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维持运营不容易 二三线城市大剧院如何管好用好

时间:2013年03月20日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苏丹丹

  近日,有关二、三线城市投资建设大剧院的消息频繁传出,新疆昌吉州、安徽蚌埠、黑龙江哈尔滨等城市纷纷计划斥巨资建设大剧院,据报道,这些地方大剧院的投资金额均在5亿元以上,剧院占地面积也多在7万平方米以上。二、三线城市如此大投资、大规模地建设大剧院,在吸引媒体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了业内外人士对新建大剧院的软硬件设施、使用情况以及运营管理状况的热议。

  剧院建设应量力而行

  近几年,各地兴起建设大剧院的热潮。据有关机构统计,2010年至2013年间,全国已建成和将建成的大剧院有40家左右,平均每年有10家大剧院建成。虽然建设速度和规模都超过以往,但是新建剧院尤其是位于二、三线的剧院利用情况不容乐观。“据我的调查,很多剧场的空场率达到80%,利用率严重不足。”中国建筑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穆怀恂表示。因此,很多人就这种现实情况提出疑问,昌吉、蚌埠等地是否有必要斥巨资建设大剧院。

  “剧院建设要结合各地的实际经济条件和地域文化特色,要量力而行。由于我国国家大剧院以及一些省级的剧院如福建大剧院等在建筑上达到了一个非常先进的水准,这就影响了很多地级市乃至县级市在建设剧院时也按照这种标准来进行建设,并没有考虑到当地文化消费能力以及资金周转能力,一味的追求建筑外观上的奇特与功能上的全面,这就会造成剧院在资金回收上的困难以及后期运营成本较高等,再加上很多地方剧目上比较单一化,使得一些剧院在完成建设后却没有足够的剧目去填补市场空白,造成了资源浪费。”穆怀恂认为,多数新建剧院一味追求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做法并不可取。

  “撇开投资额度和建设规模来讲,中小城市积极建设剧院其实是件好事情,因为这和一个城市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不过,现在新剧院的建设附带了一些功利性的目的,比如说为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或者周边地产开发,有意将地址选在郊区,这就给市民观看演出带来了交通上的不便利,进而会影响剧院的长远发展。”北京北兵马司剧场创办人、戏剧制作人袁鸿表示,剧院和图书馆、博物馆一样,是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物,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地方要有不同的考量,在建设新剧院的同时不能把旧的废弃了,老的也应该利用起来。其实,旧礼堂和老剧院往往位于城市中心,具有非常好的地理位置,如果有好的理念,以开源节流的经营方式把它运转起来,不会给国家增加新的负担,还能延续一个城市的文化记忆。

  应凸显剧院的实用功能

  从这些新修的剧院来看,“重外观、轻实用”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据了解,剧院设计师很多不是专门做剧场设计的,而是做公共概念建筑出身的,这就造成了花了巨资建设的剧院外观个性,而实用不足。因此,很多业内人士呼吁,应该让本土的剧院设计师参与进来,根据地域文化特色和演出活动进行设计,安徽安庆市的黄梅戏艺术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过分重视外观,忽视实用功能,给剧团演出和观众观看都会带来不便。有朋友就曾向记者反映,一些新建剧院修得像迷宫一样,去个洗手间都有可能迷路。袁鸿表示,一些剧院修建时对能源使用等细节问题考虑不足,也会增加剧场的经营费用,比如说上海东方艺术中心,3个场馆的空调调控系统是一体的,有一个场馆需要使用空调,其他两个空置的场馆也会连带地开放。还有的剧场舞台上铺设上好的进口地板,给舞美搭建带来很大的限制,“我们有一次搭建舞美时不小心磕破地板,被要求给剧场赔偿2000元。”

  维持运营不容易

  剧院建起来后,首先会面临如何运营管理的问题。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剧院是用纳税人的钱建立起来的,所以剧院管理者需要思考如何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如何让他们看到更多低价的优秀演出。然而,事实上,很多剧院没有充分发挥出公共文化设施的职能,甚至连维持运营都成问题。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没有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政府经济补贴,这些二、三线城市的大剧院根本无法存活。曾有人算了这样的一笔账,假设每场演出平均票价200元,上座率百分之百,造价2亿元的1000个座位的大剧院,需演出1000场才能收回建设成本。如果每年演出200场,也要5年时间。“而事实上,这些剧场每年能有50场演出就很不错了,场馆的利用率非常低。”袁鸿告诉记者。

  据穆怀恂介绍,很多新建剧院在设计时采用了剧场和剧团合一的设计方案,可是在后期运营时却采用了出租制,也就是剧场并没有自己的剧团在剧院内进行练习排练等,都是将其短租给来此演出的外来剧团。“由于剧院投入很高,而利用率不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演出的场租费提高,会增加演出成本,进而导致票价变高,很多剧目在二、三线城市的演出票价会高于北京、上海,最低票价180元开起,最高票价到1800元还没有封顶,这是比较离谱的。而高票价不仅没有吸引观众,反而导致观众的流失。”袁鸿表示,新修的剧院本来应该具有普及性、惠民性,是市民的文化中心,而高票价只会提升观众进入剧院的门槛。

  谈及剧院运营面临的问题,袁鸿认为,观众少或者剧院多都不是根本原因,在英国一个200万人口的城市能有二三十家剧院。如果想要维持运营,还得从经营管理上下功夫。目前国内剧院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以前曾开过这样的玩笑,如果让海底捞的经营者来管理剧院,可能效果会比现在要好很多。”袁鸿说,管理者应该本着务实的态度多学习、多借鉴欧美国家的剧院管理经验。


(编辑:孙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