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音乐>资讯

传统音乐教育应在城镇化中担当文化责任

时间:2013年07月15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金顺爱

  文化是连接“城”与“乡”的一座桥梁,在国家大力推动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应该利用地方音乐文化资源,加强传统音乐文化教育,一方面保障文化遗产的传承,另一方面也为城镇化后的文化生态提供有益的精神元素。因此,中小学传统音乐教育就可以担负起十分重要的文化责任。

  据相关资料记载,我国目前中小学在校生有1.5亿多人,但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开课率仅为40 %左右,音乐教育状况堪忧。而在城镇化建设中,新型农民和他们的孩子们,更多地被现代音乐吸引,日益与农村音乐文化秩序相疏离。农民无暇顾及曾经抚育他们、唤起美好、唤起自信、树立尊严的乡土文化,加速精神世界贫乏和孤独。

  以吉林省为例,该省是多民族的农业省份,全省总人口数为2750.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349.16万人,占全省人口一半。60个县(市、区)2000多个村屯中,有33个民族乡(镇),生活着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48个少数民族。在广阔的地域文化中,原本就潜藏着丰富的音乐资源,具有良好的音乐文化资源优势。现存的汉族“拉场戏”、满族“新城戏”,以及蒙古族的“长调”、朝鲜族的歌舞等,虽然其完整性在自然环境和时代变迁中有些弱化,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存着自己的民族特色。

  我们应该努力发掘、弘扬地方音乐文化的内容,使受教育者通过教育把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内化为一种稳定品质。为此,我们不仅要挖掘和活化乡土音乐,并且要通过教育转化为校本课程传递给下一代。

(编辑:单轩)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