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帐号: 密码:
English日本語简体繁体

中国纪录片 “行规”初立

时间:2012年12月14日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刘阳

首届中国纪录片制作行业年会13日落幕,与会者认为

中国纪录片 “行规”初立

制图:蔡华伟

  12月13日,首届中国纪录片制作行业年会在北京落幕。100多家制作机构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与制作机构如何深入合作的议题。作为国内最大的纪录片播出平台,央视纪录频道自2011年1月1日开播以来,对行业资源整合、行业标准的确立起到了促进作用。

  题材

  改变内容狭隘现状,按照观众需求“供货”

  长期以来,国内的纪录片市场欠缺基本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导致制作机构在投资制作纪录片时面临骨干团队少、优秀人才少、资金投入低、节目品质低等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考古探索类、自然动物类、科技军事类和社会技术类的纪录片收视需求是最大的,其次才是人文地理类和历史档案类。然而,中国纪录片市场的节目供应情况却与观众需求背道而驰。

  “中国的纪录片中,自然题材类纪录片的数量少,制作团队也少,社会题材类纪录片数量多,但质量明显不高,一是投入成本低无法保证节目质量,二是行业对社会类节目的选题和理解还比较狭隘。”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总监刘文说。

  2011年7月15日,纪录频道启动了“活力中国”邀请招标活动,以“社会类现实题材”为选题范畴。纪录频道投入资金超过1000万元,面向社会制作机构委托定制100集现实类纪录片,吸引了51家社会制作机构参与,31家机构投标,收到42份投标文件。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节目委托制作的形式,推动整个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包括选题标准、形态标准、技术标准和价格标准。”刘文说。

  2012年3月,首批“活力中国”社会类现实题材纪录片开始在纪录频道播出,至今已经播出42集,人物类纪录片《早安小丑鱼》、财经类纪录片《我是老李》、时尚类纪录片《“独狼”的新生》、科学纪录片《愤怒》等作品给观众带来了新的纪录片观赏体验。


(编辑:子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