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音乐>资讯

歌剧故乡的中国声音——访中央歌剧院院长俞峰

时间:2013年03月22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屈菡
0

  编者按:在实践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洪流中,国有文艺院团是一支主力军。这些年来,他们不断开拓创新,勇敢地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闯出了一片天地,彰显当代中国文化的魅力。

  但对于国人而言,多数只能看到他们成功后的奖杯、鲜花和光环,却难以了解他们一路上经受的苦痛、艰辛与徘徊,更难以体会他们心里的澎湃、坚毅和倔强。这些走出去的故事犹如海浪一般波澜起伏,荡人心魄。

  从今日起,本报开辟“中国文化走出去”栏目,通过采访国有文艺院团走出去的亲历者,还原他们的思想细节与真实情感,呈现一条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不凡之路。

  2012年的国庆之夜,意大利罗马协和剧院内,由中国中央歌剧院演绎的经典剧目《图兰朵》即将开演。此刻,中央歌剧院院长、指挥家俞峰安静地坐在大幕旁,整装待发。

  而在剧场外,来看演出的罗马观众排起了长龙,前一天精彩演出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使得生活在歌剧故乡的人们对中国歌剧充满了期待。为了让观众,尤其是老年人顺利进入剧场,剧院不得不延长检票时间,并把演出开始时间推迟了5分钟。

  经典故事、实力唱腔,加上大胆创新、极具中国风格的舞美和中国艺术家独具历史感的演绎,现场近2000名观众被征服了,当大幕落下时,掌声经久不息。那一刻,俞峰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他明白,在这个歌剧诞生的地方,中国人证明了自己的艺术实力。

  罗马之行发端于2011年,最初罗马艺术研究院基金会邀请俞峰任罗马交响乐团首席客席指挥,每年指挥演出8场。由于剧院事务繁忙,俞峰慎重考虑后回复对方,如果中央歌剧院能够赴罗马演出,那么他可以随团完成演出。当年夏天,罗马艺术研究院基金会就到中央歌剧院进行全方位考察,并派指挥与剧院演员合作演出。10天之后,双方达成了合作意向。

  到歌剧的故乡罗马演出,国内曾有个人尝试过,但作为整建制的团体演出,这是第一次。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艺术水准,同时代表了国家舞台艺术形象,所以责任重大。“只能成功,否则就是自取其辱!”俞峰表示。

  相比心中的忐忑不安,俞峰表现出的更多是对演出的自信。双方首先敲定了演出剧目《图兰朵》。这是歌剧舞台上的经典,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谱曲。“我们敢到普契尼的故乡再现这一伟大创作,不仅是基于艺术上的自信,同时还在于《图兰朵》本身讲述的就是中国故事。虽然这是一部意大利歌剧,但中国人有更深刻的理解。”俞峰说。

  为了取得更好的演出效果,剧院对剧目重新制作布局,邀请了美国大都会音乐指导现场指导,并让意大利语老师为演员指正语言。著名歌唱家王威、李爽、么红、阮余群分别扮演图兰朵、卡拉夫、柳儿。

  演出的巨大成功超出了罗马艺术研究院基金会的预想,他们希望中央歌剧院留下来继续演出,由于返程机票已经订好,后期的日程也都排满,不得不走。罗马艺术研究院基金会随后便发出了2013年至2015年的演出邀请,今年的演出时间确定为10月10日,那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威尔第诞辰200周年,演出会延续到10月21日,剧目是经典歌剧《阿依达》。

  “这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和信心。”俞峰的话语中透着兴奋。他认为歌剧、芭蕾舞、交响乐三大艺术被称为世界主流艺术,是艺术领域的“世界语”,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一个国家要扩大文化影响力,光有“民族语”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世界主流艺术树立国家形象。

  同时,在俞峰看来,文化走出去不能靠“雕虫小技”满足观众的猎奇心,而是要呈现给世界一个现代化的中国。这与他青年时在德国留学的经历有关,当中国电影的镜头闪过,他看到了一张张愚昧、落后、默然的黄色的脸,他的内心极其痛苦和压抑,这也使他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我们要展示一个充满昂扬精神的民族,要让世人为此肃然起敬。”

  俞峰把此次罗马演出视为一场“硬碰硬”的较量。但他的目标不止于此,他希望中央歌剧院能演出中国歌剧的新水平,让世界其他国家的歌剧院也争先上演中国的原创歌剧。当然,这不是一句空话。中央歌剧院这几年加大了原创歌剧的生产,以每年2至3部的速度在推进,去年就上演了《山林之梦》、《鄞地九歌》、《辛亥风云》,在引领观众艺术欣赏能力的同时,努力创作能够代表和反映当代中国创作水平的歌剧。

  “中央歌剧院下一步计划在罗马购买一个剧场,让我们的剧院演员驻场演出。”俞峰说,这不是天方夜谭,剧院正在通过外交人员和罗马方面洽谈,如果愿望能够实现,中国在世界歌剧界就有了立足之地,这对提升国家形象将产生积极影响。

(编辑:单轩)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