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国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文艺工作者,成为这宏伟的画卷、动人的旋律、壮丽的诗篇中非常生动的部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呈现的那些丰富的题材、宏大的主题、动人的情节、美好的语言、勃发的诗情和浓郁的画意,让广大文艺工作者激情迸发、深情礼赞、纵情歌唱。由此诞生的一大批优秀之作,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人民奋进的号角。它们不仅记录了历史,而且成为历史的先声,为打破禁锢、解放思想发挥了“报春鸟”的作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与祖国一样经历了新生的文艺工作者,怀着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沉的热爱,创造了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新篇。30年来,文艺创作空前繁荣,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30年来,文化惠民活动如火如荼,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30年来,文艺队伍浩浩荡荡,崇尚德艺双馨的良好社会风气更加浓厚;30年来,对外文化交流积极活跃,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详细>>]
30年前,随着改革开放大幕的开启,我国文艺事业由“严冬”进入“春天”。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文学艺术取得巨大成就的30年,是广大文艺工作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30年,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30年,是中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30年。改革开放30年,佳作迭出,群星璀璨,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制作手段日新月异,创作观念明显变化,题材体裁日益丰富,国际影响力迅速提升,人民的文化生活不断充实。
改革开放30年来,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各艺术门类都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出色的艺术劳动,热情歌颂全国各族人民的生动实践,我国文艺各个门类百花竞放、异彩纷呈,文艺氛围更加融洽和谐,文艺创作更加积极活跃,文艺队伍更加意气风发,文艺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深刻变化,形成了大团结大繁荣大发展的生动局面。
“文艺的春天”板块(第5版至16版)为您呈现的,正是中国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改革开放30年来走过的道路,正是中国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团结带领广大文艺工作者,为中华文化复兴而描绘出的一道道迷人风景。
1978年11月,18名小岗村民秘密签下了“大包干”契约书,揭开了中国农业改革的序幕;1978年12月,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推动中国社会进入风云激荡的改革开放年代。新的思潮正在兴起,旧的框架依旧存在,要想进行改革开放,必须首先进行思想解放。30年来,作为社会最敏感神经的文艺率先对此做出了反应,各个艺术门类佳作纷呈,为改革开放鼓与呼。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本报从9月至12月先后派出多支采访组分赴上海、海南、吉林、广东、四川、安徽等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采访了一大批文艺界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通过他们的讲述呈现各地文艺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希望的田野”板块(第17版至第36版),让我们重新体味拂过神州大地的阵阵春风,并由此眺望文艺事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百花齐放,各个艺术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30年来,随着文艺实践的不断深入,文艺理论与批评也在正本清源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继承创新丰富传统文艺思想、吸收借鉴西方文论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艺理论与批评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宽,研究方法不断丰富,形成了一支富有开拓精神、富有理论素养的文艺理论、文艺批评队伍。在“深沉的思索”(第37至44版)板块中,我们特别约请了文艺界相关艺术领域的专家梳理了30年来不同门类文艺发展的脉络,总结30年来文艺发展的丰厚成就,以期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实践,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
改革开放30年,历史仍将前行,但时间不会忘记。3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这些变化和成就,与全体人民的勤劳、智慧和热情密切相关,也突出地表现为一大批优秀的人士、时代的弄潮儿勇于进取、敢于搏击的华彩篇章。30年来,中国的文艺事业伴随改革开放前行,经历了自我的发现、艰难的探索、视野的开阔、大胆的创新等阶段,并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在这其中,有许多文艺工作者,他们不仅见证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家富强、人民安康和社会生活的全面发展,更以他们手中的笔、肩上的摄像机、舞台上呈现的作品,记录、印证和亲历了那段充满激情、希望和不断发展变革中的峥嵘岁月。
“难忘的亲历”板块(第45版至51版)讲述了一批艺术家的经历。改革开放之初,他们意气风发,满怀理想,充满自信地走上了时代的大舞台;如今,他们已成为改革开放真正的亲历者、见证人,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对还将向着更远的纵深迈进的改革开放来说,过去的脚印既是经验、方法,更是一种精神与情怀,永远值得讲述、铭记,永远是继续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