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中国纪录片的品牌元年 市场规模连续3年增长

时间:2013年04月08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张悦

  《舌尖上的中国》带动纪录片从专业圈子走向公众视野。纪录片成为传媒市场潜力股,市场规模连续3年以30%的速度增长。专家解读——

中国纪录片的品牌元年

  日前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3)》,将2012年称为中国纪录片品牌元年。

  像一座深沉的火山,中国纪录片酝酿已久的力量终于喷发。

  2012年4月14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魅力纪录》栏目开播,5月14日,《舌尖上的中国》在《魅力纪录》与CCTV9(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后迅速走红,穿透社会网络神经,制造了一场极具影响力的传媒事件。纪录片走出专业圈子,成为社会公众的热点话题,由此,中国纪录片的社会生态与媒介生态也在迅速改善:原来公众眼中曲高和寡的形象开始变得时尚、流行;原来行业眼中只有文化没有市场的形象开始变得追逐资本、活力十足。

  品牌是一种工业化生产模式与市场行为的成功标志。《舌尖上的中国》可称为中国纪录片第一个成功的市场品牌。中国曾经拥有不少成功的纪录片作品,从《话说长江》到《再说长江》,从《望长城》到《故宫》《大国崛起》等,然而这些作品的成功是独立的艺术事件,而非可复制的工业模式。而品牌则是一种可重复生产的模式,国际纪录片市场主流也正是各知名品牌的天下,如美国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英国广播公司的纪录片。

  据《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3)》显示,《舌尖上的中国》已实现了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播出,其海外首轮发行额即达到了35万美元,创造了中国纪录片海外发行单集最高的好成绩。中央电视台纪录片2012年的海外销售额,增长幅度达到180%,总金额已突破248万美元。

  2012年,中国纪录片产业化开始发力。

  据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所带领的课题组不完全统计(只计算卫视与纪录片专业频道),2012年中国纪录片节目播出总量超过59800小时,其中首播节目总量为17500小时左右(2009年首播节目量为5000小时,2010年为9500小时,2011年为16000小时)。年度纪录片市场总投资超过13亿元,市场规模保守估计超过15亿元(2009年4亿元、2010年7亿元、2011年10亿元),连续3年以30%的速度增长。

  作为行业引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激活市场、建立行业标准上发挥了驱动作用。纪录片交易价格明显提升,社会资本涌入热情升高。据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总监刘文透露,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从2011年广告招标的2亿元翻番到2012年的4.5亿元,只用了1年时间,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广告招标达到4亿元却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

  这一年,中国纪录片传播平台提升到新高度。中央电视台开辟《魅力纪录》栏目,播出精品纪录片,将纪录片置于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传播平台上,极大地提升了纪录片的社会影响力。纪录片频道的格局基本平稳,并逐步分化,上海纪实频道制作优势进一步显现,公司化运营日益成熟,更多的地面纪录频道则在保持纪录片特色的同时向贴近性、本土化和趣味性调整。

  同时,中国纪录片在快速发展中也遇到关键性的问题。张同道指出,问题首先表现在纪录片运营模式,亟待从事业体制转化为企业体制。其次,应明晰纪录片产业的核心价值是品牌,而不是单纯的数量扩展。2012年首播节目总量虽达到17500小时左右,但具有专业水准的节目实际不超过100小时。另外,纪录片产业发展迅猛暴露出专业人才短缺和中国纪录片教育理念的严重滞后。与此同时,纪录片的文化和美学特征尚需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多元共生的局面也有待培育。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