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保证,文化自觉要求文化创造者有自觉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目标,而文化自信又需要文艺工作者具有敢于创新的勇气和智慧,没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谈不上先进文化的创造。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总书记的讲话精炼地概括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指出了文化建设与文艺发展的方向,令人鼓舞,也值得深思。
近几年来,政府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出台了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既是为了适应新的国际形势,又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众所周知,当前中国文化的发展面临两个语境:一是全球化时代来临,中外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特别是高科技和新媒介的发展,加剧了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对撞,也使本土文化受到了影响和冲击。可以说,中国文化一方面与世界文化发展进入了同步阶段,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又在西方流行文化和消费文化面前稍显无所适从,尤其是在年轻人之中,“哈日”、“哈韩”和“哈美”等现象值得关注,有学者就批判了中国文化的“麦当劳化”,还有出版界的人士也批判过童书出版“洋奶”过多的现象,如此等等,这些都说明文化产业大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观念和策略性的错误,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机制性问题和操作性失误。应该说,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化产业有了大的发展,在某些方面也呈现出繁荣景象,但原有的文化体制已经不太适应新时代文化发展的需要,必须建立起与全球化语境相适应的创新机制、竞争机制和激励措施,使文化在保持公益性的同时,拓宽市场空间,增强经济效益,从而朝着更为灵活和良性的状态发展。同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但又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如何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活力,不但有利于培育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认同意识,实现对西方文化的有效抵制与抗衡,而且也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并形成具有自己独特优势和影响力的精神力量,这是一个时代课题,需要我们去应对并解决。因此,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大众化与精品化、地域性与全球性的关系,是值得深思的。同时,如何解决文化发展与消费不平衡的现象,让大众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使文化更加具有召唤力和渗透力,也不容忽视。
实践证明,我们必须一方面坚守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另一方面要创新本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持与世界文化发展同步的同时,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才能夺得文化的话语权,从而达到软实力的真正提升。从全球视野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保持自己独立自主的地位,不能仅仅靠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还要靠文化实力,而文化实力是一种软实力,能够养心,是能够从精神上改变一个人。自上世纪中期以来,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都在极力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输出“好莱坞大片”和“迪斯尼动漫”等文化产品,以文化手段来实现自己的霸权地位。日本把文化产业的发展当作重要国策,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就很重视文化产品的输出,以至于他们的动漫、电视、服装和图书等大量输出到中国和东南亚国家,这其实是在以一种难以觉察的方式来实现对他国的文化征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试图以文化软实力来取得东亚地区的霸权地位。
在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提高文艺创作的质量也是重要的一环。而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第一需要作家、艺术家站在文化自觉的高度,树立精品意识,勤勉工作,善于学习;第二需要作家、艺术家研究读者,了解市场,同时还要善于从生活中吸收营养,并提高文艺创作的技巧。如果广大作家、艺术家耐不住寂寞,投机取巧、不求上进,就不可能出精品,不可能赢得读者的喜爱。创造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并非仅仅依靠才气和运气,还要有超拔的想象力、大胆的创新思维和对中外优秀文艺作品的消化能力。优秀的文艺作品的价值也是不可低估的,它不但能够培育人的审美能力,陶冶人的情操,让人了解社会和人生,还能张扬人的想象力,培养开阔的眼界、胸怀以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因此,大力发展文艺事业是提升文化实力的一个关键,也是提高中华文化的自信心的关键。
当前,文艺事业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好时机,广大作家和艺术家要抓住机遇,自觉地践行艺术规律,立足于时代与人民,把文艺创作与文化自觉意识结合起来,把文艺创作与先进文化的建设结合起来,这样,文艺事业在产业化的大环境中,就不会迷失方向,而且文艺事业也能够在建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方面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广大作家、艺术家的文化自觉创新意识的推动下,我国的文化与文艺产品一定会走向国际,占有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