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剧院究竟是“面子”还是“里子”
据媒体报道,一股兴建大剧院的热潮正从省会等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许多中小城市也把大剧院列入建设规划。这些在建或计划建设的大剧院普遍体量庞大、设备豪华,因此造价不菲、动辄数亿。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已建成的大剧院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有些使用率还超不过一半,却得付出每年几百万的维修管理费。
在中央发出厉行节约号召的今天,豪华大剧院建设热潮显得格外不合时宜。许多群众质疑:建设大剧院究竟是为了城市的面子,还是为了群众文化权益这个“里子”?
这样的质疑是合情合理的。因为从经济角度考虑,很多地方的大剧院不要说收支平衡,就是收回成本也是极为困难的。按最低价格计算,假设每场演出平均票价200元,上座率百分之百,造价2亿元的1000座的大剧院,需演出1000场才能收回建设成本。就算每年演出200场,也要5年时间。如果算上银行贷款利息,时间还要拉长。实际上,不要说200场,就是每年100场,大部分大剧院也达不到。这就是离开了当地政府每年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补贴,大剧院就活不下去的原因。
豪华大剧院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导致场租过高、票价过高。结果许多艺术团体为找到合适的演出场馆而费尽周折,观众也为过高的票价而踌躇不已。著名导演赖声川就曾抱怨内地大剧院场租太高,叫人“吃不消”。
豪华大剧院的建设热潮折射出的是当地政府的政绩冲动。在一些决策者看来,建设一座大剧院就能体现对文化的高度重视,气派的大剧院足以证明当地舍得在文化上投资。但是,当建好的大剧院一年有一半时间闲置时,这种重视又如何体现出来呢?
其实,大剧院不是不能建,而是如何建。长期以来,我国文化投入欠账较多,很多城市电影院、剧场、音乐厅等大型文化场馆短缺老化,不敷使用。在此情况下,一次性投入较多资金建设一座稍微超前点儿的大剧院,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不顾当地演出市场的消化能力,盲目求新求大求洋,结果只能使当地财政背上沉重包袱,而群众却难以享受到豪华大剧院的演出。
对中小城市而言,最需要建设的不是大剧院,而是规模适中、交通便利的中小型剧场。与那些票价高昂、距离市中心遥远的大剧院相比,显然市民们更愿意选择家门口价格亲民的中小型剧场。
说实话,造型别致、设施先进的大剧院的确会激发起市民和领导的自豪感,觉得“倍儿有面子”,但是耗用公共财政最终却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大剧院的“里子”不免让人尴尬。
现在二、三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有一种倾向:一切向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看齐,前者有的,我也要有,相互之间还要攀比,导致千城一面,毫无个性。楼越盖越高,交通越来越堵,明明是小城市,却患上了大城市才有的毛病。为了面子,最终却伤害了里子。二、三线城市的大剧院建设热算是其中一个例证。
(编辑:伟伟)
· | 金台论道:中国大片亟待提升文化含量 |
· | 金台论道:快餐店能不能卖书 |
· | 金台论道:动漫不只是产业 |
· | 金台论道:靠谱的评论在哪里 |
· | 宋庆龄重节约:随手关灯关水龙头 一周洗一次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