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音乐>音乐人

李双江:军旅声乐教学的心得

时间:2011年11月1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双江
0

舞台意识·演员标准·专业技巧

——军旅声乐教学的心得

  我是一位歌唱演员,具有浓重的“舞台情结”。尽管我到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已17年了,且从1978年开始就在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任客座教师,但我仍将自己定位为一位歌手。在军艺教书的17年中,我也没有离开舞台。正是这种“舞台情结”,支撑我的声乐教学,它使我总想将自己50年来在舞台上获得的一些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在舞台上该怎样唱歌。我也曾撰写过诸如《我是怎样唱高音的》等声乐论文,但我的教学却从不拘泥于理论,而将舞台表演效果作为检验教学成败的唯一标准。多年来,我一直恪守这样一个原则,同时我也是这样要求我的教学团队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军艺毕业的学生在舞台上表现突出,不仅有“专业范儿”,而且还具有一个歌唱演员所应有的舞台意识。舞台意识、演员标准、专业技巧,正是我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军艺音乐系的教学理念。这也可以说是我们军艺声乐教学的特色之所在。

  舞台就是演员的生存空间,实施声乐课堂教学的最终手段是在舞台上,而不仅限于8平米的琴房。歌唱发声技巧固然重要,但相比之下,使学生知道如何处理歌曲,如何和钢琴或乐队合作,如何在舞台上完美诠释一首歌曲似乎更为重要。培养学员的舞台意识是多方面的。这首先是帮助学生建立敢上舞台的信心,并具有良好的表演心理环境,甚至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歌唱冲动,而不是让学生带着方法和技巧的负担上舞台。其次是要培养学生适应舞台的能力,让学生能应对各种不同的舞台环境。再就是培养学生驾驭舞台的技巧,让学生知道如何和伴奏交流,和观众交流,和其他演员合作,如何使演出更为圆满,如何扬长避短,不出纰漏。长期以来,我们的声乐教学正是以培养学员的舞台表演意识为中心的,故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舞台适应性,并在一些重要比赛和演出中脱颖而出。

  声乐教学的目的无疑是培养“能唱”且“会唱”的声乐演员。因此,我的教学一直是以演员标准为标准的。因此,一个教员一开始就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舞台,将学生置于舞台的中央,并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就是一个演员,进而使他们能自觉地用演员标准来要求自己。当然,这个“舞台”可能就是一间8平方米的琴房。我有许多学生,其声乐条件不同,其程度深浅不一,其舞台表演经验更是千差万别,但我一律将其看成演员,把他们当作演员来打磨,而不是当作声乐学生按部就班地实施教学。那么,演员标准是什么呢?我以为,一个声乐演员不仅要具有好的声音、精湛的发声技巧,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素质。这首先就在于要会选歌曲、会唱歌曲,能慧眼识珠,选择适合自己演唱的歌曲,并知道如何才能唱出一首歌曲的亮点,如何解决一首歌曲中的难点,尤其是要知道如何掩盖自己的弱点。总之,对于一个歌手而言,“会唱”比“技巧”更重要。其次是要有良好的舞台表演技巧,起码要知道在舞台上眼睛往哪儿看,手往哪儿放,能根据歌曲的思想情感,配合相应的形体动作,进而真正达到“能唱善演”。用打造演员的标准进行教学,甚至还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发型、发饰、怎样选择演出服,怎样选择皮鞋,等等。我和我的团队就一直是以打造声乐演员的标准来实施声乐教学的。事实表明,这种教学理念或模式大大缩短了一个声乐人才的成长周期。

  专业技巧对于一个歌唱演员而言,无疑也至关重要。专业技巧的训练也是声乐教学的关键和根本。我的声乐教学也十分注重技巧训练,且效果很好。但技巧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歌唱的专业技巧还必须在歌唱中获得,在舞台上获得,将技巧训练寓于相应的歌曲演唱之中。我的做法是将“高位置、深呼吸、巧协调”等技术理念贯穿在曲目演唱中,让学生能从“理性感知”到“直觉把握”,将歌唱的技术和理念潜移默化地体现在舞台表演之中。任何技巧也都不是孤立的,都与特定的声乐艺术形式相联系。因此,许多歌唱的技巧必须与具体的曲目和表演相结合,才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才能显现其魅力。任何技巧更不是万能的,一些技巧对于一些学生是适合的,但对另一些学生则不适合。因此,技巧训练还必须因材施教。歌唱技巧的训练还必须打破门户之见,体现出兼容性,不要轻易地否定某种唱法或技巧训练法,也不要对一种技巧生搬硬套,顶礼膜拜。长期以来,我是这样做的,我们音乐系的全体声乐教员也是这样做的。

  舞台意识是指导声乐教学的宗旨,演员标准是确立声乐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原则,专业技巧训练则是声乐教学的基础。舞台意识、演员标准、专业技巧可谓打造声乐表演人才的三要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军旅声乐教学特色”。我们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一手伸向西洋,一手伸向中国民族民间,全身心投入“为兵服务”的怀抱,为巩固和提高军队战斗力服务。

(编辑:孙菁)
会员服务