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副刊>副刊品读

鸣琴而治?——读冻凤秋《心田种字》

时间:2020年10月29日 来源:《中国副刊》 作者:刘帆
0

  01

 

  

  与她只是一面之交。

 

  

  但却有缘得到她的一本签名书。签写的字,并不华美,几分朴拙,有点像弘一法师的“悲欣交集”。

 

  

  书是一个人最深刻的名片。

 

  

  我把她的书放到我的床头,列入第一阅读序列。这段时间,集中精力,读她的书。

 

  

  她的书里,有她所有的故事。

 

  

  一个下着雨的午后,我读完了。合上书,我们似乎已经是交心的朋友了。

 

  

  02

 

  

  她的姓氏很少见。据说不在百家姓里。

 

  

  看她的书,知道她的名字是奶奶起的。奶奶出生于江南的一个大家族,家族的生意曾一度做到上海一带。虽然名字是顺着奶奶娘家人的名字起的,但与姓氏结合起来,就别有意境。

 

  

  难怪她读大学时,教文学课的张箭飞老师,在课堂上称赞她的名字,说“诗歌是冷冻的艺术”,说她的名字就像是一个词牌名。

 

  

  高考,她是他们那个县的状元。然后到武汉大学,本硕连读,珞珈山的樱花树,聆听了她7年的读书声。

 

  

  然后是工作,生活。结婚为人妻,生子为人母。

 

  

  编辑,记者,写作者,好书推广人。

 

  

  写散文,文艺评论,诗歌,中短篇小说等。

 

  

  她工作16年了。但仍像个刚出大学校门的学生,清纯,并没有被社会改变太多。她修篱种菊,在自己的自留地里,吹自己恬淡闲适的风儿,播自己轻轻浅浅的文字,轻嗅淡淡书香,收获满满心得。

 

  

  与世无争,为所当为。

 

  

  或许她这种人,在通常的语境里,应该叫“憨”。

 

  

  但我就喜欢人憨憨的感觉。憨厚是另一种敦敏。

 

  

  宁为狂狷,不为乡愿。憨厚或也是另一种狂狷。

 

  

  03

 

  

  她单纯,是她不屑于世故,却不是不知道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与人之间,没有刻意的忽略,只有特别的关注。当你对某个人视而不见,恰恰因为她或他此时并不在你的心里,不在你期许的视野之内。

 

  

  《像我这样的朋友》可谓睿智而洞见,道尽了生活平淡之中的深刻:当你特别关注某个人的时候,你会关注他的朋友圈,然后迫不及待地回应或点赞。你或许要急着讨好某人,有求于某人,急切地表达感谢或赞赏;或者只是单纯地惦念、牵挂,想让他或她知道,你在这儿,你一直都在。

 

  

  我加了她的微信,就时不时地去看看她的朋友圈。我倒不是一定要对她别有所图。我与她太少交集,但我又觉得与她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04

 

  

  鸣琴而治。

 

  

  好一个鸣琴而治。

 

  

  那天早上,我躺在阳台大摇篮里,看她那些在心田里种下的文字,似被风儿轻轻吹着,走在田间地头,一派恬淡闲适。当看到“鸣琴而治”这个典故,我刹那间就有了铁鞋踏破后的顿得——又为佛潭书院的小主题文化公园,觅得一个极雅致的刻石名字——鸣琴而治。

 

  

  让如金子一样闪光的词语、句子,点缀在书院恰好的地方,烘托出一个个主题,让思想独立成林,让精神自由成长。

 

  

  那不是点、横、竖、撇、捺等零落的组合,那是一束思想的光芒,亘古耀今。

 

  

  她说:日子怎么过,就是文化。

 

  

  文化不过是代代积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

 

  

  我深以为然。

 

  

  05

 

  

  她说话的声音很柔和,很温暖。

 

  

  本来是个小妹妹,但说出来的话却像大姐姐。

 

  

  无意间,听到她读池莉的一篇文章。她朗诵的声音底色仍是暖暖的,波澜不惊,并不抑扬顿挫。没有特意地拿腔捏调,没有专业朗诵者的华丽与程式,就是她淡淡的平素的语气,娓娓道来,芙蓉清水,自自然然。

 

  

  如果单是文章,我真的不一定得机缘看进去。但是糅合了她的声音,我则反反复复地听了五六遍。

 

  

  文字还真写得好:我们人类为护肤所做的外在功课,尽管是有效的,但肯定是有限的。只有同时匹配个人的好品质,皮肤才会真正好。

 

  

  自然规律不可阻挡,当青春逝去,胶原蛋白减少,新陈代谢降低,皮肤趋于黯淡无光,你唯有向着善良、宽容和仁慈,一日日精进,一次次蜕变,你的内心光华,自会透射颜面。

 

  

  你本质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最终就会有一张什么样的脸。

 

  

  我欣然在公号后边留言:有诸内,必形诸外。中医讲,司外揣内。内外终究会趋于一致,表里终究会合而为一,灵与肉终究不会永相背离。相由心生。心善容必温,面善心必良。

 

  

  06

 

  

  她也有对人性、民族灾难的反思。

 

  

  她有朴素的哲思,且去践行。

 

  

  “原来禅定不只是枯坐蒲团,是要怀着内心的善愿和深沉的激情,执着地去做。”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不被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

 

  

  “也许生活全部的奥义就在于挣扎与徘徊,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在因袭与创新之间,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在理想和现实之间。”

 

  

  或许人生有诸多的不如意,仿佛在黑夜和黎明之间穿梭。有时候穿过黑夜的过程很漫长,长到你以为熬不过去了。但正因为这样,你才有机会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才会重新审视人生。

 

  

  所谓爱,最后不过是温暖和亲情。

 

  

  也许,非到自己当了父母,才明白那份心情;非得等到自己老了,才明白老了是怎么一回事。究竟想怎样度过每一天的时光,安放瞬息变化的心情。

 

  

  她从来不缺少审视与反思。

 

  

  她的一些哲行哲思,我反复咀嚼,成为身体与精神的给养。

 

  

  (《心田种字》 冻凤秋著 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编辑:马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