪状,让人徒然感慨。
龙应台曾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文化影响的是头脑、是心灵,它对人的滋养,很多都无法用数字、用金钱来衡量。而一旦失范,所造成的恶果,更不是短期内能挽回的。
(编辑:单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